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中国两代人之间消费观念的差别

2010-08-15王子曦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人生观一代人

王子曦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当今中国两代人之间消费观念的差别

王子曦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本文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对在计划经济并且主要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上一代人的消费观念和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种消费观念的差别形成之原因,最后结合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的科学消费观,谈一谈两种消费观念比较后的启示。

消费观念差别启示

改革开放已三十余年了,回顾这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人们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收入的提高,再加之市场经济对消费需求的启动,同时也使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当今中国两代人消费观念差别的具体表现

在分析两种消费观念的差别之前,首先有必要界定本文中所要涉及的两代人。“我们可以把51—60岁和60以上的群体划分为第二代人;把41—50岁年龄段的群体归为第三代人;把31—40岁和21—30岁年龄的群体归为第四代人,那么20岁以下年龄段的群体则归为第五代人。”笔者以及笔者的同学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也就是第四代人。而笔者的父母与笔者同学的父母都是恰逢中老年,即生长于计划经济时代且主要是经历过“文革”的一代,即第二代和第三代,主要侧重于第三代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青年一代正是消费的主力军,但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到来,就业难直接导致青年中的一大部分选择了考研或考博;并且由于计划生育,青年这一代中的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代人并没有脱离学校、脱离家庭的保护而走入社会依靠自己,反映到消费上,他们的消费资金的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依靠家庭的供给。由于生长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两代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明显的差异,对待消费的态度亦然。

(一)生存型的传统消费观念与享受、发展型的新消费观念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落后,商品供应短缺,没有足够的物质资料可供人们消费。与这种匮乏的社会状况相适应,上一代人比较重视物质上的消费,奉行的是“吃饱穿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吃只求填饱肚子,不注重质量、营养等;穿只求实用,并不注重款式、面料、颜色等;住只求有所居即可,不注重舒适等因素。总之,上一代人的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能够过上温饱的日子就心满意足了,相对于精神文化消费,物质消费处于更高的地位。但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所面临的环境与过去已有很大的区别,今天的中国已渐渐告别了物资匮乏的短缺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青年一代在物质消费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如饮食消费正从量的满足转向对质的追求,更加注重口味、健康、营养;服装上也从一季一衣转变为一季多衣,而且对衣服的款式、美观、是否时尚更加注重;住房上不再满足于有所居,追求的是舒适、宽敞、明亮。同时,青年一代也开始日益注重精神、文化方面上的消费。主要表现为在文化教育、技能培训、艺术欣赏、旅游观光等方面的支出增加了。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男性去健身房,女性练瑜珈、美容、美发等方面的费用不断增加,而上一代人在这方面的支出很少。与计划经济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实行的平均主义不同,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青年一代中的一部分人已走上工作岗位,为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学习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发展更加需要创新型人才,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到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在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的总开支中,发展费用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上一代人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文化消费相比较,青年一代不仅重物质消费,也开始日益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支出还是低于用于娱乐服务的支出。

(二)延期消费的传统消费观念和信贷消费的新消费观念

自古,“崇俭抑奢”的思想就一直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对于“借债”度日在更多情况下持的是否定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实行的是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先积累再消费”的习惯。也就是说,上一代人都是攒够了钱之后才通过现金一次性支付来购买商品。他们推崇的是一种“无债一身轻”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传统的消费观念很快就被“能挣会花”的即时消费观念所取代。如今又进一步受到超前消费、信贷消费的挑战,“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观念逐渐被青年一代所接受,银行顺势推出信用卡,只要手中有信用卡,就可以提前透支购买想要的商品。目前,信贷消费领域已经涵盖了住房贷款、购车贷款、教育贷款、医疗贷款和家庭装修贷款等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年一代已从上一代人用过去的钱买今天的消费转变成为用过去的钱和将来的钱买今天的消费。

(三)过度节俭的传统消费观念和奢侈、浪费的新消费观念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强,物质资料匮乏,政府只能采取一系列政策抑制消费。对于处于那个年代的上一代人来说,只好抑制自己的需求,推崇“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消费。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崛起,国人不必再抑制自己的合理需求而不敢消费。可是,消费模式的变化一般比社会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慢,正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且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历史走到今天,这些传统的消费观念对上一代人的影响仍然十分深远。这种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与当时的国情是相适应的,但从当今中国内需不足的大背景来看,这种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似乎失去了其合理性,亟待改变。而对于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来说,由于没有经历过父母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对这种量入为出的观念并不容易接受。青年一代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宠爱,基本上是呵护长大的,他们的父母宁愿自己少消费或不消费,对子女的消费意愿也会尽力满足。在这种较安逸、宽裕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青年一代,自然而然养成了挥霍的消费习惯。青年一代中最突出的生活信条就是“更多意味着更好”、“用过即扔”等,突出表现为在服装、手机、手表、MP3、MP4、PSP等方面不断地购买,然后这些商品又不断地被闲置或抛弃。值得一提的是反季消费、换季促销,凭着折扣后低廉的价格,商场内呈现出人多到挤得水泄不通的场面,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年一代的消费者。经笔者与一些同学和朋友的交流发现,他们大多抱着“反正这么便宜,打折后才几十块”、“买回去随便穿穿”、“就算买回去后不喜欢,也没有浪费太多的钱”的心态前去购物的。这种行为恰恰是上一代人所不能理解和反对的。上一代人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够用就好,没必要买太多。上一代人购买了产品后,一般都会在产品充分地完成它的使用寿命后才被扔掉。而对于青年一代来说,产品更多地是在完成社会使命而非使用寿命后就被弃置。

(四)注重商品实用性的传统消费观念和注重商品符号价值的新消费观念

上一代人在选择消费商品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能否满足需要,即使用价值,对名牌不太注重。那时,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比较慢,广告也只是传递给消费者信息,所以,上一代人在购买商品时因注重其实用性势必会延长消费品的使用寿命。如笔者家中的电视机与笔者是同龄的,而收录机、洗衣机甚至比笔者的年纪还要大。而青年一代在选择消费商品时,更加在意是否是名牌。他们追求的与其说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如说是其符号价值,追求的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表现他们的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财富等带有一定象征性意义的消费。也就是说,青年一代认为,看一个人消费了什么对象,就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地位等,即消费的对象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实际上,青年一代的这些消费主要并不是满足使用和生存的需要,而是向人们炫耀地位和身份,向人们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

(五)大众化的传统消费观念和个性化的新消费观念

上一代人一般认为,穿衣服、买东西要随大流,不能太突出,也不敢标新立异。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尽量选择和其他人的一样,在他们那个年代,吃、穿、用都是很朴素,大家用的都差不多,一旦有人在购物上特立独行了一点,则会受到大家的异样眼光。这与可供选择对象的单一性有关。因此,过去的消费往往表现为追风、趋同。而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发达,选择机会也增多了,审美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青年一代更多地喜爱和选择能够凸显个性的商品。青年一代在消费时经常表现出这样一种求异的消费心理:别人有的我不想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即使与他人买了同款商品,他们也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东西与众不同,如市场上亮晶晶的手机美容贴钻的出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购买不同款式的美容贴钻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贴在自己的手机上,使其变得“独一无二”。青年一代在购买消费商品时,他们追求的“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个性、品味,与老一代人的大众化消费恰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绿色消费观念从无到有

计划经济时期,人们追求的是满足个人生活和生存的消费。传统的生产方式及消费方式,往往不足以显著影响资源再生的能力,对自然也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改革开放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加剧了生态失衡和环境危机。如一些消费者偏爱吃飞禽走兽,其中大量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杯子等的使用。但是随着全球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保、生态知识的大力宣传,我国的绿色消费开始初见端倪,人们开始选择未被污染、有助于身体健康的产品,即使其价格比同类商品要贵。在饮食消费中,青年一代的消费者在注重口味的同时,更加注重保健。在家庭装修材料中,家具、地面和墙面的装修材料在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带环保标志的建材。这类建材的走俏,与它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差别形成之原因

(一)生产力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家提出了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为积累生产性资金,必然抑制消费。由于底子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物质财富贫乏,供给不足,上一代人经历了长期的短缺经济。当时国家最关注的问题是供给的不足如何应付对它而言过量的需求,为了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长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生活品的计划供应等措施。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消费,也无法满足消费。在这种条件下,上一代人的消费观念认为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物质财富日渐丰富。伴随着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和技术的实现和发明,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消费不再主要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是逐渐开始追求享受资料与发展资料。

(二)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

1.人生观的不同。所谓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与根本态度或观点。生长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上一代人,经历过十分艰苦的生活,使得他们无法在物质上有更多的追求,尤其在见证了文革时期中国大地的满目疮痍后,他们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反思。在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之际,他们踊跃参与,不仅是弥补这十年来不能读书的遗憾,也反映出反思人生后所做出的选择,即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可以说,他们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进取的。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来的是西方思潮和观念的涌入。由于青年一代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思想较为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加之他们与上一代人的社会经历不同,因此,这些新思潮、新观念对其影响较大,而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则较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也蔓延滋长了。享乐主义人生观追求的是大量占有物质财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视物质需要的满足为人生的终极意义。青年一代中一部分人的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恰好体现了他们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实际上,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享乐主义是把“丑恶的物质享受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毁掉了一切精神内容。”也就是说,单纯满足于并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消费,必然会造成心灵世界的荒芜,使人成为片面的、畸形的人。

2.价值观的不同。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具有伦理意义的社会行为,它反映出人的价值取向。计划经济时代过分重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则被忽视,个性也被压抑。同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价值观念的单一性,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基本上就是众所一致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后,现代西方价值思潮在我国的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对价值观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逐渐被承认,并开始得到重视,个性也有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国人的单一性的价值观念也开始向主体化、多样化转变。主体化表明青年一代开始以自我实现为主要的价值目标,从自我压抑走向自我表现。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在消费观念上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大众化向个性化消费观念的转变,体现自我意识是青年一代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需求。

(三)国家消费政策的变迁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抑制消费的政策。当时面对国内经济基础的薄弱和国外竞争的压力,国家开始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但由于资金有限,采取了重积累、轻消费,低收入政策,限制消费品的生产,将资源优先分配给重工业等措施,以较低的消费水平来补充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金积累。重积累、轻消费导致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缓慢,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从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补偿消费政策到双轨制条件下的适度消费政策,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条件下的鼓励消费和刺激消费政策,体现出国家开始重视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力图通过消费政策来引导居民的消费观念,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对于生产来说,消费不仅是目的,更是生产的动力。如果有效需求不足,生产就会过剩,大量的产品积压找不到销路,这对于生产者、消费者乃至于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前,针对国外的金融危机,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刺激消费,如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鼓励居民即期和信贷消费等。值得一提的是,为扩大内需,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力推行信贷消费,有关发展信贷消费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不断出台,这对消费观念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当今中国两代人消费观念比较的启示

经过对两种消费观念的差异比较并分析了其原因之后,使我们有这样几点重要的启示:

(一)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人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只满足一方面需要而忽视另一方面需要的人是片面的、单向度的,特别是纵容物欲,对人的素质、心理均有影响,与使人全面发展相违背。从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面对金融危机、出口疲软的情况,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拉动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但是,有些消费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而有些则阻碍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任何消费都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只有合理的、健康的、文明的消费才能成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因。因此,应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与国情、家庭或个人收入状况以及需求情况相适应。适度消费不等于不消费,也不等于过度消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消费,生产就会过剩,放到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看,再生产则失去动力。上一代人过度节俭、重物质消费,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在经济条件允许,但不是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过度消费是浪费资源。青年一代中的一部分人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消费,对其自身发展也是不利的。目前我国虽然已进入小康社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还十分有限,部分地区的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应在全社会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二)加强尊重自然的绿色消费的意识

尽管目前绿色消费已经初见端倪,但也只限于一部分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消费大部分都要依靠摄取自然资源,其中部分是非再生资源,即使是再生资源也承受不起过度消费。这种消费不仅背离了人的需要,不利于人的身心发展,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消费是辨证统一的。绿色消费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的,认识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自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会影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人的发展,更别提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到什么程度,绿色消费就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三)加强青年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青年一代是消费的主力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影响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而且危害同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利益。对青年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的协同努力,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父母与子女应经常沟通,彼此交流对人生的想法、态度,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思潮、新观念不断涌入,不断冲击和影响着青年的思想观念的情况下,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并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青年一代中形成的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1]张永杰,程远忠.第四代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2]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宁.传统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转型——关于扩大内需的一个社会学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03,(2).

[4]周中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5]唐凯麟.对消费的伦理追问[J].伦理学研究,2009,(2).

[6]赵玲.科学消费观与文明消费方式的养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2).

责任编辑:秦利民

book=11,ebook=60

F76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4.03

1009-6922(2010)04-11-04

2010-08-30

王子曦(1986-),女,安徽桐城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人生观一代人
一代人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