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救助:从机会平等到结果平等——以发达国家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为例

2010-08-15李亚东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援助救助计划

李亚东

(徐州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教育救助,是为了满足法律赋予公民的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将影响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进而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发展和繁荣。西方有学者提出教育阈值的概念,认为只有教育超过一定的阈值,才会出现经济的起飞。古人云:“欲治其穷,先医其智。”劳动者如果缺乏现代劳动技能要求的基本知识储备,很有可能就会被现代社会边缘化,“教育贫困”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与前途,而且大面积的教育缺失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由于教育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大影响,对因种种原因丧失学习机会的公民给予救助,使之能够得到所需要的教育,这是教育救助的意义所在。

发达国家因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财力雄厚,国民生活水平也高,教育救助(西方称之为教育援助①)的开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效体系和制度,运转效果良好,而各国之间的政策由于教育过程和各国国情的复杂性,也有所差异。

一、美国的情况

美国政府一般根据学生生活、教育的需要,通过立法或制定分类援助的计划,对家庭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子女进行拨款援助。

1.学前教育援助

1965年,美国政府专门制定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简称为:ESEA)。该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联邦的政策是向那些服务于低收入家庭儿童集中的区域的地方教育机构提供财政援助,以通过能特别有助于满足教育处境不利儿童之特殊教育需要的各种办法来扩展和改进它们的教育方案(包括学前方案)。”经济机会署(Office of E-conomic Opportunity)据此倡导举办了“先行计划”(Head Start Program)。这个计划是为美国家庭贫困的弱势群体儿童提供各种游戏和材料,开设学前教育活动;主旨在发展3—5岁儿童的语言能力,开启他们的智力,力求提高贫穷儿童的认知力,让他们上学后不掉队。②

2.中小学教育援助

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教育部机构法》规定了联邦教育部“保证联邦政府关于人人得到平等教育机会的承诺得以实现”。美国联邦教育部每年掌握的经费仅为300亿美元,但就在这300亿美元中,有36%左右直接用于对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1990年美国提出了“学前教育计划”,要求对弱势群体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补偿教育计划实质上在于把更多的钱、更多的教育投入引向贫穷儿童,以期达到“教育结果平等”。199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在《美国2000:教育战略》中提出:“设立总统学业优异成就奖和总统成绩奖学金,分别授予在全美成绩测验中成绩优异的中学生和学业优良而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实现“所有贫穷儿童都要接受帮助他们入学的、合适的、发展性学前计划所提供的教育目标”。③

3.大学教育援助

为了让弱势群体的学生有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选择学校及专业的权利,美国联邦政府加大了资助学生的贷款力度。该贷款发展很快,2000年美国有64%的学生靠贷款上大学。

克林顿时代,副总统埃尔·戈尔提议,设立国家学费储蓄计划(A National Tuition Savings Plan),使家庭在不受通货膨胀影响和免税的情况下,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做储备。克林顿在2001年1月公布了300亿美元的巨额入学机会税额减免计划,主要用于帮助那些进入大学的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支付大学学费。这一计划,每年将给大学新生和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提供1500万美元资助,他还建议给更多的中等收入的付税家庭提供帮助,通过扩大终身学习贷款等方式来鼓励学生上大学。④

二、新加坡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尤其注重对来自贫困与低收入家庭的员工及其子女接受教育的经济资助,并推出幼稚园经济援助计划、买房与教育扶贫计划、再就业援助计划等具体的援助措施。

1.幼稚园经济援助计划

2004年,新加坡政府出台幼稚园经济援助计划,为那些贫困家庭支付孩子上幼稚园的第一笔开销,确保孩子不会因为家贫而失学的同时减轻家长的负担并确保贫困家庭的家长有工作。2006年,新加坡政府进一步为自助团体投入200万新元的进取基金专门为低薪家庭提供更高额的托儿和学生托管津贴,如积极采取措施以改善低收入家庭托儿补助金计划就是其中一项,目的在于为第一和第二个孩子的托儿提供足够的津贴,切实为低收入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⑤

2.买房与教育扶贫计划

为了防止年轻人,尤其是刚刚组成家庭步入中年的年轻人陷入“房奴”、“孩奴”的境地,2004年,新加坡政府实施“买房与教育扶贫计划”,目的在于鼓励年轻的低收入夫妇维持适当的家庭成员人数,以便把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以保证自己的孩子有更大成才机会。为了让更多家庭能在买房与教育扶贫计划下受惠,2006年新加坡政府进一步放宽“买房与教育扶贫计划的申请条件。放宽后的该计划从2006年3月起推行,此后的三年内将有超过1千户的家庭受惠。实施该计划的目的在于确保这些孩子有能力应对升学或就业的挑战,让孩子比他们的家长更有作为,从而协助他们的父母摆脱贫困。⑥

三、教育救助的预期目标

从美国、新加坡的教育救助体系设计来看,教育救助的核心在于致力消除由于外部各种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人均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各种歧视,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与资助水平较高。发达国家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也具有层次性,首先是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这是以对弱势群体享有的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为前提的,在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相对公平之后,才发展到对教育效果平等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应的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进行补偿。

从教育机会平等到教育结果平等,是各国努力的方向。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难度较大。一般来说,为了追求这个目标,各国要在制定各级质量标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作出努力。但往往由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可能在制度化教育中经历多种不利遭遇而被社会边缘化,导致进一步的差异和弱势。因此,解决教育问题涉及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问题。⑦

四、由国外教育救助所想到的

政府应本着“弱势者优先”的原则,加强从教育资源分配管理,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教育资助,重视用贷款、助学金等助学计划来加强对弱势者的教育救助。约翰·罗尔斯(Rawl.J)曾指出:“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有在他们最终能对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对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才是正义的。”资源合理分配是教育平等的有力杠杆。为了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平等,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加大教育投入,但如果没有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教育平等就会是一纸空谈。

我国的教育救助主要针对贫困生本身,国家相关部门主要通过确立“奖、贷、助、补、减”这五个方面的救助体系来着力解决家庭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而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教育救助体系作用有限。

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据统计,2001年,北京共有普通高校60所、江苏67所、广东61所,而甘肃只有18所、西藏3所、青海7所、宁夏7所。这种不均衡的布局导致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而且在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上还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对于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省市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远远超出中西部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且二者之间经费投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⑧

从教育机会平等到教育结果平等,我国的教育发展前面的路还很长,尽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是历史造成的,但它违反了社会公正的理念,这一问题不解决,单单依靠现行的教育救助制度,无疑是杯水车薪,长此以往,不仅会使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扭曲和改变了民众原有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民族和国家长远利益。

注释:

①我国称教育救助,西方习惯称教育援助居多,本文不作区分。

②③④⑦李永生,高洪源.美国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政策与实践.基础教育参考,2007,(3).

⑤http://www.zaobao.com/special/singapore/pages3/budget2006060218ac.htm l.

⑥张亮.重视人力资源发展创意产业——新加坡创

新.http://www.dss.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6073.

⑧刘银科.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教育平等的

有力杠杆.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6/content_4474578.htm.

[1]李永生,高洪源.美国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政策与实践,基础教育参考,2007,(3).

[2]张小芳.教育救助问题探究——基于对教育困境者的救助现状分析,现代教育论丛,2008,(11).

猜你喜欢

援助救助计划
爱心援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