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实力语境下中国统战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2010-08-15蔡志荣

镇江高专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实力中华民族民族

蔡志荣,陶 晖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湖北武汉 430205;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 430205)

软实力语境下中国统战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蔡志荣1,陶 晖2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湖北武汉 430205;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 430205)

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在国际软实力语境下,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成为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离不开统战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可以通过弘扬统战文化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以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途径,弘扬与发展统战文化。

软实力;统战文化;民族复兴

0 引 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1]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作用。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硬实力”的发展动力。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完成我们民族复兴的任务,必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统战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 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性

1.1 软实力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1990年,约瑟夫·奈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将国家的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认为由资源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四大因素构成的硬实力,始终是有限的,而真正具有无限张力的是软实力。同年,奈又以软实力为主题,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等一系列论文。正式定义软实力是以相对于国家、民族、边界、领土等“硬权利”而言的文化,它指意图通过吸引力、感召力、同化力来影响、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等,从而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1999年,奈给予“软实力”新的意义: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按照你的设想行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它国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它们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它无需扩展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2004年,奈又指出软实力功能作用的优势,即“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3]。这种吸引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其政策在别人眼里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在奈看来,软实力包括影响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其核心要素是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制度。

美国的强大,不仅依靠军事,而且依靠软实力,如文化、精神和办事方式、行动原则等。美国的文化软实力,不仅具有强大的扩张力,而且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地位有目共睹,中国的经济也在步入强国行列,2010年的经济数据报表显示,中国的 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且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资金的两大避风港之一。但是中国离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还很远,因为软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谋图没有改变,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加以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分层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元化,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加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当今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进一步满足全体人民强烈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就必须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顺应世界文明潮流,引领文化发展正确方向之举。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共同理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由于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其它国家与我国合作的愿望日趋强烈,这为我们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发展壮大自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迎接挑战,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1.2 统战文化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是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政治关系在文化上的体现。政治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构建国家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可以从政治文化这个核心出发。美国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实力的形成都是以政治文化为基础的。美国软实力之所以居世界前列,对其它国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其核心就在于它的政治文化的强烈影响力。我们要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就要重视政治文化上的提升。

统战是中国社会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阶级的社会政治组织,是为了巩固和参与国家政权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而统战文化是整合其中关系的纽带和精神支柱,在文化上表现为政治文化上的关系。与其它文化相比,政治文化更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不同的历史条件,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的变迁,在政治文化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就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体现在现实的政治关系中,表现为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不同形式的政党关系。世界各国的政党关系,主要有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以及多党合作制。

两党制的美国对它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外,还有政治文化、民主制度。美国通过电影、快餐、流行音乐、电视与网络服务等消费文化以及教育、科技、经济等成果,经由中间层次的制度与规则、生产方式,引领到深层次的、具有决定影响力的政治文化领域,使它国产生对美国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向往。由于对本国文化的崇拜和由此产生的一种主动为本国对外政策服务的责任心,美国的企业和其它一些民间组织在对外活动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宣扬美国的政治文化,而且美国政府也给予它们长期的资助。美国文化全球扩张的实际操作过程受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尤其在对外宣传方面已经与美国外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

统战文化是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的体现,是政治文化构建的一个方面,中国社会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形成了多党政治协商制度。当今,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国际政治的风云多变,中国的政党文化,统一战线文化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政治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提高统战文化建设的水平,构建新时期下的统战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央统战部提出了新时期的统战任务,要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旗帜,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纽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以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为主体,在统一战线启动凝聚力工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制度为保证,以先进文化为支撑,更多地在文化领域开展活动。以民族优秀文化为切入点,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文化统战的新途径,引导民族的、党派的、宗教的、企业的、社会的、社区的各种文化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断增进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团结意识、稳定意识、发展意识、爱国意识,增强民族全体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推进统一战线凝聚力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生活,提升民族凝聚力,使得民族软实力得以提升。

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扬统战文化的优良传统,继续推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体制,打造“中国模式”,促进统战事业发展。引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多党合作文化建设,引导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软实力的提高作出贡献。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民主政治建设,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2 弘扬和发展统战文化的途径

2.1 统战文化优良传统的弘扬

统一战线在革命战争年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有人认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可有可无。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统一战线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必要的,而且在其它时期,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重要性仍然凸显。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处于新旧矛盾和冲突频发的交融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使统一战线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实现社会和平稳定的发展,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目标。发展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是维护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加强民主监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范和遏制腐败的制度保障。我们需要很好地借助统一战线优良传统,发挥其功效和影响,营造良好的政党环境,化解各种矛盾,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第 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了高度概括。他强调指出: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统战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稳定发展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他指出:统一战线不仅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他还指出: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5]。我们应该总结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发扬其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加强参政党建设,并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保障,作风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建立、健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内执政党与民主党派的民主协商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执政党与新社会阶层、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台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华侨代表人士的民主协商制度,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统一战线是不同阶层、阶级、政党、集团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组成的广泛联盟,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系最为直接、密切,应当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与纽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成果,在文化上都会有所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阶级各阶层关系的分化与整合,虽然直接表现为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但这种整合的完成,最终都是以文化为纽带实现的。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没有思想上、文化上的和谐,就难以聚集各方力量。中国是个多民族、多阶层、多元信仰、多区域的国家,必须培育软实力文化,在统一战线中大力倡导团结合作理念,协调和谐精神,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凝聚社会各个群体,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中增进共识,扩大团结面,增强凝聚力,万众一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发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借助各种媒体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

悠久中华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取向。例如,我国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思想。孔子的学生有子提出“和为贵”(《论语·学而》)的命题,认为“和”是天底下最宝贵的价值,是社会追求的理想状态。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荀子·王制》),认为在一个组织或集团内部,人们和谐相处就能取得一致,取得一致就会增加集团的力量,就可以战胜万物。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认为事情的胜负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只要组织内部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就无往不胜。孔子提出“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认为诸多性质不同或对立的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其中相互对立的因素同时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从而形成新的形态,产生新的事物。“合”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天人关系,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尊重规律、融洽相处。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传统哲学不回避差异、矛盾和对立,重视“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重视睦邻友好、互利互惠,崇尚“大同”的和平政治理想。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和合”文化的灵魂来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所强调的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推崇,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底蕴深厚的“和合”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文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6]。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的催化,同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由欧洲式变成了中国形式,被赋予了中国特色和中国风味。

中华民族以“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反复汇聚与辐射”的方式作“多元”与“一体”的辩证运动,汇聚融合的结果,形成了以华夏 (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结合凝聚的主干和核心,并在主体民族的影响下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有战争和冲突,但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统一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崇尚和平、统一,反对战争、分裂。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为一种精神,成为连接各民族各阶层的纽带,成为中华各族儿女和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成为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文化基础。正是如此,海外华人“洋装穿在身上,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全面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心力,反对分裂祖国、分裂民族,促进中国各民族融合、与海外华人华侨以及世界各民族的交流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还有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不一一评述。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对社会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源泉。建设新时期的统战文化,就要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懈奋斗,勇于创新,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承载

当前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多元化思想潮流涌现,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许多问题凸显,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分配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平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贫富悬殊等,很多人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怀疑和不满,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战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旗帜,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内在精神,包括:1)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业绩的力量源泉。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判断的基本准则。

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最广泛的政治联盟,联系着各阶层、各政党、各种宗教信仰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等方面的力量,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的重要部分。弘扬和发展统战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统一战线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方面。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宗教信仰,价值体系不同,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中国是多民族、多区域的国家,必须建立一个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成为社会行动的指南、国家的核心力、民族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统战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各党派各民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照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识。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3 结 语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组织严密、团结一致、文化丰富的民族具有更大的生存权力;胆怯懦弱、自私涣散、缺乏组织性,缺乏文化的民族,往往因为民族内部的自我消耗而被外族乘机欺压或征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具备强大民族凝聚力的国家,其社会进步的效率远远大于那些一团散沙、人人自私的国家。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吸引力的增强,主要体现在软实力的提升上。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懈奋斗,勇于创新,促进中国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新华社.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EB/OL].(2007-10-24)[2010-06-30].http://new.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6.h tm.

[2]李耀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

[3]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软实力在中国的实践之四:文化软实力[EB/OL].(2008-03-11)[2010-06-27].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6981599.html.

[4]李怀亮.国家文化安全的互动模式[N].文艺报,2004-06-10(2).

[5]新华社.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EB/OL].(2006-07-12)[2010-02-26].http://www.gov.cn/ldhd/2006-07/12/content_334307.htm.

[6]叶文龙.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146.

〔责任编辑:卢 蕊〕

Abstract:A nation's being stronger and renewal needs not only hard power but also soft power. In international soft-power language context, improvement of our nation's soft power has been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Achievement of the strategic task is quite closely related with enh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of United Fronts.This can be done by enhancing the fine tradi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of United Fronts,and other good traditions and construc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Key words:soft power;culture ofUnited Fronts;nation's renewal

Enh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 inese culture of Un ited Fronts in soft-power language context

CA I Zhi-rong1,TAO Hui2
(1.Politics and Law Department,Huibei Second NormalUniversity,Wuhan 430205,China;2.Journal Edition Department,Huibei Second NormalUniversity,Wuhan 430205,China)

D613

A

1008-8148(2010)04-0070-05

2010-07-08

蔡志荣 (1970—),女,湖北潜江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历史学和文化学研究;陶 晖 (1967—),女,重庆江津人,副编审,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学和文化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实力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实力抢镜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多元民族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