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教养态度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关系的调查报告

2010-08-15袁娜喻欢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教养动手幼儿园

袁娜 喻欢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萍乡 337000)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体力、智力、良好的个性形成和为今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对他们的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教育观念的片面和主观作用,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注重孩子健康成长中更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孩子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意识,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实践表明,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完全可以形成并逐步提高的,从而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和有意识的培养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但是,许多孩子经过一个假期之后,再次返回幼儿园,孩子刚刚形成的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却荡然无存,老师们又要重新进行培养,原因何在呢?这就是,教育是有循序性和阶段性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接轨存在很大的偏差。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合理,幼儿在园里能够自己吃饭、穿衣,可到了家里,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人们对孩子宠爱有加。如果孩子们长期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和生活,没有自我发展和自我锻炼的机会,就如同生长在温室里一般。“温室里是永远也长不出大树的!”家长们应该明白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这是家长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想通过这个调查来探索这个问题,从而为促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接轨,正确地指导家庭教育,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提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依据。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幼儿园30名家长及其幼儿。

(二)调查内容

家长方面: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的自我服务情况。

幼儿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情况。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观察法

从调查的结果看,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家长教养是重视型的,幼儿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幼儿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长是保护型的,幼儿的自理能力最差。为什么过度保护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呢?我们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原因。

(1)长辈溺爱。有15%的幼儿与长辈生活在一起,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贪图方便,把孩子寄托给自己的老人。如徐千千小朋友,什么都由老人给准备好,照顾周到,非常娇气。由于“隔代亲”的影响,长辈们带养孩子往往重养轻教。也有些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是长辈舍不得,百般阻拦,教育方法不一致,使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得不到发展。

(2)孩子依赖。由于孩子年龄小,能力弱,独立性差,常常过分依赖家长,或任性倔强。如有的小朋友,从吃饭、穿衣到睡觉,无一不需要父母的照顾,有些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或已经学会的事情,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这些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

(3)父母赶时间。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不愿意让孩子在自己的练习中浪费时间。孩子能够完成的事情,家长宁愿自己在匆忙中代劳。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其实孩子往往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大人应该不放弃机会,让孩子建立信心,是具有成功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

(4)父母不放心。许多家长怕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走怕累着,自己洗脸怕洗不干净。经过调查询问有25%的幼儿本来已经学会了吃饭穿衣,有时一切由家长包办代替,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让摸。家长过分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家长怕孩子不懂得吃苦受累,什么都得想到了,做好了,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和周围的人,不懂得珍惜和付出,性格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不懂得谦让和宽容,不爱劳动。这样对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加以纠正。

三、方法和对象

一些教育家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早让他们自立。”要使孩子建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引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家长首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循序性原则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不能把孩子力不能及的任务交给幼儿。因为让孩子经常做他不容易完成的事,不仅不能形成自我服务技能,反而会因多次失败而产生自卑感,对以后的练习失去信心,当孩子做不好或完不成时,要耐心帮助,切不可急躁。开始教孩子学做时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使孩子逐步树立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加自己动手的积极性。

(二)持久性原则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了就可以放松要求的。要持之以恒,停止或放松只会前功尽弃或使坏习惯重现。当孩子生病或依赖时要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耐心加以引导或等孩子身体恢复或情绪稳定时,继续要求孩子自己动手。

(三)随机性原则

除了尽可能安排有意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外,平时在生活中要抓住各种机会,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小事做起,随时让孩子多动手,经常训练和巩固。如做饭时让孩子帮着剥豆子、摘菜,吃饭时让孩子摆碗筷、盛饭,睡觉时帮着铺被。不要为了功课而放弃让孩子动手,动手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动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创造能力。

其实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幼儿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和实践:

1.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章》第47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我们幼儿园定期组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进行家教经验交流,组织幼儿远足活动,特邀家长参加,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的技巧和方法,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从小班开始就应该着眼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通过示范讲解、学儿歌、做游戏和讲故事等方法,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逐步掌握穿衣、穿鞋技能,学会初步自我服务技能,教育幼儿只有自己动手,才是最能干的人,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巩固训练,定期检查评比,及时给予表演和鼓励,对能力差的幼儿,加强帮教,让幼儿间互相帮助。

总之,要使孩子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切不可忽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们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孩子对每个家长来说,是父母的宝贝,而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却意味着整个未来,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使孩子们成为健康、合格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教养动手幼儿园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教养方程式
爱“上”幼儿园
动手演示找错因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