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性如秋

2010-08-15湖南澧县第一中学陈炜迪

中学生 2010年5期
关键词:细叶悸动辛酸

● 文/湖南澧县第一中学 陈炜迪

修长的细叶终于承载不了叶尖那即将滴落的月光,萤虫般的光点如叹息般掉入池中,搅乱了平静的水面,引发了周围一圈圈振幅不断增加的波纹。

那浸在缥缈月色中的暗夜植物在黑暗的角落里静静舒展着它寂寞的枝叶。浮云游走。月华逐水。清冷的空气浸透了所有角落,红尘心因某种悸动而微微颤抖,青草的味道中就这样袭来一位谜样的少女。

她飞扬的衣袂化为麦浪层层,她轻柔的舞步染红大地旷野,她幽黑的眸底如同月华落尽后的子夜,在历经旖旎的春光与激情的夏日后,望过尘世风云,看尽苍生轮回,在平静背后化作淡淡的微笑。

这让农人最欢乐的季节,这让文人最多愁的时候,秋,在无数个如此夜般神秘的晚上,尽情展露着她迷人的风姿。

深夜的漆黑渐褪为清晨混沌的铅色,冰冷的风牵动着徘徊不前的积云。红花飘落,如烈火般席卷了整个世界,当所有的人都被震撼时,惟有那澄澈的双眸,无比清醒地看着这纷扰俗世,这红尘万丈。

有什么可比得上秋的坦然?有什么可比得上秋的智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也是秋。可正因经历了风雨沧桑,看透了人世辛酸,才有了这样的秋,有了将惊涛骇浪化作云淡风清的秋,有了轻舟悠然,乱世之中仍然铅华不染的秋。

人生如梦,到头来,一切的繁华最终都化为轻烟,逐渐扩散开去,直至无影无踪。于是,我们会谈笑,对着秋天高深的天空而谈笑,在茫茫人海中蓦然驻足,静静地聆听,聆听那种微妙的、暧昧的、朦胧的,来自心灵看不见的地方而让自己深深悸动的声音,迫使你心无杂尘,迫使你毫无所绊,迫使你不再执着于世俗杂念的气息。

那,就是秋的力量。她向你传递。传递“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美丽;传递“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的寂寞;传递“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的孤独,一次次敲打着,审判着你的在欲念中徘徊不定的灵魂。

“愁因薄雾起,兴是清秋发”。知秋莫若诗人。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了解秋的。那些被功名利禄熏透的心,又怎能参透秋的淡然与超脱?那些看不到人世辛酸,只懂“风流醉今朝”的世家公子,竟虚伪地诉说泛舟停棹,“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向往,这是怎样的可笑!

如秋的人,应是如秋般成熟的人。在洗尽繁世浮华,历经风雨沧桑之后,褪下面具,淡然处世,笑对人生。

这一生,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用生命去追求,但有一种境界我们或许穷其一生也无法达到——真性如秋。

老 师 点 评

自古文人多悲秋,本文却一扫悲秋伤感之俗套,另辟蹊径,自创一格。一句“修长的细叶终于承载不了叶尖那即将滴落的月光”足显作者文笔之灵动、文采之斐然。 作者笔下的秋,有着成熟的热烈与大气,也有洗净铅华之后的淡然与洒脱。她不是春的少女般的稚嫩与懵懂,也告别了夏的青春激情。秋,恰如一位名门贵妇,美丽而不张扬,淡雅而不庸俗,豁达而不故作矜持。

猜你喜欢

细叶悸动辛酸
时 光
悸动是什么?
藏在春联里的辛酸
在古石绝壁前
紫芸英
细叶亚菊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其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的杀虫活性研究
咏柳
慌张
养孩子,甜蜜又辛酸
生命里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