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印制单位能否取代技术编辑

2010-08-15

科技传播 2010年9期
关键词:印制图文出版社

侯 睿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浅论印制单位能否取代技术编辑

侯 睿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版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王选老师发明的中文照排系统开创了“光与电”汉字印刷的时代,出版业逐渐成为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提高内容和信息的产业。电脑排版技术的不断更新、工作室的普遍设立,使得编辑可以跳过出版部门,直接完成印前的制作出片过程。若不是因为体制上的限制,编辑甚至可以完全不靠出版部,直接找厂家、书商,完成整个出书至销售的全过程,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因此,本文认为随着出版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编辑的工作逐渐分解,最终将被印制单位取代。

技术编辑;科技发展;职能分解

技术编辑主要有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事技术编辑的主体,即技术编辑工作人员; 二是出版专业技术资格,即中级职称的一种;三是指技术编辑行为,即技术编辑工作。技术编辑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将经编辑编好的书稿,进行技术设计和印制设计,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让工厂据此进行生产,使书稿物化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

随着出版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技术编辑所从事的从书稿到书的物化过程也随之发生变化。过去技术编辑从事的主要是排版制版等印前工作,现在图文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都做完了,甚至有的印刷厂已有了设计部门,编辑只要完成内容的策划与收集,印刷厂便能将送来的文字素材排版、制版,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印制出成品来。因此,不少出版社合并了出版部门的设计、印制人员,统统称之为“责任印制”。更有甚者,干脆取消了出版部,完全由编辑部门代替。究竟技术编辑是否能被取代呢?

1 国内外出版现状

目前,国际出版传媒业出版集团的大型化、跨国化趋势明显,垄断程度进一步加深。2009年全球排名前50位的出版公司销售收入总额占全球出版销售总收入的90%以上,出版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垄断的产业。欧美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纷纷把同内容产业不相关的业务剥离出去,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运作,把资源集中在内容产业方面,强化核心竞争力。在定位为内容提供商的基础上,进而采取市场细化的战略,突出主业,走专而精的道路。

出版业与媒体产业、信息服务产业的结合更为紧密。其生产规模主要表现在产值、增加值、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等。从统计数据来看,各国的指标差距很大。如而美国有近10万家出版社,相对小一些的国家如德国、韩国的印刷出版企业也有两三千家,而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仅有563家出版社。美国、英国、韩国的法律对出版领域的“新加入者”没有设定屏障,对外资也没有限制,因此出版社数量远远多于中国的出版社。虽然许多出版社在近年来已完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改制,但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并且,我国出版社内部的专业机构设置和专业分工,也未能充分从技术编辑专业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专业特点出发。据调查得知,到目前为止,在出版社内部的专业部门设置中并没有按技术编辑专业范围设置的专业部门,技术编辑专业人员归口在出版部门个别规模较小、出书品种不多的出版社更是如此。这些出版社取消了技术编辑也是有其原因的,正如同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取消了校对部门一样,不仅可以降低出书的成本,还有利于出版社的管理。

2 图文设计公司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使得现在的图书出版业的现状是:排版技术先进,印刷能力过剩,电脑管理到位。这些都为图书的生产提供了快捷、高质、高效的外部环境。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生理需求由于社会的进步满足了以后,就要寻求更高一层次的精神需求,这时图文设计排版文化公司就像雨后春笋般的产生了。许多排版设计公司为了能够更多地揽活,更好地为出版社服务,主动承担了技术编辑的版式设计工作。出版社只要将编辑好的稿件送到图文公司,图文公司就能排好版面,制作出书的成品。图文设计公司与新兴技术的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的出版社。

在一个出版社中,编辑部门是主体,担任着组稿、审稿、改稿等工作而其他各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编辑部门进行。因此,为了降低成本,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将技术编辑和出版印制业务统归为一个部门。在操作中,许多出版社还有从接稿到出书“一杆子到底”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大型企业的社内杂志与一些中小型学校的校内报中更加常见,比如说,一家公司准备出版一本宣传产品的内部刊物,他们只需把稿件送到图文公司,图文公司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排版印刷出成品来,根本无需出版社的技术编辑插手。这些组织内的媒体虽然出版科专业技术清晰度不高,但是很好的满足了大众传播的需要。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出版社也将技术编辑的工作外放,并不经过出版社内部的出版科,直接找一家性价比最高的图文公司设计版面与排版,完成图书的印制工作。

3 技术编辑的职能被不断分解

出版工作的现代化更多程度的体现在技术编辑的工作范围内。计算机技术与桌面排版技术的普及,使得原有的出版流程发生了变化,技术编辑过去从事的排版制版等印前工作已经完全交给了排版设计公司,后期出版物物质形态的制作又基本上由印刷厂完成,已不再需要这个连接文字编辑与后期印装制作的桥梁。

技术编辑的工作重心转移了,从前那种繁琐的印前工作消失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在印刷、装订、成本控制等。然而这些工作又可以由印刷厂、管理科、财务科等部门完成,技术编辑的职能被不断分解,以下从4个方面分析:

1)出版计划与印制计划

80年代后期,随着出版产业的繁荣,我国的出版社从100多家猛增至500多家。很多出版社因为人手少,出书品种不多,编制设置各有不同。有的不设校对科,但一般都有出版部。但是现在,设立出版部的出版企业越来越少,有的干脆取消了按技术编辑专业范围设置的出版部。这是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编辑的职能逐渐被分解,比如说年度出书计划、发稿计划、重点书计划、月出书计划等出版计划的制定,已经不再属于技术编辑的工作范畴,而是由编辑部门的策划编辑完成。

虽然,目前我国出版行业还没有开放。从行业管理的角度上讲,排版、制版、书刊印刷、装订都必须在有相关许可证的厂家进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出版企业不断向着国际化的市场靠拢,出版部印前的繁琐工作不断被简化,技术编辑这个名称将会逐渐退出我们的视线。

2)成本核算

从出版者角度讲,书刊出版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充分重视书刊的成本核算。降低成本,合理安排版面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比如图书出版,除了选择合适的纸张材料和开本外,还须调整正文的排列格式,使编排紧凑、配置适当,以节省版面,减轻读者负担。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出版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技术编辑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编辑手段的现代化揭开了技术编辑的神秘面纱,制作一本书的工艺不再复杂。并且,转企改制以后,出版社都加强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如以及年度预算、每本书的成本核算等等。这些计划和预算的实施都是技术编辑的工作内容,但是以印张为计算单位的简化工价表简明易懂,电脑成本估算系统的开发,使成本估算不再需要专业人员,文字编辑在写选题策划时也能很容易的考虑成本核算这方面的内容。

3)版式与装帧设计

图书的形制设计,是图书物质形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同一般产品都有其一定的外在形态、内在结构和表面装潢3个方面所构成的物质形态一样,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同样有其形制、版式和装帧3个方面要素所构成的特定物质形态。技术编辑既是图书物质形态的设计者,图书形制设计自然是技术编辑专业技能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然而,由于出版社目前的专业部门设置中并未根据技术编辑专业范围设置专门承担书刊形制设计的独立部门,书刊形制设计的专业工作是分工承担、分散进行的。归口于出版部门的技术编辑专业人员,承担的则是书刊文字版面设计工作。有的出版社甚至连文字版式的设计方案也由美术编辑拟定,字体字号选择、标题处理、正文设计等技术编辑的职能完全被美术编辑所取代,技术编辑在这方面仅按设计方一案进行具体操作而已。所以,为了防止技术编辑与美术编辑、排版编辑的工作重合与脱节,直接书籍印前将这部分工作转移到印制部门,让印制部门完成图书从精神产品向物质产品的转化将会是大势所趋。

4)后期印制

技术编辑的一项具体职能是负责图书的后期印制。也就是查查片子、开开单子、催催厂子。查查片子是在印制的过程中要检查文字在出片后是否有丢失、乱码,所出片子的密度、清晰度,使图书在印制过程出现的差错率减少到最低。开开单子包含3方面内容:首先,对所印图书要有适度的定位,根据定位选取适当的纸张材料及印装工艺。其次,技术编辑要帮助责任编辑与发行部门沟通,根据印刷工价的计价规则和市场预测确定合理的印数。第三,确定印装单位,制定具体工价,签订印装合同。也就是选择优秀的印装单位,最大限度地控制生产成本。催催厂子是指在图书发印之后,对所印图书实行全程监控。这实际上是执行了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这一部分可以归到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中,简化了工作部门,最终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出版物的间接成本。

综上所述,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作者、编辑、校对、出版、发行和社内其他部门乃至印刷厂共同努力的结果。出版部门的任务是使精神产品转变为有一定实物形态的物质产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编辑的工作不断被分解。从出书的整体过程来看,技术编辑的职能有的可归于文字编辑的工作范畴,有的可归于美术编辑的工作范畴,有的可归于校对工作范畴,有的可归于工厂印制工艺的流程,这些工作范畴都包含在印制公司的工作范围内。便捷的出书流程使得出版工作不再具有神秘色彩,因此,技术编辑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印制公司取代。

[1] 虞信棠.关于技术编辑实践与理论问题的一点思考[J].出版与印刷,1995(4):25-28.

[2] 龙玉明.浅谈技术编辑在出版业务中的作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3).

[3] 顾锦刚.试论技术编辑的定位[J].出版与印刷,2000(1):2-4.

[4] 陈浩.技术编辑如何把好印刷质量第一关[J].编辑学刊,2008(5):72-74.

[G234]

A

1674-6708(2010)18-0010-02

猜你喜欢

印制图文出版社
内容丰富印制精美老挂历成为收藏界新宠
画与理
我等待……
荣誉与商机共存 第八届口华印制大奖
图书印制时效保障探析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厚膜导电细线印制的研究
石油工业出版社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