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进形象浅析

2010-08-15曹焕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卫生学校屠户范进

曹焕君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范进形象浅析

曹焕君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文章对范进的性格进行了分析,透视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对科举制度及其对范进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性格;社会现实;科举制度

范进是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典型人物之一。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段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小说人物的特点,而范进就是其中的“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很多对范进的研究观点也都是把他定义为“科举制度的殉道者”,这不免有些偏颇。作为后来人,我们几乎听不到对科举制度的半句肯定之词,但是每一种制度的产生并存在一定有他不可取代之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范进的命运悲剧完全嫁祸给一种考试制度。

首先,范进是个忠厚的人。“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胡屠户总认为自己的女儿嫁给范进是倒运的事,时常痛斥、教训这个屡考不中的女婿。但范进总是恭敬地对待老丈人,从不反驳,反而嘴上还会奉上顺从的言辞:“岳父见教得是。”当范进因乡试和丈人商议盘费时,又是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听到这些话后,只能独自安慰。当范进考中后,毫不吝啬地包了两锭银子交与胡屠户,丝毫没有记恨什么。

其次,范进是一个执着的人。“学而优则仕”是古代大部分文人的追求目标,范进也是如此。他从20岁开始,就走上了为科举而努力的道路,尽管生活穷困潦倒,尽管周围冷嘲热讽,尽管年过半百,但他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年代,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年代,在科举改变人生的年代,范进的生活目标很明确,而且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不让人感动。

再次,范进是一个生活幸福的人。安居才能乐业,而范进虽然周围的环境给他带来了枪林弹雨似的打击,但他的妻子和母亲始终不离不弃。“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母亲没有因为儿子不成气,而对他失去应有的母爱;妻子也没有因为丈夫一贫如洗、遭人辱骂而弃他而去,还是以笑脸相迎,还是以官人相待。家里没米多日,母亲“两眼饿得都看不见了”,只是吩咐范进用鸡换米,并没有任何怨言。所以,尽管邻里嘲笑、丈人痛骂,可并没有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科举考试动摇。我想,家庭的宽容,母亲的关爱以及妻子的贤惠应该是其宝贵的精神支柱。

最后,范进是一个责任心不强的人。作为一家之主,范进不是努力赚钱,提高生活质量,而是一心想考取功名,换得一官半职,不管老母的身体,不管妻子的生活,对上不能让母亲安度晚年,对下不能对妻子尽职尽责,而且丝毫没有愧色,这是极无责任心之表现。

范进的性格塑造,让我们认识到当时的社会是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社会。范进中举前,地位卑微,受人歧视,丈人任意辱骂,邻里不愿接济;中举后,周围的情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无论是行为还是称呼。“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老爷,恭喜高中了。”这些描写与中举前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胡屠户也有原来肆无忌惮地谩骂变得温顺起来“老爷回府了!”张静斋则送钱送房子。由此,我们也能判断出范进这种忠厚、老实之人,不会吃苦,不懂营生,又不善交际,最好的出路很可能就是通过科举实现走上仕途,求得功名,光宗耀祖。

无论如何,范进是一个文学艺术的典型,这样一个性格多元的人物,折射出了封建社会众多知识分子的影子。当然,有人说科举制度让范进成了社会的牺牲品,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范进自己。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年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年间(1905) 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长期以来,科举都是我们批判的对象,而且会把范进和孔乙己拿出来作为典型。殊不知,科举也成就了许多历史志士。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宋代名族英雄文天祥;“虎门销烟”为人称颂的林则徐;唐宋文学成就突出的一批文人墨客白居易、苏轼等,还有海瑞这样的清正廉洁之官,1300年间的多数政治家也是科第出身,这些事实证明科举也为历史选拔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什么科举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吞噬知识分子灵魂的恶魔了呢?这只能归罪于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是科举的利,而是他的弊端,所以不免导致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没有客观的给予评价。当然,如果是才华出众、出类拔萃的人,也完全可以摒弃科举走不寻常的举荐之路,如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而范进之所以成为科举的牺牲品,最重要的不在科举制度的存在,而在于他性格中的“愚”。他从二十岁应考,一直到胡子花白还是个童生,考试二十余次,却还不能写出来看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让考官看了两次才觉得文章有“味道”。当别人告知考中时,他不是觉得这是应有的结果,而先认为是别人在逗他,之后知是事实,又喜极而疯,挨了岳父胡屠户一巴掌后方复常态。更甚者,鼓励女儿自缢殉夫,实在愚昧之至。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因为范进的命运而把科举批判地体无完肤,通过对他性格的分析可知,当时人们的普遍心理是嘲笑科举无成者,而奉承科举取士者。范进性格中的“愚昧”正中了科举的下怀,才成为了科举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郭一鹤]

I24

B

1671-6531(2010)04-0043-02

2010-06-18

曹焕君,女,河南禹州人,郑州市卫生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卫生学校屠户范进
月夜下的逆袭
范进中彩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昙花破案
《范进中举》缩写
张屠户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学习风格的纵向研究
治刺猴验方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