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根据

2010-08-15刘海飞王四炯

天中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经验教训理论体系特色

刘海飞,王四炯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根据

刘海飞,王四炯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它的历史依据:对建国以来这段历史特别是“文革”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对党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历史依据

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自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提出之后,学术界加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和条件背景的研究①,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思想渊源与历史条件的研究,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2]65。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形成的历史根据问题,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根据”[3]9。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组成部分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据。那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组成部分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究竟是什么呢?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概括的?本文拟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对建国以来这段历史特别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了主。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但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于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也缺乏现成经验。对此,党的领导人在思考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问题时主要是参考苏联模式和借鉴苏联经验。在苏联模式中,搞社会主义似乎就是搞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生产上实行计划配置,分配上实施按劳分配。显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按照苏联模式搞社会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在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曾经倡导以苏为鉴,但中国的发展始终也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桎梏。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从1957年开始,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4]805―806。在强调“一大二公”的背景下,实际上我们搞的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这样搞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尽管党中央和毛泽东意识到了错误并开始纠正,但是在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得“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4]806。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且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接着,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下,1966年 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10年“文革”期间,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把“左”倾错误推向了极致,社会主义建设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在1956―1976年这20年间,中国大多是在封闭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的。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正确认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从根本上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邓小平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了全面、客观、准确的总结。

在指导《决议》起草的过程中,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他强调指出,“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5]115―116。1985年,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政府主席穆加贝时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我们在一个长时期里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从一九五七年起,我们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5]1371987年,邓小平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指出:“‘四人帮’时期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宁要贫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简直荒谬得很!马克思主义又叫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要物资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5]254―255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373

正是在深入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才得以形成。

二、对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也是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物质载体——产业工人相结合的。党的二大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的社会性质之后,制定了一个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二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参与了北伐战争,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获得了胜利。20世纪30年代前后,党连续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对革命形势、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策略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上犯了错误,使革命遭受了两次严重挫折[6]12。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对错误的军事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纠正,并且率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陕北。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党进一步搞清楚了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在敌人重重围困中找到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红军到陕北后,党中央又制定了独立自主的抗日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又实施了更广泛的统一战线,在解放区实行了民主,赢得了民心,最终打败了国民党,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全国人民翻身作了主人。

新中国建立后,党实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使得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证。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自此,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56年完成了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到1957年底,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也都超额完成。此后,我国又在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中,在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基础上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全国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骨干力量。由于经验不足,党的领导在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上产生了主观主义的偏差,出现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包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在经济建设领域,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却还要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结果造成了经济和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在思想文化领域搞“大批判”,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知识分子。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我们党坚定地拨乱反正,勇于承认并及时修正错误,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吹响了新一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号角。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7]1331―1332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就社会主义本质、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建设的手段等进行了论述。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一批大党、老党纷纷下台,丢掉政权,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这些不同的政党失去政权的情况虽然很复杂,但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

对于党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江泽民在多种场合进行了总结。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发表了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8]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再次指出:“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152这是江泽民对80年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对于苏东剧变,江泽民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的下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选举中失败、秘鲁形势的突变和前总统藤森逗留日本不归、菲律宾当前政局的动荡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的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8]112

正是有了对党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东欧剧变经验教训的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最终形成。

三、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即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建国初期,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土地改革、清匪反霸等,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1956年,我们又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为实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八大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这是好的一方面。八大以后,毛泽东提出了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然而,1957年后,我们加快了合作社向人民公社的过渡,过分强调了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作用,忽视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实,错误地提出“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在经济建设上没有搞好综合平衡,过分强调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生产,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大办人民公社期间则错误地取消农村集市贸易,没收了自留地,大办公共食堂,错误地拔高核算单位,完全忽视人民群众的意愿。1957年反右扩大化,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的人被视为攻击“三面红旗”、“右倾机会主义”,正确的呼声被压制。这些错误的积累,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动乱和浩劫。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在全国开展残酷的阶级斗争,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向,势必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三十年来,党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客观冷静地分析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又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所有这些,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呈现了崭新的面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得以空前提高。但是,在此背景下,全国也出现了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不顾自然资源、生态的承受能力和地区的平衡,忽视社会公正,不重视人的发展的不良倾向,一些人“言必谈经济,行必为经济”,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错误地理解成“唯生产力论”,只注重GDP数量的增长,为了搞“政绩工程”,不惜牺牲自然环境,结果导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资源的枯竭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继续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统一,都要靠发展。而且,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迫使我们加快发展,不发展就会落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个时期既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同时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总结历史发展经验,解决当今发展问题,是新一届党中央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针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总结。2003年7月,中央召开“非典”工作会议,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反思我国“非典”疫情的产生和我们防治“非典”的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总结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汲取教训,也是我们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而且往往是最重要的途径。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我们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绝不是单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9]96。对于科学发展观理念,胡锦涛认为,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0]428。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730。

显然,正是在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才得以形成。

应该说,总结历史经验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如果没有对历史经验的最正确最深刻的总结,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11]149这是我们必须时刻铭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一个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的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党,一个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的领导是一个优秀的领导。

注释:

① 学术界这方面研究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刘建武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条件的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4期);孙成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和背景探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董晓璐、卢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赵兴良、郑百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条件和主体条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 刘建武.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条件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

[3] 郭文玲.简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石仲泉.“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八十年[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3).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三个代表[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责任编辑 叶厚隽〕

Historical Basis of 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U Hai-fei,WANG Si-jiong
(Renmin University,Beijing 100872,China)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ach component has its historical basis: Summing up the history experience,especially since the founding of "Cultural Revolution" is the historical basis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Summary of the lessons learned,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erienc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PC,and drama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is the historical basis of the "Three Represents";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historical basis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ng Xiaoping Theory; three represent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Historical Basis

D616

A

1006-5261(2010)04-0021-04

2010-05-05

刘海飞(1977―),男,湖南永兴人,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经验教训理论体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东山岛抗登陆战斗经验教训及启示
抗美援朝战争中武建里穿插战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