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0-08-15冯丽华

中小学电教 2010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生物素养

☆ 冯丽华

(淮安市清河中学,江苏淮安 223001)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能力”目标中明确要求: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收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生物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开展信息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开展校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资源、学生现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开阔眼界,从而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丰富学校教育文化生活。我们学校生物组开发了适合不同年级的校本课程《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校园内的植物资源再认》、《高三生物解题方法指导》,也是我们市级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我们特别注重要求学生收集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处理利用,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要求他们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或动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我们在高二年级讲授《校园内的植物资源再认》校本课程时,将每个班学生分为四个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学习和评价单位。首先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在校园内逐一指认学校近五十种植物,并要求每位学生能熟练地指认这些植物。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各选四分之一种类的校园植物,在校本课程活动时间,利用自己手中的书、学校的图书馆、学校网络教室、数字化探究教室查找本组所选植物的图片、学名、英文名、科名、生活习性和繁殖方法,并要求他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小组交流时展示、评比,评出班级最好的参加年级评比。通过这样的讲授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同时学生还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科学研究态度与科学道德观念。

再如:我们在高一年级教授完《食物营养和人体健康》校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对我们的住校生或走读生的家庭进行一日三餐的食谱调查,利用所学的营养知识分析食谱,指出食谱中的不足并给以合理化的建议。以此培养学生调查、分析、合理利用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这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

二、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如我们在讲授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3模块中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章节后,针对本地的环境资源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一组学生是对城市日常生活的环境观察、思考,找出城市生活中哪些要素对环境造成不良后果;一组学生是对我市运河河道水质情况的考察、分析,提出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等环境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一组是对我市生态园和野生动物园的物种进行调查研究。学生们围绕选定的研究学习内容开展讨论、合作、走访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获得各种信息,整理信息,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后分析、研究、加工和创造知识信息,然后各组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全班进行分组交流。很多学生写的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者参加学生环保论文评比获奖,有的解决方案还受到环保局的特别关注甚至得以采纳。通过这些环境主题的研究,我们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用于学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捕捉信息的能力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主动性得到发挥,创造性得到激发,特别是最终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有成就、信心、喜悦,还有为日后更好的发展而必备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剖析教材信息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生物学教材,是经过专家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为适于教学的信息资源,在体系结构上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具体、更详实,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和使用。因此,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里面有精练的文字信息,有丰富的图片信息,有直观的图表信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捕捉这些信息所揭示的内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信息素养。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细胞”,也是用以表述生物学信息的“功能的单位”。带领学生阅读生物学概念、知识及知识结构特点,寻找主干信息和最佳突破方法。例如:高中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模块中酶的概念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剖析,我们知道本概念中包括以下信息:酶的来源、作用和化学本质。而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以及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是酶概念的外延。绝大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温度和PH值的变化对酶的催化能力都会产生影响,甚至使酶失去活性。通过这样的概念剖析和外延拓宽,使学生对酶概念更清楚,调动学生对信息的主动积极地处理,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从而促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四、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中,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其特有的观念、手段和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

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笔者在讲授人教版新教材选修1模块《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四《酶的研究与应用》时,考虑到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已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中利用网络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将课题改为“通过网络调查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布置学生分组通过网络收集相关酶与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资料。由学生按兴趣和意愿自己小组确定调查的子课题。学生小组根据各自选定的调查子课题,确定调查方案、计划、步骤并实施。各组将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设计成幻灯片、小课件及其他展示形式,在课堂交流,各组学生可以相互提问和答辩。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网络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比如:通过哪些网站可以搜集到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收集所需的资料?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分类等等。这样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目的去发现、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生物教学能力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但只要教师坚持在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剖析教材信息和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不断探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获取、收集、加工、表达信息能力,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研究性生物素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第12话 完美生物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