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发展视角下的杭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杭州市萧山区情况的分析

2010-08-15斯国新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萧山升级工业

□ 斯国新

低碳发展视角下的杭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杭州市萧山区情况的分析

□ 斯国新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低碳社会的构建,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速度。通过从萧山区的情况分析入手,初步探讨低碳经济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联系,回顾总结了萧山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深入分析了萧山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及对策措施。

低碳 工业 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 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此,研究如何在此背景下实现杭州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摆在当前极其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导语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上世纪90年代。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中,对低碳经济都有一定的论述。而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应对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必将为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新路。它反映在经济建设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摈弃过去的传统增长模式,代之以崭新的生态发展模式,也就是直接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郑重提出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7年11月,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重视。

当前,杭州已进入人均G DP从10000美元向20000美元跨越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将进入重大转型期,全社会对发展模式、民主民生、生态保护和城市定位等重大问题都会有一个深入的检讨与反思。[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要以发展“一化七经济”①一化是指城市国际化;七经济是指低碳经济、服务经济、文创经济、民营经济、楼宇(总部)经济、开放型经济、郊区经济。为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增点、“新蓝海”。萧山区作为杭州市的工业经济强区,2009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404.38亿元,占杭州市工业经济总量的36.82%;人均G DP达到11907美元,高于杭州的10968美元。目前,萧山经济发展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最近,萧山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上下发出号召:转型升级,抓紧实干,用实际行动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由此可见,转型升级对萧山来说,既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现实工作。本课题以萧山为例来研究杭州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无论对萧山、对杭州,还是对其他地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萧山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萧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使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了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萧山工业起步于传统产业,而且目前传统产业仍然是萧山工业的主力军。因此,萧山一直来都非常重视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入。近4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1321.5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629.1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7.6%。可以说,每一轮投资新热点,都激发了大量的工业技改投入,从而为萧山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动力。在投资热点培育上,萧山结合国家产业导向目录,出台了新的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扶持政策,加大对高新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型重化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贴息力度。同时,实行对镇街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扶持,加强工业投资的硬环境建设,使全区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强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近年来,萧山大力实施“创新强区”战略,推动自主创新:一是加强了产业创新。以整车制造和汽车机械、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为主,汽车商贸服务、汽车物流仓储为辅的现代化、生态型国际汽车城建设在江东工业区加快推进,临江工业园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命名并挂牌。新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高新产业培育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新能源产业,2009年,全区新能源产业完成工业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24.1%,成为萧山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二是加强了产品创新。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日益提高。2009年全区新增省级新产品273个,同比增幅超过63.5%,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556.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上升到16.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三是加强了平台创新。实施以“百亿研发、百亿技改”为内容的“双百工程”,加快全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2009年底,全区拥有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已达289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1家。高新技术企业185家,其中国家级40家,省级110家。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为萧山开展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3.提升了块状经济集聚发展。块状经济集聚发展是萧山工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目前,萧山已经形成了行业龙头企业领衔、中型骨干企业支撑、广大中小企业补充的发展框架,纺织印染、机械汽配、羽绒服装、精细化工、网架钢构等产业成为萧山的支柱产业。其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管理。针对块状经济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萧山先后出台了《萧山区工业企业管理创新基本规范和评价标准》等文件,建立了全区工业企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依托国家和省、市经济管理部门及各高校,组织开展管理创新培训和学习交流,推进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二是提升品牌。从战略规划提升、区域品牌引导、服务平台建设等入手,抓好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4.增强了企业节能降耗能力。近年来,萧山工业经济围绕节能降耗攻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较好实效。一是抓高能耗设备淘汰。加快实施热电联产,推进集中供热。近年来,全区已淘汰企业自备锅炉52台,计304.8吨。二是抓节能改造。通过在重点能耗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中,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2009年全区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09个,总投资达3.65亿元;全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达5%。三是抓企业清洁生产。从2005年开始的试点推行,由点带面,逐步推广,到2009年底,全区已有305家工业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四是抓污染整治。近年来,通过搬迁、关停、整顿等手段整治污染源,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现重点整治,有效地改善了萧山生态环境。2009年全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12%,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3天,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萧绍区域(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污染整治也已通过省政府验收。[3]

5.营造了转型升级良好氛围。近年来,萧山在引导企业推进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营造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近年以来,萧山出台了包括《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型升级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调整和完善了有关配套扶持政策,对工业企业运用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管理创新等路径推进转型升级的,给予政策上的激励。

三、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与思路

目前来说,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有三条途径:

(1)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优化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业。

(2)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确立产业高端化、特色化战略导向,淘汰低端产业,提升中端产业,发展高端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3)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发展从外延式、粗放型发展为主向集约化、生态型发展为主,从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为主转变。

在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坚持“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发展至上。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中心工作,毫不动摇地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真正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以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在较高平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必须坚持工业强区。始终把“工业强区”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第一战略,牢固树立“工业荣萧山荣,工业衰萧山衰”的忧患意识,大力推进工业创新,拉高标杆,敢闯敢冒,上第一项目、建第一设施、当第一标兵,确保工业发展的领先地位。

(3)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和陈旧做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作用,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

(4)必须坚持环境立区。始终把“环境立区”作为萧山发展的核心战略,牢固确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更加关注改善民生,在谋求物质财富增长中更加关注精神追求和素质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四、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1.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由“保”向“调”转变。经济要转型,必须思想先转型。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萧山确立了“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兼顾经济结构调整”的经济工作方针,这一方针为有效应对危机、顺利走出低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2010年情况将有所不同。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判断,2010年有可能扭转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或低增长的局面,从结构性、阶段性的负增长、低增长走向全面的较快增长。因此,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工作重心要从“保增长为先”向“调结构为先”转变。在具体工作上,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五大关系:一是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既要通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又要通过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是近期与长远的关系。既要有效缓解近期突出矛盾,更要立足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使近期调整有利于促进长远结构优化。三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运用一些必要的手段(包括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结构调整。四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结构调整必须全区一盘棋,使局部成为全局有机协调的组成部分,防止出现局部结构“合理”而整体结构恶化的结果。五是区内与区外的关系。既立足区内实际和自身优势,又要树立更开阔视野,瞄准国内外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结构演变的方向,推动萧山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由“低”向“高”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萧山必须按照“3+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由“低”向“高”的转变,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尤其是工业上,要根据萧山产业发展的实际,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一是要加强产业规划。围绕转型升级,加快编制工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振兴培育规划,及早考虑“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对工业企业的导向作用。大力实施九大重点产业升级培育规划,努力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特别是要加快纺织化纤、机械汽配等主导产业的改造提升,使萧山的传统产业由传统的“低技术、大规模”优势向现代的“高技术、大集成”优势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支持企业产业链延伸,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提升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产业,逐步提高新兴产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四是要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围绕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增强竞争力目标,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电能设备以及轨道交通、石化装备等领域的制造业产业。做强做大数控精密机床、减速机、齿轮箱、节能环保设备等产业。五是要逐步淘汰传统落后产业。对全区工业企业中的小化工、小造纸、小电镀、小印染、小铸造等“五小”现象,要结合萧山实际,研究出台政策,逐步实现关停并转。要进一步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引进和进一步扩张。

3.要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实现由“旧”向“新”转变。无论经济结构调整还是产业结构调整,最终的落脚点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只有扎扎实实做好产品结构的调整,才能使经济结构调整真正落到实处。为此,萧山必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通过科技进步,来加快推动产品结构实现“旧”与“新”的转变。一是要加快制度创新。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创新制度和科技体制改革,实现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增强科技创新优势,为创新体系有效运转提供保障。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要结合自身特点,对照国内行业最新技术要求,大力抓技改,攻研发,重提升,切实增强科技研发的竞争力。同时,要加快技术引进、吸收、创新和转化,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要加快路径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路径。既要重视自主创新,又要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配置资源,为我所用。要学会合作,善于借鉴,在合作中超越,在借鉴中突破,切实走出一条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路子。四是要加快品牌创新。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结合起来,争取由“贴牌”生产向“品牌”创新跨越,努力形成“品牌萧山”体系。要依托萧山块状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尽快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企业和产业集群,努力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五是要加快人才积聚。进一步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构筑区域创新型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4.要着力调整出口结构,加快实现由“弱”向“强”转变。2009年,在整个经济起稳回升的同时,萧山外向型经济依然保持负增长。从目前看来,这种影响还没有停止。为此,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牢固树立“外贸荣、经济荣,外贸衰、经济衰”的思想,苦练内功,主动出击,加快实现外向型经济的由“弱”转“强”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变。二是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萧山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三是要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四是要加快外贸市场建设。坚持本地、国内、国际“三管齐下”拓展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和大型经贸活动,积极打造化纤、医药等十大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融合。

5.要着力调整投资结构,加快实现由“劣”向“优”转变。投资结构的调整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萧山要实现环境由“劣”向“优”转变,即环境生态化、产业低碳化,就必须从投资结构抓起。从目前来看,萧山的投资结构依然存在着“短、平、快”的特点,缺乏长远打算和战略眼光,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形态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因此,萧山必须加强引导。一是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低碳技术研究开发。二是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污染产业。鼓励产业指导方向的投资,限制非产业指导方向的投资。加强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信息化改造,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模式。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要推进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要以实施《萧山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与发展规划》为载体,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创业中心、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推进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努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四是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坚决淘汰高碳行业的落后产能,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扩张和重复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提升萧山生态文明程度。

[1]周膺.人均G DP超过1万美元杭州的发展特征及趋势[J].杭州研究,2009(1).

[2]赵自芳.人均G DP超过1万美元杭州的经济发展特征及趋势[J].杭州研究,2009(1).

[3]盛阅春.区政府工作报告[N].萧山日报,2009-3-2.

[4]洪航勇.在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区委办通报,2008(7)

[5]洪航勇.在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区委办通报,2010(1)

(责任编辑:李宗开)

book=300,ebook=300

F207

A

1243(2010)06-0081-05

*本课题系2010年度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编号:10HZSL004。

作者:斯国新,中共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区分校党委书记、副校长,邮编:311200

猜你喜欢

萧山升级工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工业人
回暖与升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萧山日报》:多元发展助推报业转型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