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

2010-08-15刘文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美的

刘文杰

(江苏省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

刘文杰

(江苏省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在如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大学语文容思想、知识、能力和艺术为一体,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热爱生活,锻炼分析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开阔视野,提升审美品位。但要使这些作用充分发挥,尚需努力和时日。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规模上和数量上得到迅速发展,更多的高中生有机会步入大学校门,这对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培养和输出的人数大大增多了,但教育成果却不能令人满意,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堪忧。

目前家庭和社会也形成一个普遍共识: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不高,走出校门后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全面需求,甚至有些学生存在非技能性的素质问题,不愿就业或无法就业,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引起社会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在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语文这门曾被边缘化甚至被取消的课程。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提高个人修养,培育美好情感,滋养心灵和精神方面得天独厚,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堪忧

(一)生活没目标,学习动力不足

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最渴求学习知识的时期,大学生应展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实际上,社会中充斥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使大学生产生厌学和读书无用的想法,平时不安心学习,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在高校中成为了常态。大学生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科研和职业基础,只是得到一张文凭而已。

大多数学生没有理想和目标,不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学业上不愿付出辛苦,而是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在人生的追求方面偏重物质上的享受,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多挣钱才是奋斗的方向,只有那些与就业相关的学科,如英语、计算机等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其他学科仅求及格而已。

国家兴亡、民族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理想脱节,奉献与责任和个人生活脱节,注重的是个人的得失、自身的生活幸福,只想收获,不想播种。

(二)思想匮乏,创造力低

大学生有较强的创造潜能,只是没得到有效开发。“创造学”专家庄寿强认为:我们国家95%以上的大学生创造力还没有得到开发。

许多大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墨守成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很弱。大学生毕业后,面对工作或问题无所适从,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或方法,从而失去自信,把自己看作一无所用的人。

长期以来僵化灌输式教育,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学生总是被动学习,进入大学后,仍然是考试型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很难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而且缺乏有效的思维训练,不能实现从固定模式的思维向发散型或多样型思维转变。

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理工科开设的人文课程很少或没有,接触的人文思想面窄而小,思想没有活力,创造力就没有了源泉。

(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过关

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令人担忧。读错字、写别字是课堂和作业中常见现象。在请假条、校园海报、毕业论文中,错别字也是屡见不鲜。

近年来受网络文化影响,恶搞文字和语言成为一种幽默或时尚。词不达意、语不成句的现象不仅得不到纠正,而且还故意造出病句来以求更多歧义。

对问题的表达或阐述没有条理、逻辑混乱,甚或让人不知所云。毕业论文中层次结构不清、段落衔接不紧密、因果混杂阐述等等。

(四)语言暴力普遍存在

语言暴力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受侵犯和损害。语言暴力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伤害。

大学生的语言暴力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不自觉行为,夹杂脏话以显示语言的力度;对同学和朋友使用“笨蛋”、“傻瓜”、“白痴”、“猪头”等语言,以显示关系亲近。另一种是有意的语言伤害行为,使用讽刺、挖苦甚至恶毒的语言来贬损和激怒对方。

社会上“国骂文化”兴盛,家庭教育中父母辱骂孩子,网络论坛上充斥着网民的垃圾语言。这些语言环境因素是大学的语言不洁的温床。

(五)心理承受力弱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一些学生为此而退学、休学甚至自杀,一些极端的事件在校园内也时有发生。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主要表现有:自卑、克制力差、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面对来自学业、情感和就业方面各种各样的压力,部分大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承受,产生悲观、绝望和厌弃社会人生的心理。

二、大学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质的着重点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知识,而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和如何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爱因斯坦这样诠释教育:“当你忘记所有曾学过的知识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教育了。”说明教育是个缓慢的、不知不觉的过程。

大学语文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也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立足语言学科的特点,容思想、知识、能力和艺术为一体,全面地滋养学生的身心,才能达到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语文不脱离生活,与现实对接

语文的魅力在于它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在学习它的过程中,窥见了许多不同的世界,经历了不同的人生体验,从而启迪人的心智,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语文和生活应该是水乳交融的,语文是生活的全面记载,生活从记录中反思和开始,要读懂人生这部大书,直面生活的光怪陆离,就需要有更宽阔的视野和胸襟。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它们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选用的文章思想性和说理性偏强,趣味性不足,与今天的现实生活有天壤之别。而且教材中选用的大量经典名篇在初高中教材中已经出现过,甚至许多学生已经能够记诵,没有必要重复学习了。现当代文学作品少而不精,能及时反映时代困惑从而引发思考的文章就更少了。

大学语文的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

(二)提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初高中语文教学常常把课文敲打成零零碎碎的知识点,把分析理解的内容归纳成采分点,让学生们把知识点背下来,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也采用格式化或模式化的方法,使课文内容变得呆板,像可拆卸的建筑材料,使语文课失去了浪漫和美感。

大学语文教学则有更大的空间让语文回归语言的灵性、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阔性。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分析更要注重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语言的细腻、作者的匠心独运,运用想象和推理填补文本的空白,创造性地延展思维空间,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并把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从而训练大学生勤于思考,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三)阅读和写作能力训练仍不可忽视

大学语文教学仍然要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一方面它是消除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障碍或欠缺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也是丰富知识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

大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是课内阅读,还要拓展课外阅读,培养终身的阅读者;不仅是默读,还要朗读,阅读消除对语言文字的陌生感,从而丰富人的词汇,打开人的头脑,培育人的美好情感。

“文章者,天下之公器。”写文章没有捷径可寻,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是大量的阅读。鼓励大学生广泛阅读,捕捉思想的灵感,记录生活中的感悟,写读书笔记,撰写应用性文稿,研究性论文,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字风格。

(四)提升审美品味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人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欲望。

大学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从散文、诗歌、戏曲到小说的丰富的文学形式,从语言、情感到思想的全面浸染,美的文字、美的情感、美的精神必然带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大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美如清泉涤荡学生的心眼,语文美如歌曲般怡人口耳,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欣赏中感悟,从感悟中提升,寓教于乐,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1]杨东平.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J].社会科学论坛,2009,(8).

[2]熊十华.杨苏立.浅谈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2008,(12).

[3]魏向阳.论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

G642

A

1673-0046(2010)8-0125-02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美的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