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意义

2010-08-15汪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领导文萃 2010年15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比重产业结构

□汪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意义

□汪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六五”时期直到“十一五”时期,我国一直把结构调整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但迄今成效并不明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形成这个“矛盾”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认识不足,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结构调整涉及众多方面,本文只拟涉及其中的一个基本方面,即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问题。

先看一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改革前的1953-1978年相比较,改革后的1979-2009年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前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52年的51.0%下降到1978年的28.2%,由20.9%上升到47.9%(其中工业由17.6%上升到44.1%,建筑业由3.2%上升到3.8%),由28.2%下降到23.9%。这些数据表明:这期间,产业结构处于全面极端的失衡状态。在后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9年的10.6%,第二产业由47.9%下降到46.8%(其中工业由44.1%下降到40.1%,建筑业由3.8%上升到6.7%),第三产业由23.9%上升到42.6%。需要说明:这个时期,农业年均增速由前一个时期的2.1%上升到4.6%。其比重下降是由于其增速仍然低于第二、三产业。但其下降速度趋缓了。在前一个时期,农业比重年均下降0.88个百分点,后一个时期为0.57个百分点。至于这个时期工业比重下降以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都没有到位,但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可见,改革以来,原来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状况已有很大改善。

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其主要根据有二:第一,就农业来说,新世纪提出并推行科学发展观以来,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采取空前未有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作为农业主要产品的粮食产量,2007-2009年连续三年超过5万吨,2009年达到53080万吨,改变了1999-2007年连续九年产量低于1998年产量(这年粮食产量为51229.5万吨)的局面。就当前的情况看,今年夏粮仍有望获得一个较好收成。但当前粮食供需仍是一种紧张的平衡。作为粮食稳产基础的体制、机制和技术、物质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根本解决。因而,作为最重要战略物资的粮食产量不稳的问题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也突出反映农业发展的滞后。今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8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14元,二者之比为2.9∶1。其主要的直接原因,除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滞后以外,就是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2008年,农村劳动生产率为10994元,第二产业为70587元,二者之比为1∶6.4。第二,就第三产业来说,在许多工业的产能和产品过剩问题突出存在的同时,经济社会亟需的第三产业(包括为生活服务和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和为高技术产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了说明这里的问题,做点国际比较是必要的。尽管国外经验有其特殊性,但也包含某些共性。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2003年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下中等收入国家为52%,上中等国家为59%,高收入国家为71%。我国已经步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我国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而且大大低于下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这就突出反映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

产业结构失衡长期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文件上或口头上都说调整产业结构重要,但在实践上或行动上,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总显得不足,甚至还在加剧产业结构的失衡。

事实上,调整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经济就得不到稳定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带规律性的经济现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共经历了九次经济周期。如果以波峰年作为经济周期的起点,那么1953年、1956年、1958年、1970年、1978年、1984年、1988年、1992年和1997年这九年就是这九次经济周期的起点。这九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依次为15.6%、15.0%、21.3%、19.4%、11.7%、15.4%、11.3%、14.2%和13.0%。这9次经济周期波动都是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相联系的。这一点特别突出表现在1958年和1992年这两个时点上。1957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为40.6%、29.6%(其中,工业为25.3%、建筑业为4.3%)和29.8%。但到195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急剧地变为34.4%、37.0%(其中,工业为31.7%,建筑业为5.3%)和28.7%。1991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依次为24.5%、41.8%(其中,工业为37.1%,建筑业为4.7%)和33.7%。但到1992年三者比重又急剧地变为21.8%、43.5%(其中,工业为38.2%,建筑业为5.3%)和34.8%。这些事例说明:正是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导致了经济周期波动,使得经济得不到稳定持续发展。这里有两个重要情况需要提及:①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突出表现为农业严重滞后工业的发展。这样,工业超高速发展,必然遇到农产品供应的瓶颈制约。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意味着工业发展速度过快,并由这种过快带动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过快。这就必然导致现实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潜在经济增长率。这就意味着社会总需求超过了社会总供给。其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特别是作为基本生活资料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两种情况都会迫使对经济进行调整,使得经济得不到稳定持续发展。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因为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意味着经济效益的大幅下降。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微观方面的企业生产要素运营效益;二是宏观方面的社会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各个地区和大中小企业的配置效益。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不仅直接意味着宏观经济效益的下降,而且严重损害微观经济效益。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历史经验表明: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互为条件。所以,调整产业结构必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比如,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工业过多的低水平的重复生产相联系的。所以,当前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淘汰这些低水平的工业生产。显然,这有力地促进企业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生产方式的转变。

第四,调整产业结构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在我国当前,扩大就业是一个极其尖锐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整体来说,第三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比工业要低得多,就业弹性系数要大得多,扩大就业的空间也要宽得多。这样,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增长速度适当快于工业,对于当前扩大就业就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调整产业结构是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诚然,当前要加快改善人民生活的步伐,首先需要逐步大幅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降低前者的比重,提高后者的比重。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货币形态上提高居民的收入,而缺乏相应的消费品的供应,人民生活提高仍然落不到实处。因此,当前调整产业结构,适度控制主要提供投资品的重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发展提供消费产品和消费服务的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就能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

第六,调整产业结构,也是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抓手。当前我国能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趋于恶化。其直接的主要根源,就是工业发展过快,特别是高能耗、高物耗的工业发展过快。但相对说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其能耗和物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就要小得多。所以,当前调整产业结构,在夯实农业基础的同时,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对节能减排,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也有很大的意义。

第七,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出口方面已经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这是一个重大成就。但当前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方面,高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在整个出口方面,服务贸易出口占的比重也不大。改变这两种情况,提高高技术产品在产品出口方面的比重,提高服务贸易在整个出口中的比重,是当前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两个最重要内容。为此,就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稳定地扩大出口,而且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八,调整产业结构,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化。调整产业结构和深化经济改革是互为因果的。当然,深化经济改革是决定因素。但调整产业结构也会反过来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化。因为要真正切实抓产业结构调整,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否则就难以行得通。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得到稳定持续发展,也为经济改革赖以顺利进行,创造了必需的宏观经济环境。

总之,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是一个关系发展、改革和稳定全局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掉以轻心,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或口头上,而在实践上则行动不力,甚至仍在盲目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这样,不仅不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甚至会加重产业结构的失衡。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一点很值得警惕。

当然,要切实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单靠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说,还必须狠抓经济改革的深化。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从直接的原因来说,最重要的是同工业(主要是重工业)的发展过快相联系的。而这一点又是同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投资膨胀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改革相联系的。所以,如果不从根本改革这个投资膨胀机制着手,而仅仅靠(或主要靠)行政手段,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那是很难奏效的,甚至是缘木求鱼。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反复证明:主要靠行政手段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不触动相关改革,或者只是局部地触动,而不是从根本上触动,其成效都不大。而且,即使一时取得了成效,过不了多长时间,又会恢复产业结构失衡的原状,甚至更加剧了。这方面的教训,该是到了认真汲取的时候了!

book=213,ebook=213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比重产业结构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产业结构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