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党内和谐问题初探

2010-08-15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党员制度建设

司 甜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江苏 徐州 221009)

新时期党内和谐问题初探

司 甜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江苏 徐州 221009)

加强党内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因素有理想信念的变化、党内制度建设不完善、党的宗旨意识淡化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党内和谐问题,以切实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构建促进党内和谐的新机制,为社会和谐起好先导和示范作用。

党内和谐;社会和谐;时代竞争;影响因素;推进途径

党内和谐是我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充分说明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起着十分重要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党内和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反映了党在新时期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党内和谐建设的时代意义

所谓党内和谐,即在共同理想信念的引领下,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员的各项权利及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真正体现,党内的团结统一不断得到增强,从而在党内形成平等公开、真诚团结、党心凝聚的整体氛围。党内和谐包括党内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一种协调、团结的状态,共同构成了党内和谐的有机整体。

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反映和体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1、党内和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

第一,实现党内和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和谐的党内关系有利于强化党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激发党员的生机与活力,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能够使党内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显示强大的战斗力。同时,只有不断促进党内外各种关系的和谐,实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密切党群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工作,加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第二,党内和谐是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保证。通过研究新问题,探求新规律,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只有实现和保持党自身的团结和谐,才能巩固执政地位,带领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党内和谐建设。

2、党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党内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作为执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是否团结和谐,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质量和进程。党内和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实现党内和谐,党的各级组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内在的积极因素和创造潜能;才能形成统一认识和统一行动,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才能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党内和谐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迫切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根据主客观形势的变化,为加强党内和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转换,加强党内团结,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和谐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内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能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有的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缺乏组织观念,长期不过党的组织生活;党内存在多种社会阶层的成员,党员利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存在政治倾向的差异,这对全党行动的一致性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党内和谐建设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迫切需要。

二、当前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因素

党内和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项持久的实践活动,需要不断巩固发展。当前,全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影响党内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理想信念的变化

近年来,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党内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西方敌对势力企图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造成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混乱,影响了党内和谐。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导致腐败现象高发蔓延。人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元化、行为的差异性也在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党内思想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一些党员政治观念淡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缺乏真正的认同,甚至怀疑其科学性;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薄,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及他人利益关系时,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少数党员干部在执政方向的选择上存在严重偏差,价值观异化严重,不敬畏“法律、民意、责任”;一些党组织从部门的利益出发,不从全局利益上考虑问题,成为部门利益的代表者,违背了党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要求,造成组织之间的利益矛盾,损害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了党的团结和党内和谐,并将因此影响到党整合社会的能力。

2、党内制度建设不完善

良好的制度,既是组织良性运作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不少制度的适用性、操作性和强制性还比较差,限制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拓展和提升。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党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制度,对规范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行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具有预防功能的制度法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是党内民主制度不完善。客观地讲,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要求党员履行义务的多,重视和保障党员权利的少。党务公开、党内选举等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和民主意识的形成。二是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力异化的现象,党员的监督权、质询权、罢免权,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原则规定,缺少实施细则,难以有效落实。党员监督权、质询权等权利无形中被虚化了,使党内权力监督体系失去了重要的群众基础。

3、党的宗旨意识淡化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目前,党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是党内腐败现象频发。腐败现象的顽固存在和滋生蔓延,严重危害了党内和谐,削弱了党组织在党员中的威信,直接危及党的组织稳定。如果对党内腐败现象产生麻木心理,对反腐败成效产生片面认识,其危害同样不可低估。这些腐败现象,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制约因素,也破坏了党内和谐。二是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一些党员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工作中缺少勤政务实的作风,实际工作效率降低,也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有些党员在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缺乏感情,缺乏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有些深入基层比较少,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些特权思想作怪,群众路线的观念不强;选拔任用干部任人唯亲,甚至徇私舞弊。三是生活上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现象较为突出,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总之,党风不正的现象虽然只是少数人,但它危害极大,破坏了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地影响党内和谐的局面。

三、推进党内和谐的主要途径

针对社会转型期党内和谐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党内和谐,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具体说来,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抓好思想理论建设

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党内和谐的前提是党员个体都能保持和谐的心态。这对党员来说,不仅是心智问题,更是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问题。一个政党能否形成合力、实现党内和谐,重要的就在于是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方向。一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每位党员最根本的心态取向。用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党员的意志,用党内和谐文化凝聚党心,团结党员为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奋斗,在全体党员中形成追求和谐的价值理念,形成党内和谐的氛围。二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真正使理论武器引领思想,指导工作。为此,要系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在提高觉悟、增强党性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用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把握党的最新理论的科学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基本要求;努力探索多途径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参与党内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实现广大党员在思想认识上的和谐一致。

2、加强党内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是党内和谐的保障。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党内制度的完善涉及较广,重点要健全以下三种制度。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一要切实保障党员权利,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二要探索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程序,使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党内和谐必须依靠机制和制度保障,确立党员民主权利为主体的价值理念,通过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来体现和落实。

——健全干部考评监督机制。考核评价干部,要以其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和满意度为测评方法。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二要建立健全监督者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赋予全体党员、党的代表、人民团体、新闻媒体监督的权利,并健全相应的权利保护机制。三要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监督预防腐败体系,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进一步形成全党齐心协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局面。

——建立党内关爱互助制度。一要进一步解决困难党员的生活问题。设立党内帮扶资金,切实解决贫困党员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二要重视对贫困党员的亲情关怀,在党员的入党纪念日、重大节假日等重要时期,进行走访慰问,真正在党内营造出尊重人、关心人的浓厚氛围。三要进一步开展各种帮扶共建活动,搭建起党组织之间有效互动的帮困救助平台,形成完善的党内帮扶救助社会网络,促进党内关系的和谐。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是党的宗旨的外在体现。党风状况直接影响党内和谐,同时,也是衡量党内和谐的外在标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使腐败分子为其腐败行为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道德成本和社会成本,从而遏制党内腐败现象高发的态势,努力消除影响党内和谐的因素。在坚持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从制度上防治腐败,同时,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廉政文化氛围,从思想上促进党内和谐。二要发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每位党员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艰苦奋斗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越是工作、生活条件好起来,越要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优秀的品格、高尚的行动、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总之,党内和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党内整体状态的综合反映,是党的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时期只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才能使党内和谐的状态不断得到提升。

D262.12

A

1671-2994(2010)02-0090-03

2010-03-10

司 甜(1981- ),女,江苏徐州人,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党员制度建设
我是党员向我看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