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背景下体育教学思维的变革

2010-08-15张道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理性建构

张道成

(川北医学院 体育教研室,四川 南充 637000)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背景下体育教学思维的变革

张道成

(川北医学院 体育教研室,四川 南充 637000)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股哲学和文化思潮,它对现代理性进行了诸多的批判和诘难,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知识观的批判,为教学变革提供了新的认识依据,也为体育教学思维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从体育教学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目的的三个方面分析教学思维的变革.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体育教学思维变革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世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理论基础受尼采、弗洛伊德的影响,表现为深刻的怀疑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倾向.它对自西方启蒙理论以来所形成的形而上学传统观和理性主义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影响已涉及哲学、科学、人文、艺术、政治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矛头所指的直接方向和首要目标是现代理性所确定的科学真理、绝对权威、二元对立等形而上学观,这些深刻地影响人们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和反思.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关于知识的观点,为人们认识和批判现代教育之不足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理论依据.

体育作为唯一一门直接关注人的身体的学科,具有天然的去科学主义和人文关怀,在越来越重视整体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体育教育应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本文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从体育教学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目的三个方面分析体育教学思维的变革.

1 体育教学关系:从对象性思维向关系性思维的变革

教学关系是指师生关系,现代理性影响下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绝对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真实反映,科学知识是唯一的真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种知识观为教师权威寻找到了合法基础,教师因为比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而在教学关系中成为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处于支配和控制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则被视为学习知识的机器,是被支配和被控制的客体,这种教学关系我们称之为对象性思维关系,即“主体——客体”两极对立思维模式.在对象性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师生关系蜕化为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而蕴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的人性被知识的传递和接受这一简单过程所掩盖甚至扼杀.

后现代主义主张知识具有建构性、情境性、不确定性、非积累性、多元性、动态性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真理与客观知识权威的解构与去中心化,打破了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合法基础,也就解构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优越权利,从而使学生关系由对象性思维转向了关系性思维.所谓关系性思维是指师生关系不再是理性主导下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俄关系,而是基于教学情境与生活的相互交往的关系.他们在相互尊重与理解,在对话式的过程中达到对意义的建构和知识的共识.

在关系性思维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被当做是教学的中心,而是与学生一样仅仅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要素而存在,师生是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存在.这种关系是有机的,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是内在的、构成性的,而不是外在的、非构成性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后现代主义中,师生的一种对话的关系,在对话过程中,他们相互讲述、聆听,不再刻意追求一致或者绝对,而是达到理解和沟通,承认多元和尊重差异.

2 体育教学过程:从控制性思维向开放性思维的变革

现代主义知识观赋予真理以权威,预设了科学知识的优越存在性、确定性,在知识权利的分享上,是一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递过程,由此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谋求控制成为维持系统存在的必要手段.在这种知识观控制下的教学过程也必然是谋求控制的过程,在这个封闭型的控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皆成为知识支配下的机械对象.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开放式的观点,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转换型的自组织发生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中.后现代主义开放的宇宙观和系统观解构了现代主义知识观所确立的知识的确定性和真理的绝对性,把对知识的理解纳入一个自组织的开放性系统中,知识成为主体间在对话和交往过程中的一个理解与建构的开放性过程.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学过程观打破了理性主义主导下的控制模式,教学不再被作为接受预设知识、达到预设目标的机械生产过程,不再追求严密的逻辑程序;知识由传递——接受转向理解——生成.基于知识观的转化,体育教学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学生的成长和转变通过相互作用、交互作用、不平衡、平衡化而主动实现,在开放的系统运行中师生建构者意义世界,教学过程由控制性思维转向开放性思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自我创生,实现体育教育的直接目的,即身体技能、体适能、力量、耐力等身体机能的提高,同时增强对身体美、运动美的认识,增进个人的自信心、改善个性、促进勇气与个人自律的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 体育教学目的:从科技理性思维向生活存在性思维的变革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至上、理性权威提出挑战,任伟理性话语体系包括了知识暴力和极权主义的因素,理性的权威性是不合法的,忽视了非理性的存在.对理性的批判,催生了对于后现代知识观,即主张知识是由情境而建构生成的,是交互关系的理解性产物,具有主体的情感、价值和差异性,而不再是理性的客观的存在.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在生活情境中所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对于主体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下培养出来的具有情感、价值的、生活存在的人;后现代主义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人.福柯在晚期开始将关注焦点从“统治技术”(个人在话语和实践中受他人统治并被客观化)转向自我技术(个人通过伦理或自我构建方式创造自己的认同)的过程中.他把“自我技术”定义为允许个人运用它自己的办法或借他人之帮助对自己的躯体、灵魂、思想、存在方式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我以达到某种愉悦、纯洁、智慧或者永恒状态的时间.福柯的这种转向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谓的科技理性向生活存在的思维转向,这种符合人的本质,把人从理性的冰冷世界中解放出来,还原为具有真实情感、价值和态度的生活情境中的活泼生动的实在者.后现代教学目的观寻找到了被理性淹没了许久的教学本来之意,把教学视为一种生活本身之存在,其目的也是培养学会生活的人.

权威寻找到了合法基础,教师因为比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而在教学关系中成为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处于支配和控制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则被视为学习知识的机器,是被支配和被控制的客体,这种教学关系我们称之为对象性思维关系,即“主体——客体”两极对立思维模式.在对象性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师生关系蜕化为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而蕴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的人性被知识的传递和接受这一简单过程所掩盖甚至扼杀.

后现代主义主张知识具有建构性、情境性、不确定性、非积累性、多元性、动态性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真理与客观知识权威的解构与去中心化,打破了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合法基础,也就解构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优越权利,从而使学生关系由对象性思维转向了关系性思维.所谓关系性思维是指师生关系不再是理性主导下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俄关系,而是基于教学情境与生活的相互交往的关系.他们在相互尊重与理解,在对话式的过程中达到对意义的建构和知识的共识.

在关系性思维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被当做是教学的中心,而是与学生一样仅仅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要素而存在,师生是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存在.这种关系是有机的,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是内在的、构成性的,而不是外在的、非构成性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后现代主义中,师生的一种对话的关系,在对话过程中,他们相互讲述、聆听,不再刻意追求一致或者绝对,而是达到理解和沟通,承认多元和尊重差异.

4 体育教学过程:从控制性思维向开放性思维的变革

现代主义知识观赋予真理以权威,预设了科学知识的优越存在性、确定性,在知识权利的分享上,是一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递过程,由此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谋求控制成为维持系统存在的必要手段.在这种知识观控制下的教学过程也必然是谋求控制的过程,在这个封闭型的控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皆成为知识支配下的机械对象.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开放式的观点,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转换型的自组织发生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中.后现代主义开放的宇宙观和系统观解构了现代主义知识观所确立的知识的确定性和真理的绝对性,把对知识的理解纳入一个自组织的开放性系统中,知识成为主体间在对话和交往过程中的一个理解与建构的开放性过程.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学过程观打破了理性主义主导下的控制模式,教学不再被作为接受预设知识、达到预设目标的机械生产过程,不再追求严密的逻辑程序;知识由传递——接受转向理解——生成.基于知识观的转化,体育教学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学生的成长和转变通过相互作用、交互作用、不平衡、平衡化而主动实现,在开放的系统运行中师生建构者意义世界,教学过程由控制性思维转向开放性思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自我创生,实现体育教育的直接目的,即身体技能、体适能、力量、耐力等身体机能的提高,同时增强对身体美、运动美的认识,增进个人的自信心、改善个性、促进勇气与个人自律的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5 体育教学目的:从科技理性思维向生活存在性思维的变革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至上、理性权威提出挑战,任伟理性话语体系包括了知识暴力和极权主义的因素,理性的权威性是不合法的,忽视了非理性的存在.对理性的批判,催生了对于后现代知识观,即主张知识是由情境而建构生成的,是交互关系的理解性产物,具有主体的情感、价值和差异性,而不再是理性的客观的存在.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在生活情境中所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对于主体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下培养出来的具有情感、价值的、生活存在的人;后现代主义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人.福柯在晚期开始将关注焦点从“统治技术”(个人在话语和实践中受他人统治并被客观化)转向自我技术(个人通过伦理或自我构建方式创造自己的认同)的过程中.他把“自我技术”定义为允许个人运用它自己的办法或借他人之帮助对自己的躯体、灵魂、思想、存在方式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我以达到某种愉悦、纯洁、智慧或者永恒状态的时间.福柯的这种转向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谓的科技理性向生活存在的思维转向,这种符合人的本质,把人从理性的冰冷世界中解放出来,还原为具有真实情感、价值和态度的生活情境中的活泼生动的实在者.后现代教学目的观寻找到了被理性淹没了许久的教学本来之意,把教学视为一种生活本身之存在,其目的也是培养学会生活的人.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

〔2〕[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72—75,序,240.

〔3〕曹卫.体育文化的渗透与人的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4〕大卫 杰弗里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7.

〔5〕王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267.

〔6〕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02.

〔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3.

G807

A

1673-260X(2010)06-0089-03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理性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