APP下载

胸中藏山水笔底涌波澜
——醉翁山水文化浅析

2010-08-15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琅琊山醉翁滁州

王 勇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徽滁州 239000)

胸中藏山水笔底涌波澜
——醉翁山水文化浅析

王 勇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徽滁州 239000)

欧阳修在先辈开创琅琊文化的基础上,施之以自然、人情之美和山水、人情之乐,创造了醉翁山水文化新作品、新境界、新内涵,经久不衰、日久弥新。它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文化,浸透人文精神的和谐文化、敞开胸襟的包容文化、抒写性情的游记文化,更是一种需要大力倡导的生态旅游文化。

文化;旅游;欧阳修;醉翁山水文化

琅琊山、醉翁亭、《醉翁亭记》,作为名山、名亭、名文蜚声海内外,千百年来闪烁着熠熠的光彩。痴情于其间者不可胜数,因亭、因记而来观光、游览琅琊山者更不可计算。诚因欧阳修的缘故,琅琊山水的知名度有了本质上的提升,他的一系列彪炳千秋的精彩诗文和在琅琊山的活动及传闻逸事,赋予了琅琊山水浓厚的人文山水色彩,增添了琅琊山水深刻精妙的文化底蕴,与迷人的琅琊风光和民俗交融互渗,一起成长发展,共同构筑醉翁山水文化的内涵和特色魅力。

琅琊山开发,始自唐代大历年间李幼卿主政滁州时。其身份为太子庶子兼领滁州刺史,本人又是著名的散文家,他一来滁特别钟情于琅琊山水,不仅写诗作文,还精心规划建设,将山中佛教寺院规划亲呈唐代宗李豫御批,拉开了琅琊山由官方与民间合作开发的序幕,提高了琅琊山开发的起点,为琅琊文化正式起航奠定了基石。唐代中、后期韦应物、李绅、李德裕和北宋初期王禹琛等诗人、名宦来滁主政,为琅琊文化续写了绚丽的篇章。

直到欧阳修知滁,琅琊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欧公以其后世仰慕的人品、才学和地位、影响,在先辈开创的琅琊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醉翁山水文化新作品、新境界、新内涵,经久而不衰,日长而弥新。因此,醉翁山水文化,不是作者心血来潮而杜撰的新名词,而是欧阳修留给滁州丰厚的文化遗产。

喜爱山水是人之天性。中国古代社会崇尚“天人合一”理念,知识分子尤爱与大自然接触为伴。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出了人们普遍喜好山水的态度。失志之人和隐逸之士,把欣赏山水和隐居山林作为生活的方式。李白诗曰“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诗酒自乐,每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于山水自身价值的判断,刘禹锡名句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高度肯定了山水内涵的重要性。

中国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而醉翁山水文化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主要由自然、人情之美和山水、人情之乐两部分构成。两者密切联系,互为补充,通过揭述表现自然的美、人情的美来体现人的内心快乐。欧阳修作为贬官来滁,但在珠玑般的诗文中并不作“戚戚语”,前半生因正直敢言,历经朝廷斗争漩涡,宦海浮沉,缕遭打击,坎坷羁绊,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思想上更坚定成熟起来。滁州的田园景色,琅琊山水的秀丽风光,淳朴的风俗,丰富的物产和治滁的成绩、心得及丰收情景,慰藉、充实、愉悦了欧阳修的心灵,欧阳修一家在滁生活也很惬意,使他有精力和时间倾注于醉翁山水文化的创造。

醉翁山水文化,富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满了欧阳修个人创造色彩。它首先是一种愉悦审美文化,其次是一种浸透人文精神的和谐文化,同时又是一种敞开胸襟的包容文化,还是一种抒写性情的游记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一种需要大力倡导的生态旅游文化。

欧阳修是善于发现美的美学大师,他以简洁凝练的词汇“林壑尤美”、“蔚然深秀”等,准确概括了琅琊山具有神韵的自然风光,给人以想象的巨大空间。在欧阳修眼中,琅琊山的四季,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天“佳木秀而繁荫”,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而石出”,清晨“日出而林霏开”,傍晚“云归而岩穴螟”,这是一幅幅淋漓尽致又简洁生动的琅琊山水写意图,远胜画笔、镜头之写意。

欧阳修并不是个人自赏而陶醉于美景,而往往与朋友、同僚和滁人同游、同赏、同乐、同美。在琅琊山中滁人“伛偻提携”,“前呼后应”,“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而欧阳修亦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与众宾野宴欢饮、奕射之乐,好一幅与民同乐图。在文中,人们看到自由舒卷的“归云”,枝头欢叫的众鸟,“泻出于两峰之间”的让泉,“吹我还醒然”的山风。欧阳修时常聆听泉声、鸟声、风声,醉卧石上,自己也成了山中一景。一切是那样随情怡性、安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友好相伴。

欧阳修似乎在不经意间,建设的“三亭”,投入不多、工程不大,却大举提升琅琊山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因而醉翁山水文化凸显了建设性文化的特点。在一条游览线上,欧阳修先后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地建设了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三座亭子,而且一亭一记,当时就风靡海内。学生苏轼应滁人之请,书写老师欧阳修两记全文被刻碑立于醉翁、丰乐亭之畔。两位宋代顶尖大文豪由滁人牵线的一次合作,就为琅琊山奉献了镇山之宝和一段难得的文坛佳话。丰乐亭景点是欧阳修偶然发现和策划建设的,由疏泉而建亭,而巧栽四季花木,并牛曳车载菱溪奇石矗立亭前以共欣赏。在《丰乐亭记》中,记叙建亭的经过,回忆了在滁州发生的赵匡胤大破李景兵十五万这一战役,引发怀古感今,自述乐于滁州“地僻而事简,又爱其民俗安闲”,“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指出这一切皆因“幸生无事之时”也,点出朝廷“涵煦百年之功德”,不忘自身职责。虽有教化的成份,但寓理于情景、感受之中,情胜于辞,凸显了欧阳修的艺术功力。《醒心亭记》由曾巩奉老师之命而作。曾巩是欧阳修得意的学生,此次远道而来拜访求教老师,本来约好与好友王安石一同前来,后者因故未能成行。曾巩最能体会和理解恩师寄情和陶醉山水之乐用意,文中发出“后百千年……知公之难遇也”之感慨,使后世人感叹唏嘘不已。

欧阳修受贬来滁,在宦途上遭受了第二次打击,也是人生道路上又一次挫折。按照他的性格,既不会屈服于权势,也不会消沉下来。他把治滁作为施展仁政和实施宽简政策的机会,同时在政务之余与滁人同游州衙旁的琅琊山水,并以幽默调侃的笔墨、豁达乐观的情怀,抒写着字字珠矶般诗文,既排遣了胸中的不适,又留下了千古美文。试想,如果欧阳修整日悲愁郁闷,精神不振,也肯定有诗文流传,但断不会有以乐为基调的《醉翁亭记》等名篇问世。宁静优美的山水,蕴藏的地方文化底蕴,淳朴的滁人,安闲的民俗,抚慰愈合欧阳修心灵曾经的创伤,使他和滁人及山水心有灵犀,结下了不解之缘。欧阳修深深地爱上了滁人和琅琊山水,融入了滁州社会和生活现实,这一切,更开阔了他的包容的胸怀,坚定了他从容的心态,从而产生了为后人称道、追思、传承的醉翁情怀、醉翁胸襟和醉翁潇洒风骨。

欧阳修在滁两年零三个月,陶醉山水,沉浸其中,期间不知多少遍游览琅琊山,其一花一木、一石一泉、一谷一峰、一景一物都烂熟于心,每每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留连忘返。在其诗文中,人物景物丰富多彩、斑斓多姿,滁州的男女老少、僧人宾客,花鸟溪鱼、泉洞峰谷等都化作了诗文中的景象。连与友人梅尧臣、苏舜钦的通信中也多述琅琊山水和在滁的见闻。在他的诗文中还充分表达对前任、先辈文学家王禹琛和在琅琊山留下铭刻作品的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的怀念和推崇,以及记录与智仙等僧人的交往,足见欧阳修对滁州这偏僻小邦和琅琊山水的真挚热爱程度。其山也秀,其民也淳,其情也深,其意也厚。欧阳修的诗文中包含了许多有传承价值的人文思想内涵,如“与民同乐”,“乐其乐”,与山水友善为伴,与民共建共享,创造人文遗产留与后人等,深刻地体现和融化了儒家的人本思想。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在风靡几代的屏文雕辞砌句风气中,力倡古文,并身体力行,开创了一代清新优美的文风。《醉翁亭记》作为代表作,思想性、艺术性达到高度的统一,千古流传,古代选入文选、现代进入大中学校语文课本,足见影响之深。《醉翁亭记》是写实,但不是寻常一次游览的记叙,而是琅琊山四季风光和整体风貌的描绘以及无数次游览的心得,这是一篇穿越时空的美文,在后人的心中引起经久不息的共鸣。那翼然的醉翁亭,那幽谷上的丰乐亭,“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名亭名句,启迪和撩拨了多少人的情思。

欧阳修“醉翁之意”,在于琅琊山水之间和醉翁山水文化,而饮酒只是陶醉于山水而助兴的媒介,而决不能本末倒置。在欧阳修的眼中、笔下所感触的琅琊山的生态景观系统,是那样自然完好。而每一次游山,既是观景也是体察民情、民俗,关乎民生、农时的过程,甚至不忘“办公”,每将“公事了亭中”。他用山泉水泡茶、酿酒,用山肴野蔬招待宾客;他还了解研究传统文化和当地历史,异外地发现了李阳冰大篆庶子泉铭刻石,从赵匡胤大破清流关这一史实中引起北宋初、中期“无事之时”的思考,观瞻王禹琛画像,而坚定继承先贤的想法。无论丰歉雨雪,欧阳修心中有州民、农情,与滁人的感情之深,在离开许多年之后仍互相惦念着。滁人曾不远千里送给欧阳修一只白兔,以寄怀念之情,而欧阳修也多次回忆在滁难忘的岁月。欧阳修留给滁州一笔丰厚的醉翁山水文化遗产,为滁州、滁州旅游作了千年文字广告,为今天滁州山水城市、生态旅游的提供了最早的框架依据。笔者认为,游琅琊山水,读《醉翁亭记》,品醉翁文化,可以作为重要的旅游市场营销口号之一。

醉翁山水文化的来源,可以作如下梳理:一是欧阳修秉承儒家的仁政和以民为本思想是其基础;二是琅琊山水盎然的生机和深厚的底蕴,淳朴善良好客的滁人,物产丰富的滁州,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三是创造性地继承发扬了前人吟咏山水和打造琅琊文化的优秀传统;四是欧阳修的学识修养、才华抱负,身处逆境而不消沉、积极作为的性格奠定了根基;五是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不断地围绕醉翁山水文化往来唱和,成了有力支撑。

醉翁山水文化表里俱存,源流同在,是具有地域特色而又有广泛意义的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作为醉翁山水文化标志物和象征的醉翁亭、丰乐亭及其发源地琅琊山、滁州市,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经典作品《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依然脍炙人口、诵读不衰。围绕醉翁山水文化的研究挖掘、维护开发建设等传承活动,实际从未停歇过,于今为炽。醉翁山水文化是娱情怡性的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也是滋养启迪文人学子的精神家园和人们挖掘不尽的文化宝藏。由于欧阳修的文坛地位、作品成就及人格魅力,后代学习者、仰慕者、传承者、研究者不可胜数,醉翁山水文化的流风善政,影响力之大难以估计。仅举古今两例,欧阳修之后,从琅琊山顶、山腰、山麓以至山前,与醉翁山水文化相呼应的各式亭子兴建不断,醉翁、丰乐两亭屡毁屡建,历朝历代琅琊山游记方兴未艾;在文化大革命疯狂践踏传统文化的年代里,滁州有识之士巧用心机护碑护亭,使之幸存,避免醉翁山水文化更大的劫难,可见一斑。

醉翁山水文化是琅琊文化的精髓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最有生命活力的精华和灵魂所在。其思想内涵和主旨趣味,与我们今天提倡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是一脉贯通的。同时,深刻了解醉翁山水文化,对于陶冶人们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进一步认识和挖掘、传承滁州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以文为品的人文滁州,建设琅琊山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区和长三角后花园,保护和发展生态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1] 刘德清.欧阳修传[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5.

[2] 刘道诚.琅琊山志[M].合肥:黄山出版社,1989.

On Zuiweng Landscape Culture

Wang Yong
(Office of People’s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Chuzhou,Chuzhou 239000,China)

Ouyang Xiu(1007-1072),a politician and litterateu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developed landscape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Langya culture to show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landscape and the p leasure of peop le.The landscape culture can be p rolonged because it is new in itswo rks,realm and connotation.It is a joyful aesthetic culture,a humanistic harmonious culture,an open comp rehensive culture and an emotional travel culture.Moreover,it is an ecotourism culture w hich should be vigo rously p romoted.

Zuiweng landscape;culture;the Langya Mountain

book=0,ebook=145

G07

A

1673-1794(2010)03-0004-03

王 勇(1957-),男,经济师,滁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兴趣:地域传统文化及唐诗。

2010-02-18

猜你喜欢

琅琊山醉翁滁州
《滁州西涧》(草书)
永远的醉翁
——纪念欧阳修逝世950周年活动侧记
琅琊山游记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一品红
琅琊山的情怀
雨中落樱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能源革命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