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视角下高端服务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①

2010-08-15中国民航大学陈玉宝谢泗薪吴叶兵

中国商论 2010年26期
关键词:热点高端服务业

中国民航大学 陈玉宝 谢泗薪 吴叶兵

多重视角下高端服务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①

中国民航大学 陈玉宝 谢泗薪 吴叶兵

高端服务业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高端服务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在多重视角下对高端服务业战略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为我国大中城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高端服务业 多重视角 战略发展模式

为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本文从探索有效路径、找准优势领域、创造有利条件等多重视角对其战略发展模式进行了剖析,主要研究了“热点”园区下的高端服务业战略发展模式,讨论了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布局;产业链视角下的高端服务业战略发展模式,分析了产业之间的互动影响与作用;新知识经济下的高端服务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了产业创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1 “热点”园区下的城市高端服务发展模式

1.1 “热点”园区空间布局模型及高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城市现有园区空间布局特点,全面调查城市中物流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园区等不同“热点”园区的选址特点、周边环境、产业特点、区域优势、相关区域规划政策等实际情况。其次,针对几大园区的具体特点,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城市高端服务发展经验,在充分考虑区域性竞争的前提下,对热点园区空间布局建立“强辐射、高集聚”的区位模型。最后,在“热点”园区空间布局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形成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模式。

1.2 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的高端服务集聚模式研究

城市须在其整体发展战略定位下,合理规划布局“热点”园区,优化产业结构,确立高端服务业不同的发展类型和方向,例如:致力于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的城市应优先发展物流服务业,大力加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构建通畅发达的交通网络,并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与物流服务的结合以及互联网和物流网的融合;致力于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中心”的城市,更强调搭建文化创意服务平台,构建硬件服务中心,创新政策扶持计划。苏州地方政府为其“动漫产业”发展,筹建了动漫制作中心,为一批中小型动漫公司提供了先进的计算机硬件租借服务,促进当地动漫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等。

1.3 “热点”园区下高端服务综合评价模型与发展领域模式研究

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热点”园区下高端服务的情况,从而选择适合各个园区自身高端服务重点发展领域模式,必须对“热点”园区内经营高端服务的若干家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汇总,参考其他产业发展评价情况并结合高端服务业自身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充分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重点发展的领域等,评估城市“热点”园区高端服务产业现状。最终识别出特定城市下不同“热点”园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完善“热点”园区下高端服务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高度服务发展领域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2 产业链视角下的城市高端服务发展模式

2.1 产业需求驱动下的城市高端服务业形成机制研究

城市高端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产业需求驱动作用下的结果。以传统产业代表的制造业对其需求驱动为例:当企业初创起步阶段,需要资金支持和专业建议,这就促进了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投公司与专业咨询服务的顾问公司发展;当其快速成长时,急需大量资本扩充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型金融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融资平台,还可助企业上市;当逐渐走向成熟时,竞争的加剧使企业不得不提升营销能力,但往往自身的营销能力有限,此时专业性提供营销宣传服务的媒体公司应运而生。随着企业对于研发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不得不面对自身能力瓶颈限制,必须与提供专业性服务的研究机构合作创新产品。当走向衰退时,管理者不得不剥离不良资产,更新产品,外包非核心业务,这促进了提供产权交易与租赁等方面相关高端服务如法律咨询、融资租赁与拍卖交易等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2.2 产业链视角下的城市高端服务与其他产业互动模式研究

本文建立了以高端服务产业为核心的多产业综合互动模型,其主要考核指标包括:直接产业(上下游产业)互动率和间接产业互动率。直接产业互动率指标,包括关联产业间投入产出比、产业从业人数比等;间接产业互动率指标,包括非相关产业对GDP贡献率、产业之间跨度等考核内容,并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应用模型分析城市高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交互影响,从而更合理地发展高端服务业并发挥其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3 引导高端服务产业聚集的政策制度创新研究

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政府须从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制度体系、行业规范、服务管理、硬件支持和财税优惠等多层面综合营造政策环境。一是需要加强对人才引进交流、培训教育、考核奖励等,建立细化评价标准,分步实施战略人才储备计划;二是积极培养市场,努力放宽准入标准和领域,鼓励民营和外资参与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探索多渠道融资与投资平台,完善相关产权交易制度;三是强化行业规范,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行业服务标准体系和监管反馈机制,完善高端服务业诚信服务系统的建设。另外,政府应积极发挥自身服务功能,提升工作效率,创建“绿色通道”,实施资金扶持与资源保障等鼓励性政策,利用专项资金、配套资金和项目资金进行自助,并相应实施减免所得税、贷款贴息和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打造一整套高端服务业项目资助计划。

3 新知识经济下的城市高端服务发展模式

3.1 信息技术在高端服务业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高端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其本身就具有高技术含量特点,因此在其发展中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是开发大规模计算技术,建立区域数据处理中心;二是建立并完善数据库技术,实时动态追踪信息流;三是积极开发专用软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综合利用新一代网络平台,并积极探索开发多层次平台支持技术。新一代移动网络平台3G时代的到来,为高端服务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与挑战,企业必须更加关注并及时反馈顾客需求,积极探索开发相关支持的软硬件,配套新网络平台为自我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天空。

3.2 高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战略研究

新知识经济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而加快城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首先,必须深入分析城市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高端服务业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国内外发达城市高端服务业的战略创新经典案例,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指导思想,具体提出城市中心城区及几大热点园区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定位策略,以及在整合优势资源基础上的内涵式发展策略,使城市高端服务业走绿色型、创新型、可持续型的都市高端服务业发展路径。

3.3 城市高端服务业空间网络设计与优化策略研究

高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创新与实施,还需要解决城市高端服务业空间分布缺乏系统化、结构化的问题,建立城市高端服务业网络设计模型,并提出空间分布优化策略。为此,必须在更加定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评价城市高端服务业企业面对面交流的价值与其他变量的比较,这些变量有客户的类型、企业的大小、位置属性、土地成本、智能建筑的可利用性等。另外,须进一步深入地分析其空间分布,从而最终提出空间网络优化策略,推动高端服务业这一城市经济发展“发动机”更有效、更长久地运作,让经济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

[1] David L.McKee.Services, growth poles and advanced economies[J].Service Business,2008,6(2):99~107.

[2] 李妍嫣.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研究——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1):74~75.

F719

A

1005-5800(2010)11(c)-004-02

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民航企业资本运作研究”(07QD01X)。

陈玉宝(1962-),男,江苏泰州人,中国民航大学副教授,院长,硕士导师,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英国赫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竞争战略、航空运输战略规划与管理研究;

谢泗薪(1966-),男,湖南冷水江人,中国民航大学教授,硕士导师,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一站),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二站),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服务管理研究;

吴叶兵(1985-),男,安徽合肥人,中国民航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服务管理、民航企业运营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热点高端服务业
高端油品怎么卖
热点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热点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结合热点做演讲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