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2010-08-15李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诚信信用道德

李悦

(赤峰学院 团委,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李悦

(赤峰学院 团委,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整个社会诚信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本身的素质,也会影响到社会的一些风气.因此,认真分析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的可行之路,是当前高校及至整个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诚信;大学生;道德教育

“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缺失现象日益增多,高校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使得诚信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比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手机恶意欠费及拖欠贷款,在谈恋爱过程中用欺诈的方法同时脚踏几只船,在网上与人交往时编造假身份或说谎,在求职中伪造课程成绩、资历证书、获奖证书、虚构在校期间的任职与表现以及任意毁约等现象屡见不鲜.所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当前大学生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状况,同时也折射了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纵观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种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历史方面的,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身方面的.

1.1 社会历史原因

1.1.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求利欲望.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不断滋长,许多人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各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者屡屡得手,甚至在少数地方,不守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手段了,当谎言和虚伪比诚实守信具有更大生存优势时,有的人就经不住诱惑了.社会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大学校园也非净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时刻在侵蚀着大学生.

1.1.2 历史积淀的负面影: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农本工商末”的思想根深蒂固并形成了“无奸不商”的印象,而解放后历次的政治运动,传统中的礼仪、仁爱、信用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上“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假大空”现象,严重打击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计划经济思想对诚信建设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短期内是无法完全克服的,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信用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信用主要维系于政府的信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过于简单化的信用结构和信用体系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2 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重要奠基石,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语言、情绪、人际关系、教育方式和方法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据调查,我国农村大多数父母对子女言语粗鲁,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对孩子关爱不够,缺乏诚信教育意识,甚至不接受诚信教育;而城市里的孩子则大多数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受到父母的过度关心,诚信意识教育比较淡漠.[1]

1.3 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不足

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则越来越大.在中小学阶段,社会往往是以分数和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优劣.因此,学校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播,而忽略情、意、行三个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大学,由于高等教育带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学生认为上大学仅仅是学专业,呈现出对专业技能学习的过分青睐而对人文学科的过分冷漠.即使是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也在技术教育的强烈影响下,出现惟知识化的倾向,忽视人性、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人文精神逐渐萎缩.此外,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直接影响每个学生.在一些高校,为评职称,某些教师请人代考外语,请人代写或花钱雇人写论文等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某些高校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虚假的招生广告和宣传资料到处可见,一些高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公正、不诚信的现象等都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4 同辈群体的负面影响[2]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自己的观点会随着周围人的想法而改变,因此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环境和体制.[3]大学生的趋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能为人师表,缺失诚信,对大学生影响很大,成为那些不讲诚信的大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1.5 大学生自身缺乏道德信仰

大学生并非不知道一般的道德标准和是非善恶,绝大多数都认为失信是不好的,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却明知故犯或者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这里存在着一种“人格分裂”和“双重标准”现象,要求别人或集体是一种标准,要求别人诚实守信,当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时,则另当别论.在价值天平上,功利的考虑重于道德的权衡,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是非模糊,认识混乱.比如认为“说真话傻”、“当老实人吃亏”、“老实就是无能”等就有一定市场.

万历三年(1575),经元忭疏通,徐渭正式释放,心情大好,准备去游天目山,留有《十四日饮张子荩太史宅,留别(久系初出,明日游天目诸山)》诗。

2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对诚信教育的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全社会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和舆论的监督作用,积极营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那些不讲诚信的人进行道德鞭挞,舆论谴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失信难于立足,无信难于生存,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

2.2 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

大家都知道,道德不能解决诚信建设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规范来矫正人们的行为.以国家强制力来直接限制违规者的自由,剥夺违规者的某些权利,从而建立起社会信用的刚性规范.不加强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就难于保证.社会诚信就被欺诈、野蛮所泯灭、社会正义原则就失去了最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要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从制度和法规上约束失信行为,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目前的信用政策法规建设还很不完善,在许多方面几乎是空白,比如,现在假文凭泛滥,但我国《刑法》对伪造学历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相应的罪名,因此,必须加快诚信政策法规建设,努力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构建完备、科学的信用政策法规体系,把诚信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社会对诚信管理和社会主体对自己的信用行为有法可依.要实行奖惩制度,加大奖惩力度.一个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应该包括一个系统全面、赏罚分明的信用奖惩制度.通过对守信者的奖励和失信者的惩处,让“诚信无价、信用有价”成为社会共识.

在高校要通过健全教育法制和考试法规,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和代价,使那些想作弊的大学生受到震慑.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道德教育,增强社会全体公民包括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重塑社会诚信体系,使他们不想做、不愿做背叛诚信的事.让诚信在道德和正义的浸润下将变得更加丰满、更具人性的温暖.并为法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同时,诚信在法制的保障下也将更彰显其刚性.道德和法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把大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用制度加以规范.在大学生信用档案中,不仅要包含学生的各科成绩、在校获奖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还应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的品行情况.对于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还将其需要还款的时间和金额一一列明,供其将来就业的单位监督.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大学生的诚信度.使个人信用档案成为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和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这是高校一种新的公平教育,它能有效制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加大不诚信者的成本.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做人都将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这也是高校主动接受综合评价教育质量的新尝试.

3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

要把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应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教育体系,首先诚信教育要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解决精神动力和行为自制力的问题.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才能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意志力抵制不诚信行为.要充分利用两课教育这个学校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的同时,将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国家的实际结合,帮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为人立事之本,树立“做诚信人、说诚信话、做诚信事”的观念,在待人接物中讲求信用、讲求负责、信守承诺.尤其是在申请特困生补助、贷款和缴纳学费、以及诚信就业等关键时候,要诚实守信.

其次要增加诚信的实践性.要将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落实到实处.可以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事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对身边的一些小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使诚信教育有效地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宿舍、落实到每个大学生.在方式方法上,要增加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加强社会实践和案例教学.只有真正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冲突时,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在真正面临利益决策时才能真正地考验学生的诚信度.在诚信教育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学生社会活动现实中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对于那些选择诚信行为,主动放弃既得利益的个体应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那些为了获得某种行为结果而超过不合理性的个体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

4 树立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主体观

大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体,不是灌输的客体.诚信道德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需要.诚信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增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培养自己成为“四有”新人.为此,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大学生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道德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主体的合作与交往,提高诚信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自己教育自己,不断提高诚信道德境界和发展水平.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形成高尚道德情操和完善的健康人格的必修课,对于正逐步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短暂而宝贵的大学生涯,不仅是大学生汲取知识、掌握技能的最佳时机,更是努力塑造美好人格、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学会做人.诚信教育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过程,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对社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和了解,从而把自己尽快地融入到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去,有助于他们准确地设计和规划自己的人生.诚信教育也是大学生真正认识和实践信用制度的必然环节,是大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必要途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诚信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而又紧迫的任务,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按照胡锦涛同志:“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去做,诚信终会成为大学生和所有国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

〔1〕潘凌杰.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266.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高潮.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世纪桥,2006(9):114.

G641

A

1673-260X(2010)09-0178-02

猜你喜欢

诚信信用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