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赛事中观众道德行为心理过程的管理对策研究

2010-08-15蔡健钧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行为道德

蔡健钧

(沈阳工业大学 辽阳校区 基础部,辽宁 辽阳 111003)

体育赛事中观众道德行为心理过程的管理对策研究

蔡健钧

(沈阳工业大学 辽阳校区 基础部,辽宁 辽阳 11100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对体育赛事中观众不良道德行为心理过程与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完善体育道德行为规范体系、健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体育道德行为的规范化、秩序化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观众;体育道德行为;心理过程;管理策略

1 前言

体育观众在道德行为选择时是要对付出的代价和可能获得的收益进行计量的,要使他们付出最小的代价并与追求利益得到统一才能换取人们自觉地遵从道德,这就需要社会提供有效的、合理的机制.

体育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人的品德、规范人的行为、强化人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出尽作用.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及实施,如何充分发挥体育道德的作用,提升体育界的整体道德水平成,规范观众群体的道德行为,是现阶段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以体育赛事中观众的道德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全新的视角论证体育道德问题,以期为体育伦理、道德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2 体育观众不良道德行为发展的心理过程

2.1 不良道德行为潜伏阶段的心理过程

①对运动场上某一方有极度的倾向性;

②观众之间有各自的心理行为;

③为观看比赛付出了超常的代价.

在此心理演变的过程中,观众的情感因受到意志强烈的压抑而处于不快的状态.

2.2 体育观众不良道德行为升温阶段的心理过程

①赛场上竞赛形势逆感性倾向发展;

②赛场上运动员及教练员同观众互动;

③观众之间、观众与场地工作人员以及治安警察之间的互动.

在此阶段,观众心理状态的不平衡愈加严重,表现为情绪躁动、言辞激烈、出言不逊,情感接近于失控状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2.3 体育观众不良道德行为爆发阶段的心理过程

此阶段观众心理彻底失控,情绪彻底爆发,歇斯底里,暴躁疯狂,意志完全为感情所支配.

3 体育观众不良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分析

3.1 体育观众的认知心理偏差

从体育价值的角度来看,体育是以运动美、人体美、动作美和艺术美展现于世,为社会提供美的享受和观赏娱乐的机会,促进人们的横向联系,增进个体与社会的融合,激励民众的斗志,增添民族的自豪感.同时,体育广泛性的特点,又可以促进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增进相互间的友谊.然而,体育的特殊性在于竞争,随着人们对体育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强,这种竞争随之愈演愈烈.

观众对此能否持有清晰、充分的认知,将直接决定着他们在观看比赛时是否会出现不良道德行为.许多观众在观看比赛时主观倾向性过于偏激,社会偏见较严重,带着强烈的胜负意识去观看比赛,淡化体育价值,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导致观众的情绪随着比赛的进程起伏不定,一旦出现相悖于自身主观愿望的局面,则在心理上彻底失去平衡状态,随之而来的便出现辱骂、殴打、损坏公物等种种不端之举.

3.2 体育观众的个性心理影响

从人类需要的结构来看,人不仅具有尊重自我、实现理想的需要,同时还具有社会归属以及希望获得他人认同的需要.所以带着这种隐藏在潜意识的需要的观众,来到体育赛场,会与其他观众存在一种潜在的默契.通过几句交谈,就可以找到话语投机、见解相通的朋友,即使是相距甚远的观众,只要其支持倾向与自己一致,也会视若知己.

这种临时组成的群体,虽然没有明确的行动细则、计划,甚至是无意识的,但由于意向的极端一致而处于高度心理相容状态.尽管各人的性格、职业、行为方式千差万别,此时却都有使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吻合的倾向,有些原来是旁观者的人也会被吸引和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情绪行为的渲染而传播的,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和不可规范性.由此可见,观众的个人心理影响,尤其是错误归因后的心理影响,是造成观众不良道德行为的主要因素.

3.3 体育观众无个性化的社会心理现象

有着共同态度而处于狂热之中的观众,聚集在一起由于丧失了理智,表现出完全被激情所支配的一致行为而往往顾及不到行为后果,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无个性心理现象.

无个性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整个群体之中丧失对自我意识的控制,将其情绪、言行完全融入群体之中,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在众多因观众不良道德行为造成的群体事件中,之所以会有许多观众个体产生极端行为甚至以身试法,除受到心理影响之外,普遍都存在着因融合与整体之中、而能够逃避社会谴责与法律追究的侥幸心理.因而这些观众大大削弱了自我行为的责任感,助长了个人冒险行为,更加放纵自己的偏激行为.如果具有不良道德行为的观众越多,就越无个性特征,无个性化程度越高,其不良道德言行就更加不受约束,从而造成的后果就更加严重.

4 强化体育观众道德修养的途径

4.1 勤于学习、善于自律是提高道德认识的根本途径.观众对体育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体育运动中道德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这种理解是道德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的前提.

4.2 树立道德榜样,优化自身的品德构建.道德榜样具有形象性,体育运动的参与主体是观众,观众的心理发展具有形象思维、感情丰富,而榜样人物的高贵品质和先进事迹是实实在在的,是对高尚道德最形象的诠释,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3 勇于直面自身的缺点,善于悦纳他人意见.体育道德的修养过程,其实质就是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即不断克服与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构建自身完善的道德体系的过程.

4.4 摒弃自私自利意识、凸显大公无私的思想.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中,一切损人利己,或有损于社会公德的行为,总是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以身作则,弘扬社会公德,维系社会利益才是符合当今社会行为准则的行为.

5 规范观众道德行为的对策

5.1 强化体育观众道德行为的管理

根据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来控制或削弱体育观众的不良道德行为:

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创造有利于心境平和的环境;

③充分利用大众传媒途径,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④严格管理,防患未然;

⑤提前做好退场疏散准备工作,加强场外防范;

⑥建立建全规范观众活动行为的法规,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5.2 适时调整观众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紧密相联.过去“修身养性”式的竞技“自律”,已经随着社会和经济变迁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的行为要求,应及时调整观众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把体育道德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道德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和指引,很容易失衡甚至扭曲.

5.3 加大对体育观众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培养

这里所指的体育道德规范,就是用社会的体育道德,规范每个观众的行为,使之在意识与行为两个层面均向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社会道德要真正被每个观众所认同和接受,并转化为每一观众内心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还存在着一个社会体育道德内化为观众道德规范的过程.这一内化过程只有通过在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在有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教化,并辅之以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方能奏效.

综上所述,体育观众的道德行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不良的道德行为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严重损害社会公德利益;另一方面,规范、完善的道德行为会对社会道德体系起到积极的维系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意识,促进社会公德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体育观众道德行为的规范与培养,相对于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贾文彤.体育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3).

〔2〕杨军.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体育事业[J].开封大学学报,2000(2).

〔3〕李明学.大学生在足球竞赛中的心态分析与管理措施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4(2).

〔4〕黄坚.球迷骚乱的心理过程与管理对策[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5〕祁国杰.对体育观众过激行为的心理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6〕谢培山.社会心态对北京奥运夺冠运动员的心理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2).

〔7〕石岩.球场观众暴力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与遏制策略[J].体育科学,2007(1).

G804.82

A

1673-260X(2010)06-0148-02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道德行为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大庆地区大学生体育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