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牛

2010-08-15江苏盐城中学

中学生 2010年5期
关键词:那盏油灯老牛

● 文/江苏盐城中学 杨 弈

老牛

● 文/江苏盐城中学 杨 弈

正是华灯初上之时,一路走来,只有老牛的院子里没有璀璨的华彩。一盏小小的油灯伴他在那里安睡,微茫的火光在风里不安地晃动,仿佛要与这黑夜融为一体。

仿佛就在昨天吧,老牛还笑嘻嘻地坐在沙发上,把我抱上他的膝盖,让我亲他的脸。“咱俩是缘分啊!”我调皮地说着刚从电视里学的话,惹得奶奶嗔怪地看着我。而老牛却乐呵呵地摩挲着我的头,一脸得意地咧嘴笑,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齿。

我叫他老牛,一是因为他老,二是因为他牛。说他老,一点都不奇怪,那乱蓬蓬的花白头发,脸上纵横的“沟壑”,总是让人想到圣诞老人。我虽总想放肆地叫他一声,可终究还是不敢,只憋在心里偷偷地乐。说他牛,一点都不为过。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他都讲得头头是道。七十岁的人了,整天读书看报,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和理解深度一点都不亚于年轻人。只要我有不懂的地方向他请教,老牛一开口便是一个钟头。直到我听得呆了愣了,老牛才停下来故意长叹一声:“唉,姜还是老的辣啊!”

不过,老牛也有不牛的时候。他很胆小,怕狗。那回我俩上街,老远就瞧见对面来了只大黄狗,雄赳赳、气昂昂地踱着步子。老牛嘴上什么也没有说,脚下可是老早就拐了弯儿。我朝他挤眼:“天下只有狗怕人,谁知如今人让狗……”可还没说完,老牛就扯着我的辫梢,可着劲儿地揪了一下。我吐吐舌头,再不敢嚣张。他可是长辈啊,还是给人家留点面子吧。

还有那回,老牛去市场买菜,在一家摊位前左挑右选。“咦,脚下怎么软绵绵的?”老牛眯着眼仔细一瞧——天啊,一只胖乎乎的小耗子被他踩得吱哇乱叫!顿时,老牛顾不得长者风范,连忙跑到马路牙子上可着劲儿蹭皮鞋。蹭完了,又气呼呼地赶回菜场,把刚买的菜退了个精光。但人家摊主不乐意了,往后都没再理他。老牛也没恼,只是从此多了个习惯——每天进家门之前总是先蹭蹭皮鞋。从那时起,不用门铃响,只要听见蹭皮鞋的声音,我就飞跑过去开门,一准儿是老牛!

上了高中以后,学习忙了,我一个星期才能去看他一次。老牛想我想得心痒痒,就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但一开口照例是:“学习还好吧?身体还吃得消吧?吃得好吗?”有时我烦了,丢下电话。他也不恼,下次来电话时又是笑嘻嘻的,还赔着小心叫我别烦他。这让我心里倒有些过意不去了。

每次去老牛家,都是在夜晚,匆匆来又匆匆走。走的时候,老牛都早早为我开了厨房那盏朝街的灯,怕我在夜色里摔跟头。那次,跟他一起读叶延滨的《荒野无灯》。当读到“荒野无灯,也是人生一种境界”的时候,老牛忽然沉默了,好久才跟我说:“丫头,人活着,还是得有个亮啊!”我走的时候,身体已现不好的他坚持要起身送我,并照例替我把厨房的灯打开。我坐上车,看到万家灯火中老牛的那一片灯光,心头热热的,又想哭……

嘴角有一丝咸咸的液体流过,我从恍惚的意识中醒来,朝那盏小小的油灯望去:和满街阑珊的灯火一样,它显得很孤独。别怕,敬爱的爷爷,我会陪你的。

获奖理由

好文章有一股内敛的气质,温润、敦厚,像玉,能自然地拉近和读者的心灵距离。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作者借“灯火阑珊”的意象贴切地隐喻了一个老人生命的谢幕,写了一段温暖到令人落泪的回忆,一种别样的人生状态,一种隔代人生和死的相望。作者的语言非常节制,情感控制得恰到好处,精心选择的几个日常生活片段,都透露出“老牛”可贵的质朴和平凡。读这篇文章,如同看一部旧电影,有时光的痕迹,有淡淡的快乐,也有缓缓流过的伤感。

猜你喜欢

那盏油灯老牛
欢迎提问
老牛垦荒
那盏叫父亲的灯
为什么要说“加油”
呼 应
老牛不流汗
油灯收藏或成市场新宠
◎朱德冬的诗
老牛的田
自喻“老牛”也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