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的研究综述

2010-08-15

长治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湖南师范大学条约学报

高 肖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的研究综述

高 肖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回顾不同阶段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的研究状况,总结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抛砖引玉,展望不平等条约及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的研究趋向。

不平等条约;政治影响;研究状况

“不平等条约是列强武力胁迫下的历史产物,它既是西方殖民思想与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特殊形式。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中国而言是部分领土和主权的丧失,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这是一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上的严重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条约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通过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各国割取了中国的大片领土,强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攫取和控制了在华的种种特权。不平等条约像一条条屈辱的绳索,使得中国的政治、军事被控制,大规模的财富被掠夺,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最终使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平等条约对整个近代中国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政治方面。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不重视,研究学者与出版的专著也较少,对不平等条约也多是分别详细列出,而很少对其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影响尚无专门论述,而且,学术界对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缺乏必要的总结和思考,只在中外关系研究或近代史研究中略有涉及,较为零散。这一状况显然与该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研究状况不太相称,鉴于此,本文拟对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的研究状况作一较为系统的综述,抛砖引玉,以便更为全面地认识不平等条约制度并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现将建国以来对不平等条约政治方面影响的研究和各种不同看法加以综述,也许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研究纵览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关于不平等条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散见于各种著作和文章中,现将各阶段对此研究的成果进行回顾。

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关于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很少,作为一个新型的课题很少有学者研究,研究主要侧重于简单的理清不平等条约概念、个数和发展历程。此阶段有影响的著作有王铁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钱泰的《中国不平等条约之缘起及其废除之经过》(1961年版)以及王世杰、胡庆育主编的《中国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台北文物供应社,1967年),张廷瀚《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台北文海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此外,涉及到不平等条约的边缘性著作有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52年),丁名楠的《帝国主义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61年),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在学术论文上有较大贡献的有徐绪典的《近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侵略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破坏作用》(《山东大学学报》,1957年02期)和《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历史教学》,1964年09期)。

由这些著作及论文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学术界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认识比较单一,其主要观点是普遍认识到了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造成了深重灾难。

此阶段代表性著作是徐绪典的《近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侵略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破坏作用》,该文中把近百年的不平等条约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在关于前一阶段(1840年—1931年)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详细论述了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他指出从政治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法权的破坏。他指出:“外国势力侵入司法权之后,使中国司法权不再完整。除了中国自己的各级法院,另外又有各种外国的司法机关。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许多法庭,各自用自国法律,甚至公审公廨并不依据任何国家的法律,仅由法官‘自由心证’。因此形成外人在华的优越地位,不但不受中国法院的管辖,不受中国法律的拘束,不受中国警察的限制,而且可以免去纳税的义务,作证之义务,和服从治安的义务。外人不但利用这种特权来进行种种非法活动,而且借此营利,出售领事裁判权,吸引汉奸,危害祖国”;第二,掌握中国的财权。在中国政府的三大收入——田赋、关税、盐税中,帝国主义先后掌握了两项——关税和盐税。帝国主义利用关税和盐税来操纵中国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等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财务监督官。中国政府仰其鼻息,听其支配;第三,间接控制中国的政治。清政府时期,帝国主义利用驻京公使,和总税务司来干涉中国中央政府内政外交。利用领事和传教士干涉地方内政。总税务司赫德的权势,灼手可热,甚至可以左右李鸿章。例如1876年赫德所上的条陈,后来很多规定到烟台条约。“1901年以后,帝国主义组成公使团、领事团,操纵中国中央和地方的内政外交,并和总税务配合起来,共同行动”。徐绪典先生从法权、财权、政治三个方面论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政治方面的破坏作用,虽然不是很深刻,但已认识到危害的重大。

第二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关于不平等条约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研究学者与研究著作不断增多,对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的研究趋向深刻和全面。其主要的成果有:阎中恒的《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概述(1840-1949)》(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李文海、匡继光的《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书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以及改版的《世纪噩梦——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写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郭卫东的《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何瑜、华立的《国耻备忘录——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5年),李育民的《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王建朗的《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李育民的《中国废约史》(中华书局,2005年)以及徐文生的《中华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等,这些著作不断完善和拓展了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同时也涌现出大量关于不平等条约的论文,例如:林建增、成晓军的《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06期),熊志勇的《关于清末不平等条约的评述》(《JournalofF.a.c》,1985年),习五一的《论废止中比不平等条约——兼论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近代史研究》,1986年02期),林成的《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派别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01期),李育民的《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论略》(《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6期),张振鹍的《论不平等条约——兼析<中外旧约章汇编 >》(《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李育民、李斌的《戊戌时期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高放的《近现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来龙去脉》(《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2期),李育民的《义和团运动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张建华的《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02期),刘利民的《试论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水主权的限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侯中军的《不平等概念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2期)、《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人文杂志》,2006年)和《近代不平等条约研究中的准条约问题》(《史学月刊》,2009年02期)等。由此看出这一阶段关于不平等条约的研究成果重大,这些著作及论文都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不平等条约制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这一阶段关于不平等条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不再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进行了专题型研究,例如:“条约制度”、废约、准条约的研究,而且研究角度也有所拓展,不仅继续从历史学、史学角度不断加深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而且还开始从法学的角度大量探讨。

这一时期,学者们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的研究不仅继续了前一阶段认为“造成深重灾难”的研究,而且开始考虑消极影响之外的积极的影响。

此阶段代表性学者李育民在论文《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论略》中把不平等条约按内容归纳为如下六大类别:一是以租界制度和治外法权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侨民管理制度;二是以协定关税、协定内地通过税、内河航行通商制度、陆路边境免、减税制度、苦力贸易、自由设厂制度、路矿借款担保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经济特权制度;三是以海关行政外籍税务司制度和海关兼常关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行政特权制度;四是以自由传教和控制中国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文化特权制度;五是以对中国实行军事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驻军制度;六是以在中国某一区域取得独占权益和领土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制度。并指出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例如:租界“超过了条约上的居留地的意义,成了列强管辖外人居住的整个地域的‘国中之国’的制度”。租界地制度“使中国在一定时间完全丧失一部分领土主权”。不平等条约“使列强在中国行使的管辖权囊括了一个主权国所具有的对内最高权的各个方面,并严格限制了中国的自保权。又由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约权利’,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平等权,还使每一个列强都能找到借口行使每一项特权,而且,列强还在条约上侵夺中国的主权,这样,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独立平等地位失去了基础,以至‘到1901年,仅剩下一个主权国的廖寥几个属性’,成了列强共管的国际化半殖民地”。其中作者还指出不平等条约的双重性,如:“‘条约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保持旧制度的前提下促使它趋于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又刺激它产生近代性质的变化。由此可见,中国由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进入国际社会时,它的近代化与半殖民地化是相伴而行的,也正惟此,在这个混合结构中,近代性质的方面处于一种被支配而受限制的地位,以致它的进步性往往是很艰难地显示出来”。李育民从两个方面分析不平等条约制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观点新颖。

另外,刘利民从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水主权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水主权构成了严格限制,政治方面则表现为租借条约、租界条约、不割让协定等对领水主权的限制,总之,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意味着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刘利民从新的角度对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近几年来,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影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问题还是存在的。在众多学者关于不平等条约政治影响的研究中,几乎达成共识,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大都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或当时的反动政权签订的,多是在侵略战争之后,是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来说都是带有屈辱性的,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将列强的侵略要求合法化,成为列强向中国掠夺领土、勒索赔款、攫取特权的合法依据。掠夺性和奴役性的条款,导致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标志。帝国主义各国不断割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强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攫取和控制了在华的种种特权,例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租借和租借地制度、势力范围、外国军队驻扎权、内河航运权等。在不平等条约影响下近代中国受尽剥夺、榨取、欺凌、奴役、屈辱、束缚。但李育民先生在论文《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论略》中指出不平等条约的双重性:一方面它在保持旧制度的前提下促使它趋于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又刺激它产生近代性质的变化。这一点我们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要深刻反思,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研究中的不足主要是观点仍然单一,缺少创新,不断重复前人观点,我以为,要把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研究继续向前推进,需要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开拓新的领域。列强在对中国进行侵略,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下,也输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从而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因素。对近代不平等条约政治影响应该有不同角度的考察。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国家主权和民族地位的角度着眼,研究列强的侵略如何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和进行废约斗争,终于迎来民族独立国家振兴;另外也可以从社会政治近代化发展的角度着眼,研究中国人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过程,从认识船坚炮利到兴办近代工业,从接受科学知识到接受政治观念,进而进行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促进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论题,研究空间还很大,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还可以从对中国近代化、对外开放、外交、通商口岸等方面继续深挖研究,从而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影响这一研究继续向前推进。

[1]陆并龙.鉴往知今 以开放促进发展——“从不平等条约到WTO”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5,(3):96.

[2]徐绪典.近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侵略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破坏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1957,(2):63.

[3]徐绪典.近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侵略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破坏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1957,(2):63.

[4]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论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6):79.

[5]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论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6):81.

[6]刘利民.试论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水主权的限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115.

TheReviewofUnequalTreaties'Influenceon ModernChinesePolitics

GAOXiao
(CollegeofHistoryandCulture,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InmodernChinesehistory,unequaltreatieshavegreatinfluenceonmodernChina.Thispaper aimstoreviewvariousresearchesofunequaltreaties'influenceonmodernChinaindifferentperiod,andconcludetheachievementsanddeficiencyinthoseresearchesofunequaltreaties'influenceonmodernChinese polotics,soastostirupotherscholars'researches,andtoanticipatethetrendofthiskindofresearches

unequaltreaty;China;politicalinfluence

K25

A

1673-2014(2010)06-0005-03

2010—11—05

高 肖(1985— ),女,山西文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

猜你喜欢

湖南师范大学条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作品
致敬学报40年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