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探析

2010-08-15王欢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公有制所有制形式

王欢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探析

王欢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学说。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宣告西方资本主义所有制矛盾进一步加剧,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成功之时,探析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所有制结构实现形式

在当代中国尤其国际金融危机下,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仍然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西方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侵蚀,所有制问题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面对的问题。探析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将更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的提出及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一术语最初来自圣西门派。”《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对所有制理论第一次作了系统阐述,分别论述了所有制的产生和本质、所有制与分工的关系、所有制的不同形式、所有制消亡的条件等主要内容。发现了私有制的起源和发展,最后在建立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解决了所有制与国家和法的关系,把所有制归结为经济利益关系。之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了蒲鲁东把所有制与生产关系割裂开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述了必须在生产关系的联系和运动中辩证地历史地考察所有制。最后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马克思对所有制的阐述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将资本主义私有制看作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他认为所有制产生于一个共同体对其他共同体使用一定的生产物质条件的排他性占有,它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的所有制概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第二个层次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第三个层次是指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关节在内的生产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三个层次的含义用从具体到抽象的叙述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全部过程的分析,被贯串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所有制概念体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的核心,我们讨论的所有制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在这些国家里,生产力高度发达,为革命胜利后建立单一的、直接的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由于当时还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公有制是经典公有制,既没有区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也没有探讨这种公有制的特征,而且对公有制的表述是多样的、笼统的,没有一个统一的、一般的表述。

关于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是揭示出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拒绝涉及其社会的具体细节。关于这一点,正如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愈是自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公有、私有问题的设想时,尽量避免由于追求详尽周密而陷入空想的误区。他们反复声明,绝不是设计未来的大厦,只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世界。“但是,如果说共产主义社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不得不象已经对物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样,同时也对人的生产进行调整,那么正是那个社会,而且只有那个社会才能毫无困难地做到这点……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比我和您笨。”由此可见,未来社会将是以公有制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但公有制的本质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却不是一回事。不仅所有制结构是丰富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选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及选择适合于生产力发展和能够较好体现公有制本质的实现形式,既是历史地自然发生的,又是处于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们的实践活动结果。

二、苏联关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探索

从十月革命开始,列宁实践了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对所有制问题进行艰难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由俄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但是虽然社会形态可以超越过去,经济形态却是不可能超越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跳跃了资本主义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过程却是难以超跃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

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及其政策主要表现有:

1.肯定了过渡时期必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列宁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肯定了过渡时期必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列宁结合俄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强调指出,在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过渡时期,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因此,处于过渡时期的俄国经济制度,不仅兼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成分和因素的“特殊制度”,而且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的经济特征,即五种经济成分共存。(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在上述五种经济成分,以国有化工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

2.提出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具体形式。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就是指苏维埃国家与本国或外国的资本家签订协议、契约或者合同,把一部分企业、工厂、矿山等租给资本家经营,按照法律和合同,资本家用产品向国家支付租税,利润归己所有,到期国家收回租用权。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赎买理论的发展,也是他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的又一个重大的变化。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根据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就所有制方面而言,经过必要的“退却”,促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的形成。这是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建设理论,对其他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列宁逝世以后,是否还要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苏联党内争论的问题。斯大林在经过了短时期对新经济政策的肯定后,于1929年底,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他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公有和私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基础上,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彻底扫除私有经济。因此,从1929年开始,苏联开始排挤,取缔私有经济成分,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经济所有制结构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管理体制,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前苏联的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迟缓,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和人民进行的是开创性的事业,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实践、开拓,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和失误,但对马克思主义的实用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理解,使其在发展建设的道路上逐渐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三、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及发展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政权之后,采取借鉴苏联模式但不照搬,而是依据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国情,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从建国初期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称为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社的人民公社等集体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城市,实行合作制、公私合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尤其我党创造性地实现了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在没有破坏生产力,成功地实施了工商业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实现形式在我国深入的探索。但是这一时期的探索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指导思想上,不顾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单一公有制形式,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限制、取消的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产生了“急性病”,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虽然,毛泽东同志在后期转变了思想认识,认为中国可以保存并适当发展私有经济,作为公有制形式的有益补充,但这些思想并未能在实践中实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对所有制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在所有制形式上的经验和教训,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形式等问题逐步取得了新的认识,并开始了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冲破了所有制理论上的禁区,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调整。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指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基础,第一次把私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其次,根据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所有制问题,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具有了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性。

在所有制形式和结构理论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发展的贡献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内,从而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了新的内涵。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不再是纯粹单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而是包括了各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一方面这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因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是决定社会经济基本性质的;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可以包含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是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的。

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又一个重大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和通俗化,它作为我们判断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使得纷繁复杂的问题更加清晰明了。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意味着对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有了更具体、明晰的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发展,解决了公有制与现代经济发展基本要求相融合的问题,赋予了公有制经济现代性发展的特征,使公有制经济的财产组织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混合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股份制将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存在形式。

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发展的贡献是:公有制经济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实现。它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分属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是公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指其财产的组织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股份制作为现代经济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因此,股份制既可以与私有制经济结合,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结合,不同的经济成分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都不会改变其自身的经济性质。股份制所具有的这一现代经济发展的特征与优势,决定了公有制完全可以和应该把股份制作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以股份制作为主要实现形式,这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我国的创新发展。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曹之虎.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系统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87(6).

[5]李定庆.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认识的演变过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6]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60.

责任编辑:秦利民

book=11,ebook=247

A81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3.03

1009-6922(2010)03-11-03

2010-05-18

王欢(1984-),男,河南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公有制所有制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