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研究及其意义

2010-08-15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两性人类学男女

刘 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研究及其意义

刘 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女性人类学是 20世纪 60、70年代,伴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而在欧美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问题,同时将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视角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阈,试图改变以往人类学缺少女性“眼光”的重大缺陷,而将女性的生存状态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加以研究和审视。本文试图在对女性人类学进行基本介绍的情况下,对其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揭示女性人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以期加深对女性人类学这一学科的深入了解,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女性人类学的特质。

女性;女性人类学;研究

一、女性人类学

莎士比亚曾毫不讳饰地说道:“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这无疑构成传统人类学研究的事实,甚或说是人类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鄙陋。在人类学领域,女性一直以来被作为非主流文化群体,长期处于被观察、被研究的地位,而没有成为文化研究的主体。大多数男性人类学家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经常忽视妇女的存在,将男性提供的信息当成是代表整体文化的全貌,认为男性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集中体现。尽管玛格丽特·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等一批优秀的女性人类学家为人类学的发展写下了光彩灿烂的一笔,但是依然不能否认早期人类学中存在着较强的男性意识偏见以及对女性存在及其价值忽略的事实。70年代以后随着男女两性平等为宗旨的女性主义的发展,人类学家们开始对以往的民族志进行反思,从而解构人类学中的男性意识偏见,把女性视角纳入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作为主要的任务。他们提出以往的人类学不是完整的人类学的观点,原有的人类学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观点意识,女性人类学应运而生。

经过 30多年的发展,女性人类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发展出一套适合本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鉴于它与人类学、女性学的“亲缘关系”,它既采用了传统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又广泛吸纳人类学的多种研究手段,从而发展出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类学方法论体系。传统的女性学主要采用心理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而女性人类学又借用文化人类学所推崇的“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方法参与女性的生活,了解女性的习性,体悟女性的感知经验,使女性重新回到人类学的研究场域中来。此外,在对女性社会地位、社会工作条件、社会角色、自我意识、权力控制、以及男女性别差异进行研究时,人类学主位 (em ic)和客位 (etic)分析方法、社区访谈法、整体观、跨文化比较、文化相对论等诸多方法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女性人类学成功研究女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成功地把女性带回到了人类学研究人类社会的整个画面里来”[1]。

女性人类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明显的特点:它将自己的学科定位于研究女性的文化生存状态,同时又不把自己的眼光囿限于女性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而是扩展到包括男性在内的完整的两性文化视野,试图描述和阐释“完整的女性”以及塑造“完整的人类”全貌。女性人类学者充分意识到如果不跳出女性仅仅进行“研究自我”和“自我研究”的锁套,那么女性人类学就会失去男性的理解,从而为男女两性的和谐共存、相互支持设置屏障,并有可能引发女性人类学被逐渐边缘化的严重后果。所以“两性眼光”作为女性人类学思考问题的支点变成为一种必然,同时我们又不能否认女性人类学对社会文化现象研究的敏感力也来源于此。而且,它将人的存在问题作为思考的基点,坚持认为女性的存在是人的存在,女性的存在是具有巨大历史文化意义的存在,这将女性人类学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哲学思辨”层面,从而使女性人类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哲学根基。此外女性人类学又将男性的存在作为比照的对象,以此探求男女两性存在的相互关系。

二、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人类学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女性人类学不仅在其传统的婚姻家庭、亲属制度、政治权力、心理特征等多个领域有更进一步的深入,而且在许多其它领域也有所拓展。它一方面积极拓宽自己的兴趣,将传统人类学忽视的问题纳入研究的视阈、进行详尽的分析探讨;另一方面它打破学科领域的限制,以性别文化的独特眼光审视“他学科”的现实存在,从而充分揭示了女性人类学发展的前沿性,并为全面理解男女两性共同构筑的人类文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近几年来,被传统研究忽视的“女性身体”引起了人类学者的普遍关注。这集中反映在对于“整容”这一文化现象的热烈探讨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整容”已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尤其是青年女性对整容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她们热衷于运用高科技的现代技术塑造理想中靓丽的容貌和相对完美的身材,而抛弃了那种自然而美丽的原生状态以及通过锻炼而改变身形的良好方式,最终使自己符合某种“美”的标准。在女性人类学视野下,这种美的标准无疑可以和男性的“目光”等同起来。许多学者进而从女性整容的现状、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剖析。他们认为女性对“美”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女性并没有认识到美的实质同时也没有把握好合适的尺度,以至于将女性成长的历史演变为不断雕琢自己身体的历史。

美国女性主义学者苏珊·布朗米勒在《女性的身体形象》一书中写道,每一种美化女人的方法都是在限制她的自由,使她变得虚弱,使她的行动充满人造的优雅。另外,每一个限制女人的手段本身都被男人性感化,独立于这种束缚所要改造的女人而存在。“现代整容”便发展成为男性控制女性的一种文化手段,它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男女身体之间的局部差异,使女性柔弱、美丽、温柔、依赖、受保护等性别特征得到彰显,并不断深化男性威猛、强大、擅长思维的优势形象,使得男女两性的生物、文化界域越来越大。自然/文化模式指出:女性属于低级的自然范畴,其价值在于美丽的身体及隐含其后的性器官。女性性化的身体是男性宠爱的内涵,而男性作为施爱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在此层面上来看,整容是否成为女性降低自己文化地位的助推器就更加值得思考了。一些女性人类学研究者大都从这个角度进行了论述,同时还就女性整容与就业、女性整容与社会地位、女性整容与婚姻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2.当代传媒中的性别文化探讨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现代文化传媒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图书、报纸、杂志、影视、戏剧、广播、广告等不同的知识传媒在女性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影响了人们对于性别建构的主观认识,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和深化了传统两性角色的差异,为人们打破传统、冲破束缚增加了难度。正如李亦园先生所说:人类创造文化原本是为了增进生活的舒适,结果却也深受文化的束缚[2]。传播媒介的效用本是要提高民众的认识创建、生活领悟,却也难以摆脱男权社会的文化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就被塑造得具有典型的“女性特质”,且被定位于男性宠儿的坐标之上。那么文化传媒能否在男女平等、和谐共存的前提下引导媒体受众对女性社会角色进行正确的认知便一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面对歪曲的女性形象充斥文学、影视广告作品的客观现实,这一问题的探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有学者指出,大众传媒在三个方面对社会性别产生了严重影响:一,这些传播媒介秉持男性中心价值观,并逐渐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二,这些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复制传统形象,发展形成社会文化性别“刻板成见”;第三,传媒极端忽视了女性的话语权,严重影响了女性真实的自我表达。媒体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已然成为女性人类学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3.对艾滋病的社会性别分析

人类学对于艾滋病的干预和防治是人类学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伴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中女性比例的增高,从性别视角解读艾滋病中的男女差异及社会性别关系便成为一种必然。研究者们采用比较分析、参与观察等方法,对艾滋病易感人群、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等群体进行深度访谈、研究,积极探讨艾滋病感染与流行中不同群体的社会性别关系以及艾滋病的流行对两性的不同影响,试图找出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是如何影响艾滋病的流行和传播,同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又是如何造成两性社会关系疏离的真正原因。在国际上,这种探讨开展得比较广泛,特别是针对非洲女性艾滋病患者增多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学者的密切关注。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当下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研究表明,妇女在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弱势地位是国际的普遍现象[3]。它既与男女两性的观念和行为有关,也与他们所处的文化、制度有关。经济上的女性依附地位使得她们无法建立与男性的平等关系,在性行为中处于被动;文化上的男性中心主义,又导致男女两性性行为具有不同的文化尺度和标准等等。种种原因诱发了现今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局面。学者们强调鉴于男性在社会活动和性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男性应该更加注重自己在艾滋病流行和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在全社会建立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破除传统性别偏见做出应有的努力。

4.语言人类学领域的性别视角

女性人类学对于语言和社会性别的研究深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概念的引入如布迪厄的“实践”、福科的“权利”等等拓展了语言学研究的视野,不断强化了人们对语言、性别、政治三者关系的认知,致使女性摆脱了以往的“沉默”,从而走向淋漓尽致的“表达”。这种表达既牵涉日常生活中语言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又暗含语言行为、社会性别、以及权利诉求的关联,同时还深刻地影射了语言行为在社会政治中的作用,从而将女性话语权问题摆在了文化研究的议事日程之上。女性人类学家认为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缺乏女性主义的视角,没能将“性别”观念与语言、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于语言与文化政治关系的理解。随着性别研究的主流化、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女性人类学研究者的探讨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他们逐渐反思女性话语权的存在与缺失,进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对“话语表达”的执著诉求。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内,各国女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改善政治地位纷纷进行了艰苦实践。她们试图打破权利结构中“无我”的生存状态,将语言的表达视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一部分女性主义者甚至认为女性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发明和创造女性的话语,实现自我的真实表达。女性人类学的上述研究对语言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教育学中的女性人类学启示

女性人类学逐渐渗入教育学主要表现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教育学的巨大影响上。一方面女性人类学为女性的可教育性提供了依据,认为性别差异是社会制度特征与文化方式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因而性别是可以塑造的,与男性一样女性是具有可教育性的,她们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就教育机会而言,之所以存在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文化给予人们的刻板印象造成的。另一方面女性人类学还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教育研究当中,主张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女性受教育权利的有效拓展,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根据社会性别的差异,规划和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案和措施,并采取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使人们深入认识男女两性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女性人类学研究,即强调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性考量又注重从微观上进行个人经验性分析,为全面理解男女两性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恰如前所述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深度访谈、跨文化比较等等方法的应用对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人类学方法介入教育学领域也必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现在个案研究、深度访谈等方法已经应用到了教育研究的过程当中,并逐渐引发了教育学对性别文化建构的探讨。

三、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上述女性人类学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男性强势文化的控制下女性文化生存的发展态势。尽管现代女性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份地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然而她们对于社会资源的占有和控制力量的使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效力依然值得思考和探索。女性的意志能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体现仍然是女性人类学界乃至其他学科普遍探讨的问题。女性人类学必须以男性为比照,运用两性的眼光来揭示人类学视野下的女性存在,以颠覆男性的霸权话语,实现男女两性平等对话。在这样的情势下,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积极而深刻的意义。

首先,对于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的深入把握有利于促进女性“自我意识”的形成

长久以来女性一直生活在“无我”的生活状态中。她们说的是男人的话语,做的是为男人做的事情。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女性一直都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长此以往,她们的思维形成定势,不愿打破久已形成的惯性。为了满足男性的需求,也只能强化自身与“他者”的差异,让男人们体会那份雕琢出来的“超然之美”。女性的自我意识完全在男性文化权势的浪潮中被淹没。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两性实事发展的动态,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女性研究中自我缺失的被动局面,改变长期以来妇女处于从属的、客体的地位,唤起女性的自我存在意识,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意义重新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思考。同时促使女性从文化领域的各个角度认清自己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优势,从而冲破社会文化的性别藩篱。

其次,摆脱男权文化对社会意识的长期控制

女性人类学并不主张将女性的文化生存与男性的文化存在相互对立起来,而是试图将两者的共生调节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运用人类学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找出女性生存的文化基点,以摆脱男性统治对女性所造成的消极而深远的影响。在语言学、教育学等等领域女性人类学研究视角的应用无疑会给这些学科带来清新的气息。它们既可以凭借性别的分析视角深化自己学科领域的问题研究,又可以在知识融合的背景下开阔自己的学科眼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科体制中本已根深蒂固的男性意识偏见。不可否认,在以往的男权社会中教育是男人的教育,语言是男人的语言。而女性人类学介入其中所形成的前沿问题探讨则正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试图系统而全面地解释女性所具有的强大的文化功能,促使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争取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推动女性自我的全面完善,摆脱男性的威严“目光”。

第三,研究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有益于男女两性的相互了解,促进男女平等

女性人类学弥补了传统的研究中女性目光缺失的不足,应用男女共视的“人类视野”解读包括男女两性在内的完整人类文化。它有助于人们建立平等的观察角度,增进男女两性的了解,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男人和女人在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具有的基本优势。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研究则更可以为男女互相了解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尤其是对于男性,了解女性人类学的前沿问题就能够更加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女性及其文化生存现状,也有益于从与女性的差异中认识和把握自我,从而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共处和平等互利。让男人们从主观上认识到女人的生存价值,同时也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研究,可以使原来狭小的视野大大开阔,为男性、女性的平等共处拓宽道路。

四、结语

不论是对于女性身体的研究,还是对于话语权的解读都不过是女性人类学前沿问题研究的一隅。对于这些问题的准确把握,不仅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女性人类学发展研究的动向,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透视女性文化生存的同时不断地构筑男女两性目光交错的人文视野,为更好地研究人类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广泛关注,女性人类学研究者也必将投身前沿,为人们理解性别、文化乃至理解整个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

[1]Henrietta L.M oore:Fem inism and Anthropo logy,M inneapo lis:University ofM innesota Press,1988:34.

[2]李亦园.文化与修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6.

[3]王英.与艾滋病有关的社会性别问题[J].载《艾滋病防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清华大学A IDS与 SARS国际论坛,2003.

2010-03-15

刘颖 (1981-),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文化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C912.4

A

1671-6469(2010)02-0007-05

(责任编辑:马海燕)

猜你喜欢

两性人类学男女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男女有别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