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阵地

2010-08-15郭新华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材

郭新华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育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取得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语文,视语文课堂为快乐阵地。每天给学生一节愉快的语文课,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使学生学得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一、用学识打动学生

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它是各门学科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最具有人文色彩的课程之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外,还应该对各种知识广泛涉猎,什么都懂一些,什么都能说一些。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化现象、科技进展、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话题和谈资。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纵论古今、横贯中外,文坛掌故、幽默故事、诗词曲信手拈来,那么语文课怎能不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老师,开卷能读,提笔能写,语必动情,文必动心,旁征博引,驰骋古今。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会胸有成竹而表现得从容自如。讲得清楚,学生明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而教师良好的学识功底,则会使教师处处显示出智慧与灵气,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才能让语文课产生迷人的魅力。

二、用热情感染学生

人们常说,困倦的情绪传染人,而高昂的情绪则能感染人。语文教师没有热情,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教师从跨进教室那一刻起,其精神状态就直接影响着教室的气氛,并为此节课确定了情感基调。因此,教师自始至终保持饱满情绪非常重要。

教师有了教学热情就会主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感情的波涛。只有教师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自己没有热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感于一位教师讲授《水浒传》时,不带教材讲义,而将文中人物、情节、各种评论烂记于心。课堂上,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悲壮处,慷慨激昂、怒目含泪,课堂上鸦雀无声,令所有学生动容。他的课堂像剧场,像布道场,像赛场,更像磁场,好像给人注射了兴奋剂一样,让人赞叹不已。

教师不但要自己有热情,还要善于“激”情,即善于调动学生情感、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学生的情感作内应,无论教师热情多高,课堂都将是一潭死水。事实上,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课堂特别不需要口若悬河的演说家和无动于衷的听众。教师的全部热情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用情感贴近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教师擅长用情感贴近学生,建立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要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教师用情感贴近学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也是学生普遍的需求和渴望。教师使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或者用充满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会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气氛,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采用宽容、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其反省并树立信心,这些都会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这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将会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快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思与悟三方面的平衡,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和谐的语文课堂,就能让师生“一起自然快乐地成长”。

四、用教材吸引学生

语文教材与其他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了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最后学好语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传授上,很多教师认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理想的语文课堂,其教学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利用语文知识的联系性,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辐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例如讲解朱自清的《春》,当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所感染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静写春天。这些诗文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容量,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抒怀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就使增补的教学内容与课文的教学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也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力重组和扩充,培养了学生类推、联想、创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快乐教学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让“乐”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永远成为学生的快乐阵地。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