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0-08-15卢秀平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政治

卢秀平

(肇庆学院学生处,广东肇庆526061)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卢秀平

(肇庆学院学生处,广东肇庆52606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以大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实现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触目惊心的数字,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13万人增至2009年611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就业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高校630万毕业生,加上历年未就业人员,超过70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找工作,是社会对“80后”这代人的又一次考验。

(二)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滞后于就业体制改革,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东部沿海等中心城市就业,对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却少人问津;向往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人考虑民营企业,更少人考虑自主创业。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2.就业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十分欠缺,择业时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3.就业心理脆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持有不同的就业心态,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4.精神追求欠缺。现在的毕业生是“80后”,且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

5.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对个人的发展考虑过多,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根据新形势发展进行转移,就业指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以下在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

(二)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

就业指导往往定位于“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才进行就业教育,未毕业的学生“事不关己”,出现就业教育工作“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渠道单一。

就业指导工作只靠职能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不能引起各层面的人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布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学生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等现象。

毫无疑问,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忽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思想教育息息相关。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广东省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2009年起,每年招募1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制定了《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为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009年至2011年,重点扶持4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2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理念教育。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生军政教育、形势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引导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能对照自己,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在新的就业环境和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在就业指导中全程为学生服务,要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改变思想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树立追求先进科学知识、做合格人才的成才观,鼓励他们要凭借自身的优良素质参与公平竞争,从容选择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育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评价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要把收入高低作为评价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职业是无贵贱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就能从就业“寒冬”中突围而出。

(三)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心理辅导、养成教育、危机干预等手段,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增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应体现跨专业的特色,指导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逐步构建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工作人员要定期培训,重点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和择业咨询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教育要通过交流、谈话、沟通等方式,结合必要的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手段,帮助毕业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以便于选择最合适自己、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职业岗位,尤其要针对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灾区毕业生和残疾或有心理缺陷就业难的毕业生,要进行就业帮扶,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正确面对现实,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对待就业过程中的问题。以肇庆学院为例,几年来,该院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率2007、2008、2009年分别为99.23%、99.8%、98.26%,这与该校注重抓就业教育、抓就业措施的落实及就业服务形式多样化是分不开的。在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上,该院作为就业工作重点来抓,对毕业生弱势群体注重加强人文关怀、信息指导、心理辅导和思想开导,为帮助他们尽快就业,通过包车或交通补助等形式安排贫困毕业生免费参加校外各类招聘会或应聘活动,2008年共补贴经济困难毕业生(含难就业群体)外出就业择业交通费26960元,惠及毕业生1254人次(其中88人为困难生,直接报销车费15205元);对灾区生源毕业生共补助5400元,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为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以健全就业指导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完善内容,改进方式与手段,拓展有效载体,优化环境,注重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迎难而上,真正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文).

[2]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8.11.21.

[3]朱宁.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08.12.

[4]张欣.浅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体现[J].新西部(下半月),2008.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政治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