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场域下的科学教学设计

2010-08-15蒋小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设计情景

蒋小飞

(重庆三峡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重庆 万州 404000)

建构主义场域下的科学教学设计

蒋小飞

(重庆三峡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重庆 万州 404000)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为哲学和心理学,且与其它理论有着二水分明的界域.建构主义的课程设计之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强调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建构性,并根据学习层次的不同,倡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一考析后,从思想、原则和方法等维度提出了其对我国科学课程设计的蕴义.

建构主义;教学观;科学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在当代科学教育研究者中被誉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应,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生成性和过程性和相对性,拒斥静态的、永恒的和僵化的知识,倡行学生在与学习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通过对知识的解构、建构和再解构的循环往复的历程,从而不断地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而建构主义理念的倡导,将对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学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它将左右教师对于教学本质、教学结构与功能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的基本看法和关照.然而,建构主义的理论的来源以及它对教学改革中科学教学设计有何蕴义?这些问题值得作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

1 建构主义的理论寻根

20世纪后叶,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的挑战.强调依据信息技术进行意义建构与知识创新的建构主义知识观与学习观盛行于西方世界,并对曾经流行并仍存在于现行教育中的知识传递观以及相应的传统的认识论发起了攻势强劲的批判.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1.1 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

建构主义作为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其思想来源复杂,流派很多.建构主义的思想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它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维柯(Vico),他的《新科学》一书表明,文明社会确定无误地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社会的各项原则可以在人类自身新心灵变化中发现,同时,这一创造社会的过程也创造了人自身.正是由于人类通过历史创造社会,塑造自己,因此,永恒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关系人类的创造.在维柯之后,康德(Kant)创建了以主体能动性为中心的批判哲学[1].他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建构的基本的认知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库恩(Kuhn)强调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在科学革命中的决定作用,使人们开始广泛意识到客观性科学知识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开始质疑传统认识范式,指出科学知识是社会加工的产物,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对经验世界的建构.杜威(Dewey)的经验自然主义对建构主义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强调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了经验的能动性和情景性.

1.2 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称之为“后认知主义”.[1]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心理学中影响最深刻的是皮亚杰、维果茨基及布鲁纳.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发生影响的首先是皮亚杰.他提出了有关人的认知发生的双向建构论.[2]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个体思维的发生过程,认知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己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认知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两个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3]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并且把认识的过程放在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中,指出了行为主义的弊端,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主张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最近发展区”建构知识.[4]布鲁纳是20世纪50年代认知革命的倡导者.他的学习理论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建构主义正是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并有机地运用到学习理论研究中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义建构”.[5]

2 建构主义对科学教学设计的启示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课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载体.科学探究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式和科学教育的基本方式,探究强调的认知主体的经验,关注的是个体及共同体的对话对科学理解的促进.建构主义本身为科学探究提供了认识论的支持[6]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 因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及知识建够构的促进者.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理科课程设计与传统课程观有很大的区别,设计原则也发生了变化.[7]

2.1.1 强调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的情景性.建构主义要求新的课程设计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体会科学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要求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建构过程也就是各种问题解决的过程.[8]因此,在具体情景中建构知识避免了传统课程去“情景”化,注重知识的动态性,过程性、情景性.符合为迁移而教的原则.

2.1.2 强调“协作学习”和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由于每个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不一样,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理解不一样,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交流,在协作学习中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在不同的经验背景进行建构,使科学方法得到充分训练和知识信息获得的渠道多元化,使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培养,科学的本质是探究,而探究需要一定的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心理驱动力,所以知识建构的动力来自学习者跟其环境的积极互动.问题情景的设计和解决难度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上在,在学生知识的最邻近发展区建构知识.

2.13 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轻过程,重结果.重技能,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传统教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静态的科学知识不再是教师和学生的中心,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完成意义建构,这样人的发展被视为课堂设计的中心,知识成为人发展的手段.建构主义的课程设计能更好贯彻理科教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2 采行多元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活动的创新取向

理科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多数公民的科学素养,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为标准,而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建构主义还提出了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和协作,这是促进高水平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并以此为手段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促进学习者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是问题情景的设计者和问题解决的合作者,可以更好的挖掘知识的客观隐性价值,注重知识的过程性和情景性,为迁移而教,教迁移的知识.

3 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设计能更好实施理科教育以培养科学素养的为本的目标

基础科学教育必须适应当今科学教育改革潮流的发展.倡导探究教学,注重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有机统一,注重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融合,以培养科学素养是我国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建构主义的科学科学教学设计使科学知识情景化,动态化,使学生重视、感悟和学习贯穿在化学知识体系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一系列情意目标,使科学学习为本成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一种心智活动.所以说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设计可以更好的实施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本的教育理念.

建构主义成为科学教育研究中的主导理论是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必然产物,它符合当代教育思想的主流,当代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关于建构主义的主张在教学理论界还存在有许多异议.建构主义和传统教学的弊端的冲突,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真理的相对性和可批判性,科课程设计中,既要关注语言建构,也要注意经验世界,因此,我们必须在探索与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并把它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可以为我们更好的贯彻新课标找到适合的途径.

〔1〕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5).

〔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3〕杨文斌.谈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4(5).

〔4〕莱斯利.P.斯特弗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160.

〔5〕秦文学.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中科学哲学思想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182.

〔6〕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16.

〔7〕罗冬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J].教育传播与技术.

〔8〕张建伟.建构性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3.

G424

A

1673-260X(2010)09-0201-02

本文系重庆三峡学院人才引进项目(编号:2007-sxxyrc-034)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课程设计情景
情景交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楼梯间 要小心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