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2010-08-15姚晓慧

中小学电教 2010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诗歌

☆ 姚晓慧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古诗词学习是语言运用的一门艺术,要读懂古诗词的含义就得进入由语言创造的形象世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常常重分析、理性的讲解,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文学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失去了美感。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合理地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古诗词的相关信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古诗词学习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与诗词相关的作者简介、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关评论等等,并将收集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点评。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在教学《关雎》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并说明其来源。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诗经》的介绍资料,告诉学生要懂得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就是要搜集跟课文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词意义的材料。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在新诗词学习之前,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既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古诗词中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得多,诗词的味则太淡;讲得少,味是浓了,只怕学生体会不透。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词的意境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意境中去,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

1.展示背景资料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古诗词还牵涉到不少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借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图片、幻灯片等创设情境,在此情境中潜心分析,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2.描绘诗词画面

我国古诗词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我们不妨以此特色设置教学情境,师生亲自动手利用丰富的色形、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美妙。

3.真情朗读诗词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_明月几时有》时可播放录音,那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将感染每一个学生,“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的幽怨令人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更令人激越振奋。有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音朗读,那么学生会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佳。也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地诵读,会对诗词有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诗词意义的建构

1.引进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资源既包括互联网上的资源,也包括校园网中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Internet的广阔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无地域局限的活教材,让学生既能接触丰富的文学知识,又能方便地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和建构。

由教师和相关的机构研发制作的资源,直接针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助于实施比较教学,开拓教学领域。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诗篇或因时代、或因主题、或因体裁、或因写法相近、相同甚或相反而具有比较意义。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对所学诗词本身有更深刻理解,同时还拓展了教和学的视野,丰富了思维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由于缺少技术手段的支持,比较教学难以恰当自如地运用。而今,多媒体教学终于使比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并且成效显著。

2.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是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创造条件。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协作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的组织和开展。“协作式学习”提倡讨论、交流,鼓励自由发挥、自由想像,便于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因此,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同一复杂问题获得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而“自主式学习”则强调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这不仅有利于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而且对于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可以把从网上查到的资料地址和目录印发给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包罗中外的网络大课堂。学生可以从中把内容调出来阅读、思考,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协作、相互讨论,把自己的意见发表在班级论坛中,也可以自己提出讨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很多的疑问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诗词阅读

对诗歌的深入理解,除了深入钻研文本本身之外,往往还要借助各种相关的材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引导学生的研读和讨论走向深入。

语文教材选用的诗词每一篇都是杰作,都已历经历史磨洗,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代文论家对每一首经典诗篇的评鉴纵论和诠释都已成为诗歌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应该成为我们深入学习解读研究的重要资源。但传统的诗词教学恰恰因为教学技术的原因而不能利用这个资源,而今,我们则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平台,把那些重要资源变成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把它交还给学生。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另一特点。但古诗词学习的拓展必须精心设计,并非简单地一篇带多篇、以量取胜。

例如:在课后布置作业要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渠道。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这样的作业:(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2) 搜集作者的诗,并选择一首喜欢的理解后背诵下来。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相结合。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诗歌的积累。学生有的选择画一画;有的将几个人根据诗的大意让情景再现;有的找来合适的钢琴曲或古筝曲,进行古诗配乐吟诵;有的搜集到的诗歌自学理解并背诵了下来……自主性作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丰富的诗歌知识。

五、整合的经验

信息技术与中学古诗词教学整合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其他要素关系非常重要,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都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学生是主体,而信息技术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果,但是它却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相反是教师的作用加强了。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我们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简单成为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所不能代替的。

2.信息技术不能取代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信息技术应用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图像、视频和音频永远不能取代文字的功能和作用。那种试图通过图解的方式来降低文字的阅读难度的做法和想法是不正确的。任何工具对于人在其原初的意义上都是“帮助”,帮助人实现某种目的。不论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语文教学都不能离开对文字本身的解读和品味。用图像或者视频的方式不能代替学生理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反复诵读,不断体会依旧是理解诗歌内涵的最有效途径。

3.避免信息技术的滥用

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诗歌的想象。自从语文教学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后,许多教师所设计的古诗词课件就变成了教师使用计算机平台向学生显示教学素材的工具。其实,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从学习者来说这本是件好事,但具体到古诗词的教学中,这一点却值得注意,语言学习主要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这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细微的体验和理解,并通过阅读想象出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像放电影一样地给学生以五彩缤纷的画面,从过去的讲演变成如今教师的满堂“放”,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着,机械地回答。如此换汤不换药,只不过使学生在饱眼福耳福,而实际并无多大收获,有时学生还未体会其中的意境,意境的画面就呈现出来了,那是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生只是接受了教师硬塞给他的意境,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在很多时候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受和感悟,会阻碍我们独特的想象和体验。诗歌课说到底是心与心交流,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个“读、感、悟”的过程,这个交流的手段是语言文字。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课堂的形象性、可视性有了极大的扩展,但对语文课来说,它只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应该喧宾夺主。

总之,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巧和恰到好处。

[1]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9).

[2]李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问题析解[J].中国教育学刊,2009,(9),67-69.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刘金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5]刘红旗.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考试周刊,2009,(36).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诗歌
诗歌不除外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关注诗词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