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事媒体的使命

2010-08-15

中国船检 2010年1期
关键词:造船业航运业话语权

博 陵

步入2010年之际,中央级媒体改革突然集中发力。仅2009年12月28日一天,就有四家中央新闻机构“秀”出新“利器”: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网络视频传播巨无霸横空出世;新华社主办的《财经国家周刊》隆重创刊;人民日报主办的时政历史半月刊《文史参考》亮相报刊亭;此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也选择在这一天发布了“劲锐2010”全新节目策划。三天后,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开播。同一天,人民日报版面5个月后再次扩版。这样一套如行云流水般“组合拳”的背后,中央高层推动媒体改革的意图似乎已非常明显。

2010年1月4日至5日,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更加及时有力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成为这次会议的主题。增强软实力,谋求话语权,已是经济大踏步走向世界的中国今天必须作出的选择。从“3·14”拉萨事件,到“5·12”汶川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会,中国或许从来没有如此紧迫地感觉到,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对自己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中国已经进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在舞台中央如何表达,却显得有些准备不足。中国声音在全球舆论格局中的弱势地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国际社会充斥着西方话语:英国BBC、德国之声以及美国CNN、VOA、《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福布斯》等垄断着舆论阵地,控制着国际话语权,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需求解读世界。国际社会的公众视听遭遇西方媒体“绑架”,就连中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也主要靠西方媒体来描绘。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对这一概念给出的定义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的能力。”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媒体话语权的威力和魅力或正在于此吧。

如果我们把视角转向风起云涌的国际海事界,同样会发现,虽然世界航运中心已向亚洲转移,世界造船业几乎成了亚洲的独角戏;虽然“中国因素”给了国际航运业底气,中国造船开始向世界第一冲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际海事话语权依然掌控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他们不断祭出安全、环保大旗,推动标准变革,并借助媒体话语权的影响力,让一个个后来者只能按照他们的思维疲于应对。不断崛起的亚洲航运业、独步天下的亚洲造船业迫切需要改变这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错位,亚洲海事界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海事界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浩大的媒体群落中,《中国船检》实属瘦小,但瘦而有为,小而不俗,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坚守;《中国船检》的声音不够洪亮,也算不上响亮,但打造亚洲FAIRPLAY的理想一直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司南”。作为中国海事媒体的一员,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诞生,伴着中国海事的崛起而发展。我们为中国航运业的复兴而呐喊,为中国造船业的强大而命笔,我们把这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于是,我们试图作海事界的一面镜子,忠实记录下她的浩瀚无垠、她的波澜壮阔、她的波诡云谲、她的变幻莫测;我们试图作海事界的一扇窗口,透过它让中国了解世界,透过它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海事界影响力的成长尽微薄之力。

这也是历史赋予所有中国海事媒体的责任和使命。新的一年,我们愿携手兄弟媒体,喊出中国海事界的最强音。

猜你喜欢

造船业航运业话语权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20世纪初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与发展
日本造船业行贿案对中国反腐建设的启示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全球航运业触礁 德系银行深度被套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欧盟征收航海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