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微——以甘肃省天水市贫困山区为例

2010-08-15郭永珍

关键词:贫困山区大众化贫困地区

郭永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微
——以甘肃省天水市贫困山区为例

郭永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以甘肃省天水市贫困山区为例,通过访谈的形式调查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情况,发现该地区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状态,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改变现状,实现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贫困地区现状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界较多学者认为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当代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必须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以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要重视在农村贫困地区的宣传和普及,使其被贫困地区广大农民所理解、掌握,并转化为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内化为农民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人民中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要弄清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首先我们应弄清“大众化”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大众化的解释是:“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2]关于大众化,笔者认为大众化首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如何实现大众化,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某种途径使某种理念或知识被群众接受的过程;其次大众化又是一种状态,即动态大众化过程最终要达到的一种状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大众化”作为一个过程,指的是国家采取一定的手段和途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深入人心,并指导群众实践活动的过程。

国内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3]因此要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在贫困地区的大众化,就必须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体化、通俗化,使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并自觉地将其作为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指南。

二、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查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但由于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性,要求我们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农民作为重点,而贫困地区的农民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重中之重。为了解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情况,笔者于 2010年 1月 24日—2月 8日,对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 5个贫困山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了访谈的形式,对该地区 5个贫困山村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职业的村民展开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考虑到该贫困山区人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与村民探讨的问题尽量简单易懂。主要有: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认识。在调查过程中,超过 90%的老年农民表示对于这一问题不清楚,他们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马克思主义”;在这几个村子中,只有在职和退休的教师及一部分高中生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其之间关系进行阐述。

2.在与村民交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这几个贫困村子里的农民主要通过电视机和收音机了解党和国家的理论、方针及政策;学生除以上两种途径外,还在通过学校和书本获得了一些关于党的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极少数青年通过手机或小灵通短信获知外界信息。

3.在走访调查过程中,笔者就“假如政府为您所居住的村子办一个小型的‘村图书馆’(每个村民在农闲时可供阅读书籍的地方)您认为政府的这一行为有没有必要”这一问题,95.6%的村民认为有必要在自己所居住的村子建立“村图书馆”,他们认为“村图书馆”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学习他人的致富经验,更多地增加经济收入,让自己尽快富起来。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该贫困地区的村民对获得党的理论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愿望极其强烈。

4.当被问及“在一年中村子里通常都搞哪些文艺活动”时,人们普遍谈到的是春秋两季的社戏,再就是每年春节由年轻人举办的文艺活动,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集体性的文艺活动了。然而,这些文艺活动基本不涉及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通过上述实地现状调查,发现在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十分欠缺,认识非常肤浅

该贫困地区的大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十分零碎和肤浅,更不要说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贫困地区农民中的基础仍然非常薄弱,可以说,广大贫困地区群众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贫困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务的艰巨性。

2.获取理论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

通过调查获知,该贫困山区的人们主要是从电视和收音机上了解一些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该贫困山区绝大部分村镇缺乏理论普及活动站和理论普及宣传栏。相对来说,该贫困山区的村民获取理论知识的途径还比较单一。

3.缺乏相关的学习阵地

在该贫困山区中,每户农民家中都有地方政府发放的 2—3本关于农业生产技术等 (如果树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却没有一个既可以学习到各种理论知识又可以查阅各种生产技术知识的藏书地。这种学习阵地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广大群众对党的各种理论、方针和政策的系统学习。因此,贫困地区要彻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建立相关的一些硬件设施是非常必要的。

4.文艺活动难以起到理论宣传作用

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不能起到理论宣传和普及的作用。这些贫困地区每年的集体娱乐活动主要以春秋两季的社戏——秦腔或皮影为主,虽然这对保存我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却难以承担起理论宣传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造成了该地区群众的思想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

5.理论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活动相脱离

虽然贫困地区的部分村民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稍有了解,但是这种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个别词句上,根本谈不上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这一理论,理论与实践处于一种严重脱离的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法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三、实现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对策略

(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农业生产技术教育相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大众认同和掌握,即理论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内化为群众信念,被大众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相结合,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国家可以培养一批既懂得农业生产技术又能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门人才,让这些人定期下乡,在向贫困地区的人们传授科学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进行适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使贫困地区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二)拓宽理论宣传渠道,加强理论宣传和讲解

要使马克思主义走出书斋,走出精英层和执行层,使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观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结合起来,并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接受,成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动的指南,离不开各种媒体的宣讲。因此,各种媒体可以运用简单、鲜明、具体的实例和朴素、浅显易懂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解给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另外,媒体要畅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贫困地区群众互动的渠道,切实搞好“送理论下农村”。这些都是实现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

(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每个村子建立小型的“村图书馆”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始终以群众为中心,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在该贫困地区的调查中获悉:高达 95.6%的群众渴望获得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或相关单位应当尽量创造条件建立藏有各种类型书籍的“村图书馆”,让理论学习成为群众的自发行为。

(四)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我国应当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尤其要提高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之中,不断地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加强贫困地区“村镇文化”建设,在文化活动中强化科学理论的主旋律,让群众在自觉参与中接受理论的传播和辐射。

“文艺”活动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也应当成为宣传科学理论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倡导文艺工作者密切联系贫困地区群众的实际生活,运用人民群众所熟悉的语言,不断创作出新的文艺作品。正如毛泽东同志在 1942年 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提到的“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作呢?”[4]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学会运用老百姓所熟悉的语言,结合老百姓的生活实际不断创作出新的文艺作品,使其真正起到理论宣传的作用。

(五)教育人们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5]这里,毛泽东明确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的观点,并且指出了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由此可知,空洞的说教早已失去任何教育意义,只能引发人们的逆反心理,是绝对做不到大众化的。因此我们党要贴近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和实际,从客观存在的现实出发,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现实的要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地区的人们认识到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代中国,农村人口仍然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仍是关键所在。如果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论如何只能算是“小众化”。因此,运用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彻底实现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和核心。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2] 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239.

[3] 陆仁权,杨宝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6):9-11..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51.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4卷[M].人民出版社,1991: 1515.

Research on the popularity ofMarxism in poverty-stricken regions——Based on investigating the povertystricken region,Tianshui,Gansu Province

GUO Yong-zhen
(M arxism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China)

The author takes the poverty-stricken region,Tianshui,Gansu Province,as an example and made some investigations by the form of an interview survey,finding out that there is a serious disjunction be twee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 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the author puts for ward some practical strategies and advice for the purpose of chang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lizing the popularity ofMarxis m in poverty-stricken regions.

Marxis m;popularity;current situ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region

A81

A

1009-8976(2010)03-0016-03

2010-06-04

郭永珍(1982—),女(汉),甘肃天水,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贫困山区大众化贫困地区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