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观自身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2010-08-15梁素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反观文化背景母语

梁素丽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反观自身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梁素丽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随着跨文化交际这一话题的日益常态化,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中更有效地交际交流,成了众多人思考研究的话题。文化差异往往使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导入文化教育已成为一个共识。语言学习者,一方面要学习目的语及其文化;另一方面,要反观自身文化,深入学习母语文化,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以在文化碰撞冲突中,更好地认识文化差异,更准确地理解交际对方,也让对方更清楚地理解自己,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文化;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文化能力

一、在跨文化交际中,推断行为背后的文化价值观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语境中,文化与人们交际中的言行模式关系密切,推断交际双方行为背后的文化价值观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全球化潮流已经使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一个特征。跨文化交际涉及到的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文化差异的干扰,交际中往往会出现种种误解,甚至出现交际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制约并规范人们交际言行模式背后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探讨,理清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首先,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才可能真正掌握该民族的语言。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说:“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现方式。”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如果不了解该民族的文化,不可能真正地学好这门语言。比如,词汇学习方面,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即使具有相同指示意义的词汇所反映出来的意象和联想都可能大相径庭。例如,中国人一提到“月亮”,很容易联想到的是嫦娥、故乡、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而同样是月亮(moon)对于美国人来说,首先想到的是宇宙、月球、太空飞行等等。“文化不仅影响词汇的发展与使用,在语法、讲话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许多方面,文化都施予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掌握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不了解深层的文化意义,不可能进行顺畅的交际”。

其次,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不同的文化模式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规范,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则有着不同的个人价值观念。这些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指导着一个特定文化中的人们达成共识,让人们明白什么是他们应该做的以及该怎么做。Kluckhohn说:“文化在每一个环节都规定者我们的生活,从我们诞生到我们死亡,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在我们身上都经常有一种压力,逼迫着我们遵循别人为我们创造的某些行为方式。有些方式我们乐意遵循,有些方式我们遵循是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其他选择,而还有的方式我们偏离而去却又极不情愿地重新接受。”Hofstede把文化比作心灵的软件,也就是说,文化支配着人的行动。可见,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交际者不但要了解自己的言行所依据的文化价值观念,还要能够与交际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对比,并发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言行方式的差异。跨文化交际者在掌握母语与目的语的不同表达方式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两种语言所在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奠定一个互相理解的共同基础。

二、反观自身文化,更好地了解认识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也深切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欢迎与肯定的。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同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在外语教学中,很多人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和学习,认为要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学好目的语,才能正确得体地运用目的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但是,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侧重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特别是对英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缺乏对本土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只注意到本土文化的“负迁移”现象,而没有注意它的“正迁移”作用,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日益突出。由于对自身文化了解不到位,交际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无法用英语正确地表达中国文化,也会导致交际障碍的出现,甚至交际失败。

反观自身文化,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中国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关键在于帮助他们了解英、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加深对文化差异本质的了解,将增进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性。但要达到这一目标,中国人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文化,认识自身文化是如何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如何在我们的头脑里根植了那些规范我们一言一行的价值和观念。而反观自身文化的困难之一,在于“文化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这一特性。人们在言行中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在支配着自己,因为“文化往往被内化成思维和行为的模式而被人们视为一种习以为常、自然而然的东西”。胡文仲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我们要反观自身文化,虽然我们的言行模式已是习惯成自然,但我们要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自身文化,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举个例子,不管在英语阅读还是写作中,我们逐渐地了解到英语那种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直线式思维”。例如句子I love you because you are beautiful,like a lilyin a springgarden.说话者非常明了地表明了自己对女方的爱慕之心“I love you”,然后再进一步地解释,“我爱你,因为你很美”,(有多美?)“就像春天花园里盛开的百合一样的美”。在领略英语的直线思维模式同时,我们看另一个例子,来反观一下汉语螺旋式思维的表达模式。“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是脍炙人口的几句歌词,虽然言语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我爱你”,但大部分中国人都能体会到这字里行间那种含蓄、委婉而又清楚的爱意。因为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不同,使得人们的思维模式以及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不断提醒自己,对方有着与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必须学会观察对方的文化,并善于与自身文化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增强文化敏感性,逐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反观自身文化,更有效地进行双向跨文化交流

从丛教授在其《中国文化失语》一文中指出,对一种自然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及其多层面背景有相当的了解,是成功地习得该种语言并运用其进行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他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到跨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交流。只有平等、双向的交流才是有效的交流,才能实现沟通的双赢,甚至是多赢。因此,我们强调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要了解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但要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只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交际成功”可被分为认知性成功(接受者推断出表达者的目的意图)和社交性成功(表达者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意图,取得了预期的言后之效)。我们学习英语,了解掌握英语文化,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推断出交际对象的目的意图,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语用含意。同时,我们还要反观自身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探索,培养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清楚地表达自己,让交际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目的意图,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双向跨文化交流。

现在很多学者注意到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甚至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目标语的操作失败。首先,有些人对英语掌握不够,无法娴熟地运用英语来表达自身文化;其次,反映英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并非完全适用于对汉文化的表达。最后,有些人自身对母语文化知之甚少,用汉语对中国文化都解释不清楚了,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表达。这就从侧面说明对汉文化的英语操作,虽表现为翻译能力,实质上却与文化能力有直接关系。“所谓文化能力,是指学习者通过习得目标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形成互动,能够体察文化差异,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者能够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包括汉文化在内的文化现象,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文化能力”。

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交流——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在交流中我们要懂得遵循对方的思维表达模式去理解对方,同时也要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让对方理解自己,这才是成功的交际。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表达方面比较薄弱,涉及到中国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更是不知所措。如在学习西餐礼仪过程中,介绍到餐具刀、叉、餐巾的用法时,对比中西餐的礼仪差异,曾试着让学生用英语来介绍“筷子”,发现很多学生手中拿着筷子,很熟练地用动作做示范,但介绍筷子用法时,就感觉这动作虽简单,但要用英语来表达却并不那么容易。进一步问及中国筷子的一些寓意及其使用禁忌时,很多人更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筷子在中国的使用历史悠久、寓意丰富,这其中还传承着许多民族文化。作为东道主,在餐桌上引导外宾入乡随俗,向外宾介绍筷子的用法和寓意等,都可当作轻松有趣的餐前交谈话题。可见,在文化差异中,反观自身文化,加强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现当今随着全球化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中更有效地交际交流,是个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不必只关注文化差异,更不必惧怕文化冲突。虽然交际者之间必定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价值观念也可能存在许多冲突,但差异与冲突并不可怕,文化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Kramseh就指出要鼓励文化互动,而不是避免冲突。因为冲突本身就是互动过程,互动的结果是化解冲突与达到理解共存。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认识到文化在交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不管是学习母语还是目标语,都有必要相对应地深入学习并掌握好语言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有一个知己知彼的跨文化意识,交际者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更顺利地让两种文化进行交流、互补,使两种文化在沟通中相互渗透、融合,而这将为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目前在“侧重英语文化导入”以及“中国文化失语”的境况下,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观自身文化,在文化差异中,通过对比,在有意识地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同时,也认真深入地学习和探索我们自身的母语文化,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性,培养自身的文化能力,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1]李成.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分析与重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胡文仲.跨文化教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爱德华C·斯图尔特,密尔顿 J·贝内特·美国文化模式——跨文化视野中的分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H0

A

1673-0046(2010)11-0196-02

猜你喜欢

反观文化背景母语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母语
汉族地区乡村人类学研究反观与反思(1877—1980)
浅谈生态文化背景下的室内环境设计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通过明代绘画作品反观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
母语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投射之“屏幕”与反观之“镜子”——对中国英语教育三十年冷热情绪的思考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