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祁红产业复兴的再思考

2010-08-15袁自春苏有健夏先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10年4期
关键词:祁门红茶茶叶

袁自春 苏有健 夏先江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祁门 245600)

对祁红产业复兴的再思考

袁自春 苏有健 夏先江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祁门 245600)

祁红的发展经历了创制、兴盛、衰落、复兴的过程,如何保证祁红长盛而不衰,在国内外激烈的茶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所有关心祁红发展的人士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围绕此方面发表了作者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祁红 复兴 质量 营销 政策

1 祁红简介

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以祁门槠叶种为主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初制工艺及筛分、拣剔、补火、官堆等精制工序加工而成。成品高档祁红条索紧细齐长,峰苗秀丽,金毫显露,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持久,似果似花而似蜜;滋味鲜浓醇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匀亮红明。祁门红茶以香高形秀,独树一帜的品质风靡全球,经百年而不衰,被冠以“茶中英豪”“群芳最”等美誉,更被列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首、世界四大名茶之一。继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后,先后在国际、国内和省市农产品及茶类评比会上获奖无数。祁门红茶,在为中国茶推向世界的悠久历史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2 祁红发展简史

历史上祁红大致经历了创制推广期、繁荣兴盛期、下滑衰落期、重振复兴期的一个过程。

2.1 祁红创制

1876年,祁红诞生[1]。胡元龙和余干臣将红茶生产技术传至祁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辅以精湛的加工技术,使得祁门红茶一面世便受到了世人的关注既而迅速打入国内外红茶市场。

2.2 繁荣兴盛期

民国初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为祁红的鼎盛发展期。当时祁门地区茶庄林立,茶商络绎不绝,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和各地茶商谋生发家的一大产业。优良的品质使祁红一度作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一大支撑点。

2.3 下滑衰落期

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为祁红的下滑衰落期。由于受国内外红绿茶市场的冲击和国外倾向于滋味浓强的CTC工艺市场消费理念影响及相关部门在对祁红产业上某些举措的失利 (祁门相关部门“红改绿”政策),祁红质量、产量、销量均跌入低谷,其中1995年、1998年和2004年三年年产量皆在700吨以下。

2.4 重振复兴期

从本世纪初至今,为祁红的重振复兴期。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纽带、祁红各经营实体(相关企业、茶农及其它祁红从业人员)为依托的祁红产业复兴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3 祁红现状

3.1 祁红发展面临问题

3.1.1 自身品质下降和国内外红绿茶市场的冲击

多年来,祁门红茶一直以主销欧盟及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外销形式为主,内销市场相对较小。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由于名优绿茶的兴起和世界红茶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祁红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2],祁红产销量皆大幅下滑,祁红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鼎盛时期的祁红年产量约3800吨,年产值约3500万元,其消费地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1995至2004年前后,祁红年产量大幅下滑,其年均产量不足800吨,从而使祁红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价格皆大幅度下滑。

3.1.2 运营模式陈旧成为祁红产业升级一大瓶颈

祁红经营实体总体呈现 “量多而体小”的局面,目前全县共有祁红精制加工企业约20家,达一定规模的初制加工企业60多家,其中年加工能力达400吨以上的一家,200吨以上的两家,100吨以上的约9家,其余都是100吨以下。小、散、乱带来的低水平发展构成了祁红产业升级的一大障碍。在其内部,以次充好、不正当竞争等市场无序行为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如何适时管理、合理协调和正确引导成为重中之重。

品牌创建“繁杂而无序”。现当地企业拥有包括“祁红香螺”“祁红香箩”“祁红龙井”“祁门龙袍”“祁红毛峰”等自主品牌近20个,但真正能将其商标叫得响而打得远的却寥寥无几,陈旧的运营方式和营销理念及缺乏科学严谨的管理模式成为了祁红品质和价格提升的一大瓶颈。

3.1.3 产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

祁红从业人员偏少且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当前祁门全县18.6万人口,农业从业人员约14.8万人,但国内城乡收益间的巨大差距使得真正的祁红从业人员不多,多数知识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人才外流,这从人才基础上限制了祁红的发展。

3.2 祁红发展机遇

祁红的衰落引起了世人关注。2000年祁门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制订并努力实施“祁红振兴计划”,祁红产量缓步回升,内外销量和销售价格也逐步增长,围绕祁红发展的一系列有利信息也接踵而来。

3.2.1 祁红自建

2003年以来,全县加大了对行业协会组织建设的扶持工作,目前全县已拥有包括“祁门县祁门红茶协会”等在内的7家茶叶协会和组织,有效地提高了茶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拉近了各茶业从业主体之间的距离,行业信息准确、交流及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茶叶的兴盛发展。

为振兴祁红产业,祁门县已连续多年实施“祁门生态产业富民工程”。从2006年起,县政府决定连续5年各投入100万元用于扶持祁红产业发展。从2005年起,中国黄山国际祁门红茶节已连续五届在祁门成功召开。

据相关统计,2007年全县祁红规模加工企业18家,比2004年增加10家,年产红茶2600余吨,实现产值5100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268.1%和417.2%。

目前,位于祁门的祁红博览园已建成开放,博览园依据茶山的自然生态规划建设,保持现有的良好生态景观,设置祁红制作展示区、祁红采摘生产体验区、祁门红茶品尝区、祁红文化欣赏区等区域。博览园的建成将祁红文化和祁门旅游一起推向世人,茶业和旅游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祁红的复兴和一个新兴的祁门城市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3.2.2 祁红认证

2001年1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祁山”牌祁门红茶获国家原产地保护标识。

历史上,祁门红茶的主产地一直位于祁门县,祁门红茶也以“祁红”作为民间惯用商标名称,但该商标早已被外地注册。由于尚未获得原产地保护标识,一直以来,一些祁门外区域红茶打着“祁门红茶”幌子进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祁红的声誉[3]。近年来,为加快祁门茶业发展,重塑祁红历史雄风,祁门县实施“祁红振兴计划”,其主要内容之一便是以祁门县祁门红茶协会为主体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祁门红茶”原产地证明商标,目前该申请已获初步审定。

截至2007年初,全县共有15家企业通过国家QS市场准入认证,8家通过了欧盟BCS有机认证,4家获得了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目前全县超过10000hm2茶园全部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有机茶园面积近2000hm2。同时,全县有16家企业申报出口茶叶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并于2006年下半年接受了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初步检查。

3.2.3 祁红新绩

2008年5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会议上,“祁香”牌祁门红茶被作为国礼茶馈赠与会佳宾;5月16日,祁门县有关方面携手深圳市某顾问机构,成立祁门红茶发展公司,倾立打造“一顶天红”,其在北京、广东、深圳等地销售单价已升至5000~10000元/千克。5月18日,祁门县与深圳市两地企业签下一张亿元的祁红合作大单。祁红的金色五月让世人看到了祁红发展的希望。

2010年初,“润思”祁红入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成为国内唯一入选的红茶。

4 对祁红复兴的建议和展望

4.1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祁红产业扶持力度

以政府为龙头,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制订政策、规定、办法等方式来实施对祁红产业的税费优惠、资金借贷、科技资助及其它政策性倾斜措施,充分保障从业者合法权益并给予一定的利益照顾,刺激广大产业从业者积极性,从而理顺产业中各产业链间的不和谐关系,为建立大产业祁红运营模式夯实基础。同时,从各环节严格规范和制订祁红的相关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加快对祁红质量标准体系的推广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祁红茶叶质量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与此同时,政府要尽快完成祁门红茶证明商标和祁红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等相关认证工作。

4.2 依托科技进一步提升祁红品质

位于祁门的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茶叶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家茶树育种中心安徽分中心和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黄山综合试验站所在地,在茶树育种、加工及生化等方面都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基础。同时,位于合肥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也离祁门不远。因此,相关部门可以这两所机构为技术依托,展开相关祁红品质提升的系列项目研究工作。针对当前祁红香气较高但滋味浓强度偏低[4]而难与国际红茶市场需求相衔接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从异地引种高酚类优质茶树新品种或于当地选育高酚茶树新品系。在努力完善提升祁红品质的同时,力争开发一些面向国内外红茶市场的祁红新产品。

4.3 依托市场,构建全新而科学的祁红大产业市场运营模式

当前国内外红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滋味浓强度较高的CTC红茶在国际红茶市场上一直较受青睐,而作为工夫茶的祁红虽然香气较高,但却受重滋味的传统红茶消费理念影响,加上缺乏高端品牌效应的支撑,在国外红茶市场上不占优势。因此,要提高祁红影响力,提升其在国际红茶市场占有率,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祁红品质,依托百年祁红这杆大旗,构建科学、合理的祁红大产业市场运营模式,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扩大祁红在国内的销售市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适时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力争在近年重点培育一两个基础厚、实力强,具有现代市场运营理念的祁红大品牌。当前重点不是在于品牌的“量”和“新”上,而是要体现在品牌的做“大”与做“强”上。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配合相关祁红运营企业,加大祁红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户外等广告宣传模式和类似于展销会、博览会及拍卖会等展销模式增强祁红的对外品牌效应,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在推进祁红产业运营过程中,可以仿效云南为发展普洱茶而改思茅市为普洱市的做法,建议可将“祁门”县改为“祁红”县,而城区内的相关主路也当以与本地茶产业关系紧密的相关专业词汇命名, 诸如 “祁红路”“凫绿路”“仙寓早路”“凫早路”“槠叶路”“祁门香路”等,在促进当地旅游、彰显祁门地方特色的同时,对祁红大产业的向外推动也定会起到推波助澜之功用。

4.4 提高祁红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要积极开展祁红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工作,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素质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企业高级人才;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茶叶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水平,使新技术迅速、高效地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加大对茶农的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抓好祁红产品质量安全、祁红标准化、无公害祁红、绿色和有机祁红的茶园管理、加工生产、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为祁红优质化、标准化、科学化运营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1]袁自春.祁红史话一百年[J].中国茶叶加工,2003,84(1):39-41.

[2]袁自春,黄建琴.从影响红茶品质的因子谈改进祁红品质的可行性[J].茶叶,2003,29(1):17-19.

[3]袁自春,戴海燕.当前祁红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之我见[J].中国茶叶加工,2002,80(1):18-21.

[4]黄建琴.不同加工方式祁红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3,84(1):16-18.

2010-09-27

袁自春(1974-),男,安徽六安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祁门红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香喷喷的茶叶
祁门红茶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祁门傩舞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