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2010-08-15李胜斌聂柳姚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蛛网膜分流外伤

李胜斌 聂柳 姚敏

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蛛网膜囊肿病例共 42例,手术治疗 31例,保守治疗 11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42例,其中男 23例,女 19例。年龄 3~71岁,病程 7 d~5年。42例患者中有外伤史者3例。

1.2 临床表现 存在头痛症状者 15例;有癫痫发作史者 16例,其中大发作 10例,运动性发作 2例,失神发作 4例;颅骨局灶性隆起 1例;视力下降 2例;行走不稳 1例;肢体轻瘫 1例;另有 6例体检或轻微头部外伤后偶然发现,无明显临床症状。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 CT或MRI检查。CT平扫显示囊肿呈均匀一致低密度区,与脑脊液密度相同,囊肿边界清晰,增强后囊肿壁无明显强化,部分伴病灶处颅骨隆起、骨质变薄。MRI检查显示囊肿均为长T1-2与脑脊液信号一致且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周围脑组织无水肿,亦无增强效应。蛛网膜囊肿位于颞部 25例,其中左侧 18例,右侧 7例;枕大池、小脑表面 12例;右额部3例;右顶枕部 2例。囊肿最大径为 3~12 cm。影像学检查发现 1例左颞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1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伴有脊髓空洞。

1.4 方法 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 14例:术中常规开颅,显微镜下尽可能多地切除外侧囊肿壁,如囊肿壁与血管等重要结构粘连不甚紧密则争取全切囊肿,同时尽可能广泛地打通囊腔与周围脑池或脑室之间的交通。囊肿腹腔分流术 17例:采用中压分流管,囊肿端置入深度约为囊肿直径的一半,经皮下于剑突下进入腹腔。11例未手术临床随访观察。

2 结果

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后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严重并发症。56%(9/16)癫痫得到控制,31%(5/16)发作次数减少,13%(2/16)无效。开颅手术组中,93%(13/14)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 36%(5/14);分流手术组中,88%(15/17)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 24%(4/17)。

3 讨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约占颅内占位病变的 1%[1]。可以发生在脑的各个部位,多位于中颅凹,且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患者中病灶位于左侧者明显多于右侧[2]。本组病例与之相符。有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争取早手术,大家意见一致,但对无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是否手术,仍有分歧。多数学者认为无症状蛛网膜囊肿可不手术,认为有些囊肿可以自然消失,有些囊肿在受到外伤后消失[1],而且手术治疗并非都有效,易复发且手术风险不可避免。但有学者[1]反对保守治疗,认为会导致无法预料的囊肿扩大或者囊腔出血甚至死亡,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我们对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 1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观察随访 6个月~3年,复查头颅CT囊肿无进行性增大,但无 1例自然消失。有 2例无诱因出现进行性头痛,不得不手术治疗,1例出现了癫痫发作,手术后抽搐缓解,3例轻度头外伤后有 1例囊内出血,急诊手术后挽救了生命,2例诱发头痛也进行了手术。我们发现这 6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在无症状期CT也显示有明显脑受压征。所以我们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改善脑缺血状态,特别对脑受压明显者,避免症状加重和外伤时出现意外,如为小儿病例有利于脑组织发育。对于不愿手术者采取保守治疗,但必须严密观察,定期复查头颅CT,一旦出现手术指征,积极手术。

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癫痫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学术界有两种意见:其一认为囊肿引起局部压迫,使颞叶萎缩,把囊肿的形成看成是引起癫痫的病因,故建议立即手术切除;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颞叶先天缺损,使局部积液形成囊肿,把囊肿的存在当作是结果,与癫痫无关,不主张切除。我们发现合并癫痫者非手术治疗无 1例癫痫消失,而16例手术后癫痫消失或减少者达 88%。所以我们认为颅内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一经证实应手术治疗。

手术解除囊肿对脑组织的占位压迫,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根本目的。本组行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14例,囊肿腹腔分流术 17例,体积缩小或消失率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能达到手术目的。从理论上讲,囊壁切除是最理想的手术方法,但由于位置深在、囊壁与正常的神经结构严密粘连,很少能全切囊壁,常因肿瘤囊壁切除较少而出现囊肿复发[3]。囊肿腹腔分流术操作简单,符合现代微创,对脑的影响最小。本组无术后癫痫、颅高压危象、硬膜下积液、脑脊液漏发生。4例术后 1周内出现一过性头痛,估计与过度分流有关。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后缓解。患者需终身带管是其不利一面,但年龄较大特别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糖尿病者不宜开颅手术,分流术颇具优势。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952-959.

[2] 高亮,周良辅.中颅凹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0,3:161-163.

[3] 毛仁玲,徐启武.蛛网膜囊肿.//史玉泉.神经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91.

猜你喜欢

蛛网膜分流外伤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NSA架构分流模式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