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教
——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体现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透视

2010-08-15董江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学院高职艺术

董江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00)

艺术教
——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体现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透视

董江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00)

艺术教育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的价值也最终体现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价值;艺术教育;高职教育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推行“以学生为根本,以发展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办学理念,形成“将艺术教育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几年来,学院的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可以说就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就业市场决定办学思路,过去单纯专业技能的培养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全面教育,将艺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求知方法、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和手段系统导入学校各项工作,按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校就业率,提升学生就业层次,正是高职院校直面的新课题。所谓“渗透”,则是指从物的空间和人的空间的统筹,使艺术教育无处不在。物的空间,即艺术教育应实现对学生生活环境与空间的全方位覆盖,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人的空间,即艺术教育应实现对学生全员和全程的教育。“全员”是横向的,使每一位学生从每一门课、每一位教师那里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全程”则是纵向的,使学生从入校开始,所得到的艺术教育由浅入深、分门别类地系统进行。正是由于这几年的积极探索,学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群体中的一匹“黑马”。论文将就高职教育中推行艺术教育产生的价值效应作一些分析和阐述。

一、价值的涵义

关于什么是价值有多种解释,人类认识价值的本质,从多种角度作了分析。一种叫“情感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的源泉在于情感,情感是通过我们的感觉释放的,它帮助我们感知世界和辨认价值。这里提及的价值是不能测量或计算的价值,只能通过感觉经验或感知领会,例如美的价值。还有一种叫“奥妙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一个深奥的、微妙的概念,包容量大且含义模糊,其内涵和外延难以把握,其精神实质难以领悟。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效性,而不在于它的实际的事实性。价值的最后基础在于人类的自许,在于人类对世界的冀望,在于人类对人性(包括理性和情感)的祈愿。通过研究比较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的价值就犹如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素质之门,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格魅力的完善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艺术教育的理论渊源和政策依据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学者和教育机构大多重视艺术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之一就是“乐”,它是集音乐、舞蹈、文学、道德与学科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科目。孔子把“乐”列为六艺中第二位,提倡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主张“礼”、“乐”并举,以“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用“乐”来陶冶性情,影响社会风尚。古代文人如蔡文姬、嵇康、苏轼等都以善乐而著称。自孔子以来,以“四艺”即弹琴、弈棋、书法、绘画为代表的艺术学习成为了每一个读书人(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治学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更重要的是,中国文人的艺术学习从来就有着超乎艺术本身的人文价值,艺术学习成为中国文人们怡情养性、完善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

古希腊同样如此,柏拉图认为:艺术教育能够浸润、滋养、美化人的性格和心灵,培养对美的事物的识别能力。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从他开始,北大就形成了重视艺术教育的传统,其鲜明的人文色彩、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中西兼容、雅俗并包的路线,对中国高校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界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钱学森在接受“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时说,其夫人的艺术氛围启发了他,产生了新的思想,使他少走了不少弯路,他有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有艺术,因为科学里有美学。”哈佛大学研究者认为:科学是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艺术过程同样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大脑的工作来讲没有区别。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相互弥补、相互促进。清华大学实行的“大学生艺术素质必备”,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提出了“没有艺术选修课学分的学生不允许毕业”的口号。艺术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西方,美国从“零点计划”起,就开始加强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其后又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艺术为“核心学科”。所有高校实行“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艺术理论学习机会和艺术实践基地。对大学生实行两种学分的艺术课,即艺术必修课和艺术选修课。选修课学分,可跨学院、跨系选修,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早在50多年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学分的八门人文社科课程中,就有三门是艺术类课程;在1853—1860年,哈佛大学在詹姆斯·沃克尔任校长期间,就开始了艺术课教学。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要求人人参加。校长题词为“艺术第一”,而且在日常中就有着频繁的艺术活动和浓郁的艺术氛围。

英国从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到高校的教育教学实施,也都体现出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如国际一流的剑桥大学,已将艺术渗透到其他各个学科,并把艺术作为检查、评估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伦敦大学设立五个学院分别开设各种艺术课供学生选择。大多数大学都以短训班的形式,开设艺术课来满足艺术爱好者的心愿。

法国仅部属高校就有56所大学设有艺术学院。在国家的一些重点大学如艾克斯—马赛大学、亚眼大学、波尔多大学、巴黎大学、里尔大学、巴黎理工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都设立了公共艺术课。

俄罗斯的艺术教育历史悠久,富有特色。他们以“门槛低、费用省、普及率高”的艺术教育主张,将艺术教育普及到普通大学生乃至社会民众。诸如音乐社团、交响乐队、艺术讲座、业余艺校、夜大学之类的教育场所、形式到处可见,各种文艺汇演、艺术大赛、艺术展览连年不断。

从以上几个国家和大学的艺术教育情况不难看出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科学与艺术并重,专业与人文素质结合。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乃至整个国民。”

再看中国,近20年来,国家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视,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早在1988年4月,国家教委即印发《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普通高校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加强领导,开设艺术选修课。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则对此作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普通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或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2006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并要求各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充分提高认识,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快速发展。

三、艺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一)艺术教育可以帮助职业教育的目标实现

高职院校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个人能力发展的后劲和空间。通过学院这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实施艺术教育渗透于职业教育的理念对于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艺术教育,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艺术教育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道德教育目的。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合唱比赛,学生们在《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道德情感的熏染和陶冶,从而培养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的爱心及爱憎分明的正义感,从而净化心灵、锤炼人格、提高觉悟。

其次,实施艺术教育,还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最突出的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在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的组织下,每年都举办各类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如每年一度的校园歌手大赛、教师节迎新文艺晚会、各系学生才艺比赛等大型文艺活动,这些活动的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了很多艺术知识,提高了艺术实践能力。同时,在每年年末举办的各专业教学成果展示中,可以看到学生自己创作的很多作品,如服装模特大赛、绘画、书法展示等都显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和求美求奇的心理。

第三,实施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成为现代企业衡量一个人个人素质的一个标尺,一些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看重这个学生除技能之外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恰恰在艺术教育中可以体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学生在艺术实践和学习中,需要与他人合作,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学院的大型歌舞剧《农颂》的演员囊括了全员师生,大家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绝对一致,所有经历过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自觉性和合作意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校还参与了全市的文化艺术节开闭幕式的大型团体表演,无不是全体师生共同的努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

第四,实施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艺术是心灵的体操,以情感性为重要特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困惑、心理失落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为满足学生对各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传播高雅艺术,学院面向全体学生成立有各种社团和协会,如弦乐团、健美操队、文学社、吉他协会、摄影协会、仪仗队、礼仪队等艺术社团组织。许多学生在参加自己所喜爱的艺术社团后,变得主动关心别人和关心集体。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下得到矫正,增强了学生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他们保持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艺术教育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这几年将提高学生的就业作为办学的目的。每年与全国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07年成立了由市委领导牵头,全市大型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市场的开拓。正是由于学院在这几年从各项工作中关注艺术教育,才使得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说,实施艺术教育极大提高了学院毕业生的质量。学院结合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高职艺术教育新模式。

第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使得全体学生有机会接触艺术、感知艺术、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学院每学期开设有音乐欣赏、摄影、电影欣赏、文学欣赏等设备要求不高的课程,基本使用多媒体教学,视听结合,形式新颖多样,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育。在美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审美赏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和对各种艺术的领悟能力,帮助他们在就业时能以端庄大方美的形象示人,给用人方以良好的印象,迈好其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第二,各种艺术类奖项的获取,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了市场。学院的经典大型歌舞剧《农颂》每年推陈出新,演员团队也发生着改变,许多参与学生获取的奖项为他们的求职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随着各个企业推崇企业文化建设浪潮的兴起,学院培养的这些“一专多能”型的学生更受青睐,可谓“能文能武”,供不应求。还有一些学生经过专业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开始专注于搞专业。如学院近几年健美操队在全国、全省拿了很多奖。其中一些队员毕业后成了专职的健身教练,活跃在晋城市各类体育俱乐部和健身指导中心,真正体现和推崇了高雅艺术的魅力。通过近几年对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近60%的受访者表示:艺术技能在其就业、升学时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80%以上的受访者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发挥艺术特长,积极地参与了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个人的综合素质优势,收到良好的工作评价。30%的学生在本职工作外从事过文化艺术方面兼职,包括各类商业演出和艺术培训机构。

第三,接受了艺术教育的学生,更容易与人沟通,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由于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技能,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也造就了他们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和职业尝试。但这些学生自己艺术方面的优势、创新的思维使他们因势利导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迅速脱颖而出、成长为企业的管理类人员。

(三)艺术教育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社会辐射功能的发挥

学院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还积极履行高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起到的职责。校园非专业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而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关注、认知、体验以及心灵与情感的交流和享受,其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参与、思考、发现与合作的过程,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宗旨。艺术教育只有超越功利性,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首先要在校园里营造艺术环境、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艺术美。在学院领导的统一规划部署下,全员动员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文明水平。做到了“园中有院、院中有园”,雕塑、亭台、假山、壁画……都是艺术品,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化的校园环境使人心旷神怡,一些来到学院的人则赞叹不已,学院良好的形象向公众开放展示,起到了较好的推广宣传效应。

几年来,学院有计划地进行校外艺术交流,把高雅艺术活动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市举办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并在活动中多次获奖,如晋城市文化艺术节、全市各系统歌咏比赛等。此外,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辐射功能,促进新农村小康建设,学院利用暑期开展了“科技、文化”下乡活动。2010年暑期短短一个月内,师生们先后来到陵川、沁水、泽州、阳城四个县的五个乡镇,为乡亲们送去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精彩的文艺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真诚欢迎。此次活动是学院贯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精神的体现,也是学院回报社会、提高声誉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让大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灿烂的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艺术才华、体现自身价值,从而奋发成才。

[1]杨笑琪.关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83-85.

G718.5

A

1673-0046(2010)10-0010-03

猜你喜欢

学院高职艺术
初等教育学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纸的艺术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西行学院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