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2010-08-15包敖敦其木格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助学资助大学生

包敖敦其木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基于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包敖敦其木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当前,为确保高校经济资助政策的落实,高校要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感恩教育,发挥奖助政策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为国分忧、回报社会的意识。

经济资助;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

“绝不让一个贫困的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庄严承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体资助面超过20%。各高校也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已初步建立了“奖、贷、勤、助、补”相结合的经济资助体系,各高校积极开展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解决其经济困难,使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帮助、资助。

但是高校经济资助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一是不能正确对待资助。例如面对国家助学金,有的学生抱着“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的消极心态,得到钱后不计划使用或没有用于学习方面;有的学生则有强烈的依赖心理,认为自己最贫困,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最多的资助;有些贫困生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刻意隐瞒自己贫困的现状,不愿申请认定贫困生资格。二是不诚信行为。由于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只奖助贫困生,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不如实反映家庭情况,夸大贫困事实,以获得贫困生资格;有些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以后存在违约行为。三是产生嫉妒或失落心理。非贫困大学生或未评上奖励的贫困生,看到他人得到资助或奖励后,产生嫉妒或失落心理[1]。

这些现象不仅给有限的贫困补助发放制造了难题,更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给高校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也给“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引起高校教育者们的关注。针对大学生上述不健康的想法和不良行为,高校在给予大学生物质资助和奖励的同时,更应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人格素质提供保障。

一、基于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研究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感恩教育研究涉及范围广泛,有部分研究涉及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涉及帮困助学与感恩教育的统一性,综合这些研究的观点,笔者认为当前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转型带来了一系列的失衡。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道德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社会负面影响和感恩教育的滞后难以形成社会感恩的氛围,而社会感恩的氛围是形成感恩意识的重要因素[2]。

(2)家庭和学校的感恩教育不到位。感恩教育应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系统化教育工程,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远没有建立起这样的系统。在应试教育下,家庭和学校要求学生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就业问题上。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高等教育教学范围。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

(3)不恰当的方法与措施。在良性的感恩文化建立起来之前,僵硬的制度性感恩秩序,如“树榜样、立典型”、神化形象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施恩者的社会形象,受助学生对其施恩动机产生猜疑[4]。

(4)片面的感恩认识。感恩教育中往往片面地认为知恩必报才是感恩。其实,感恩是一种文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感恩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健康的心态,报答社会的一个良性循环[4]。

然而,现行的感恩教育研究与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的结合点较少,但在实际工作中,基于高校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感恩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近年来,高校贫困学生的比例和数量逐年增大。各类助学工作,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特困奖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已成为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日常的助学工作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对于点拨、唤起学生们的感恩心,体会社会的恩惠,增进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成功的感恩教育包括情感的觉醒、感恩知识和判断的形成、感恩或感激行为的实践三大方面,形成“感恩认识—感恩情感—激发行为”的良性循环,将为高校经济资助工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案例分析

1. 问卷调查与座谈结果

此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实例,研究我校目前基于经济资助工作开展的感恩教育现状,和现有的各类感恩教育实际活动与其经济资助工作的关联性。结合对在校本科生的调查和我校获得过经济资助的本科生的访谈,归纳和总结了目前我校实行的经济资助与感恩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原因,提出适合我校基于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感恩教育的措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贫困生认定比例较高,经济资助工作开展较为顺利。本研究针对在校本科生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274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另外,和15位获得过各类经济资助的同学进行了座谈。调查问卷和座谈得出以下结果:

(1)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已深入人心。针对本科生调查他们所知道的资助政策,具体认知度为:助学贷款95.9%、奖学金91.8%、助学金91%、勤工助学89.6%。

(2)目前的资助政策对于同学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很大帮助。调查中74%的同学认为有很大帮助,仅有2%的同学选择帮助较小或非常小。座谈会中一位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的同学表示:“非常感谢国家的资助,这些资助对我来说,不仅是物质支持,而是改变了我和我家人的命运。”

(3)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调查中92%的同学认为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16%认为目前大学生感恩教育严重缺失,60%认为正在缺失。

(4)基于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感恩教育很有必要。8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针对高校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感恩教育,而对受过经济资助的15名同学代表的访谈发现,他们的支持率达到100%。

(5)目前学校对感恩教育的重视不够。高达92%的同学认为学校感恩教育宣传不够。

(6)基于经济资助开展感恩教育需要多样化的形式。针对教育部新闻办开展的两届“助学政策助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只有27%的同学知道有此项活动,而且集中在目前大三和大四同学中。通过对受过资助的同学的访谈发现,征文中有“被感恩”的情况,同学本身不愿意写,但是因为迫于形势,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内容拼凑就交了。征文并不适合所有人,有的同学愿意用文字表达情感,但是把这种情感流露变成一项任务,结果会向反方向发展。对于感恩教育的形式,90%以上的同学赞同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通过实际的努力和成绩来回报学校和社会,只有5%左右的同学选择主题征文、诗歌朗诵、主题班会等方式。

2. 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研究大学生感恩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感恩教育没有成为高校经济资助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现行的经济资助体系更多关心的是经济贫困学生是否能完成学业,是否培养了他们一定的职业能力。而对他们道德的培养,特别是感恩教育几乎很少涉及,更没有感恩教育目标。

(2)约束机制不系统,不明确。学校的资助工作更多地注重受资助者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是否符合资助条件,倡导大家更加努力,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而并没有对受资助以后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3)感恩教育宣传方式和力度不够。教育部新闻办在开展“助学政策助我成长”主题征文的基础上,开展“助学政策助我成才”系列报道暨征文活动颁奖晚会,晚会真实再现了在国家助学政策帮助下成长成才的一批优秀大学生、中职生的感人事迹,表达了广大受资助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感激之情。而这种系列活动在校园内的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小。

(4)目前的感恩教育主题不鲜明,也缺乏系统性。只有一些实践层面的零星活动,如要求受资助学生给资助人写信等,与经济资助工作相比,感恩教育一直处于延后状态。

三、基于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研究感恩教育新措施

高校经济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相互依存,是个完整的统一体。帮困助学不能局限于经济上的帮助,更应该在思想、人格上给予帮困,让学生学会自强自立,懂得感恩,将爱心不断传递下去。鉴于在高校经济资助工作中出现的些许问题,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更应责无旁贷为大学生知恩图报搭建平台。本课题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结合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1.营造氛围,发挥学校感恩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在加大经济资助工作力度的同时,也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培育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校成为培育感恩意识的主阵地。学校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提供感恩教育平台,倡导各个院系或有关学生组织根据现有的不同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

如教育部新闻办开展的“助学政策助我成长”系列活动有政策的支持和连贯性,但目前在校内的开展并不受学生的欢迎。针对此类情况应该反思以往的宣传和实施情况,不仅向举办方选送优秀文稿,还应加强校内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宣传栏等现有的资源,也可在校内出版或印刷优秀文稿,增加大家的参与热情。根据本课题的调查结果,营造这种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需要通过更丰富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来实现。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是基于经济资助进行感恩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感恩教育气氛营造不佳,生硬的针对经济资助进行感恩教育,等于给受资助者贴标签,从而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对经济资助工作本身会形成不必要的障碍。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体,应倡导各个院系或学生组织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同时这种教育需要具备长期性、系统性、多样性等特点。

2.注重实践,构建个体感恩教育的自律体系

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丰富的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恩体验。传统的感恩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看电影、班会团会、表演等形式,再通过演讲、讨论、征文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认知。在经济资助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感恩可以采用自律和他律的教育相结合,最终达到完善的自律体系。

如高校在资助中也应规定受资助者的义务,形成必要的他律性的活动规则,例如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公益活动,一年内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30小时以上;对生活不简朴有超越现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行为、使用高档消费品的学生没有资格评选,已经获得出现上述消费行为的要予以追回;对于助学贷款违约还款等行为,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对于有经济能力偿还,而实际上没有履行还款义务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法律程序。这些实践活动不能一味地采用他律性的方式开展,最终目的是能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恩的心,逐渐转变为个体感恩教育的自律体系。

3.感恩为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感恩教育并非是单一的教育形式,而是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应突出感恩教育。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注重对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而对感恩教育这种传统美德教育有所忽视。感恩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出发点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感恩教育可以分为认知层次、情感层次和实践层次。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情感层次,即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实践层次,就是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根据感恩教育的不同层次,在教育形式上可以采取多课堂相结合的方式。

以专业课程为第一课堂,提升大学生感恩认知层次。《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一文提到:“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朱学义教授给学生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增设了‘智力投资分析’内容,引导大学生每人算了三笔账:一是父母对学生本人的智力投资,二是国家社会对学生的生均教育投资,三是学生由于学习而失去就业机会所损失的收入——教育机会成本。学生从数据中总结他们不仅感谢父母,更应感谢国家和社会,因为这份投入比其父母投入更多。”[5]可见,感恩教育不仅在德育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开展,其余专业课程一样有开展感恩教育的优势。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中应增加或体现感恩教育,也可利用多种专业课堂优势体现感恩的多样性。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第二课堂,达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情感层次。现有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也有一些零星的感恩教育活动,但是覆盖面很小,且不系统,更多的是围绕西方“感恩节”前后进行。感恩本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适当引导各类学生利用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传递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体现感恩教育的内容。

以实践活动为第三课堂,升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层次。调查显示,更多的同学接受和欢迎利用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更加实际的行动来进行感恩教育。现在就有多种志愿服务和义务劳动活动,只要在现有的活动中提升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便可以形成感恩教育的有效平台。

[1]韦丽红,陈志庆.论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对策[J].高教论坛,2008,(6):217.

[2]刘佳.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2.

[3]温雪秋.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9.

[4]应金萍.加强高校的感恩教育与约束机制建设[J]. 当代青年研究,2008,(6):30.

[5]朱学义,胡琼,董靖,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 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3):94.

Study of Gratitud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Financial Assistance at Universities

BAO Aodunqimug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To ensure the college financial assist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ng function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further implement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ratitude education, to exert the financial policies’ function of stimulus and guidance,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self-reliance, hard work and the public.

financial assist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titude education

G642

A

1006-9372 (2010)02-0119-04

2010-03-1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经费资助。

包敖敦其木格,女,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助学资助大学生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