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需求满足教学策略构建高职ESP英语有效课堂

2010-08-15吕凤华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吕凤华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莱芜 271100)

一、问题的提出

ESP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由于ESP将英语教学和学生将来的职业联系起来,针对性强,与高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十分适应,因此,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备受关注。但在ESP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细化,ESP教材的有限,课程设置的难度以及教师自身的水平等问题,导致许多教师在ESP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解释单词、翻译句子,把教学变成了句子精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语言教育与学习者需求结合起来是ESP的灵魂和精髓,是ESP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ESP大受欢迎的根本原因。然而对ESP教学的研究侧重目标需求的分析,忽视了教育主体(学生)学习需求的研究,忽视了从教学本源上解决教学效果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情境中,高难度的教材与单一的教法不能适应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低水平、多层次的现状,高职生ESP英语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课堂参与不积极、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力意识的不断增强,被尊重、被赋予更多自由的渴望,已使他们不愿意接受过于注重控制的课堂管理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已成为教师们最关心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鉴于此,作者从高职学生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实施“需求满足”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开发隐形课程,创设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建立高职生积极地自我观念,发挥学习的潜能,力求做到针对性的培养高职生职业岗位交际技能,更好的把握“实用”的教学方针,以期为高职ESP英语的实践教学探索一条新路子。

二、需求满足策略

需求满足策略是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William Glasser)提出的。格拉塞最早在精神病治疗中创立了“现实疗法”(Reality Therapy),后来它又将这一心理治疗方法运用到儿童的行为问题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后,这一策略推广到部分学校,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堂管理策略。格拉塞认为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有效能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参与动机低的问题症结是课堂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格拉塞提出了三个基本主张:

1.学校应有组织地满足学生在隶属感、权力、兴趣及自由等方面的需求。

2.高品质的学习活动及评价工作可由学生自行完成。

3.教师不能再采用“老板式管理者”的方式,而应采用以刺激及协助学生思考的“领导式管理者”的方式。

格拉塞建议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课程内容,邀请学生一起决定他们想要了解、掌握的深浅程度。同时,以足够的时间学习这些有趣和有意义的主题并让学生能自己评价相关学习活动和作业的品质。他认为领导式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在1990年,格拉塞在《高品质学校》(The Quality School)一书中强调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趋于领导式管理,应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支持与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愿意进行高品质的学习。

三、实施需求满足教学策略,构建高职ESP英语有效课堂

构建高职ESP英语有效课堂,就是在教学情境中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组织高品质的学习活动,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发隐形课程,通过课堂渗透需求满足策略,形成基于学习需求的高职ESP英语有效教学。具体实施如下:

1.高职ESP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做领导式教师

在课堂上,领导式教师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提供给学生有趣的学习活动及协助上。在ESP英语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讨论并确定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鼓励学生确定学习主题的深浅程度;强调学习的品质并与学生讨论学习品质的标准为何;与学生探讨有助于提升学习品质的资源并探讨完成高品质的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示范完成学习主题的方式并找出评价学习品质的方法;强调学生自行监督学习的活动及自行评价学习品质的重要性;以不强迫、不敌对的态度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工作及场所,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活动。

2.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渗透需求满足策略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在我们教学中应注重科学的教学设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原则(Learner-centered,task-based learning);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学以致用”,贯彻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原则(Communicative-learning);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1)分层教与评,关注差异

在整个ESP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分组教学辅导,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对学生的评估贯穿整个教学,重视过程评估,包括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主动性,思考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按学生的知识结构实施分组,激励竞争;在课堂教学时,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生、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要求也分层次,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开始尝试参与学习。

(2)视听教学,激发兴趣

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Cyberdating:Romance in Cyberspace”一课时采用了视听教学法:让学生边观看《电子情书》片段边引导学生用英语总结电影片段中的内容,提醒学生电影中的重要词句,并引出本文的一些重点短语。比如:观看电影中主人公刚开始用聊天工具聊天,引导学生总结出若想在网上聊天必须有personal computer“link to”amodem,提问学生女主人公输入的“shopgirl”是什么从而引出“screen name”等。而 personal computer、link to、modem、screen name正好是课文第三段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词句时恰好引出第三段的学习。指导学生用上述总结视听内容的方法将剩余视频一一自己总结,从而引出本文主要内容——网络的特点。当学生看完视频的同时也学完了整个单元的所有段落。然后再将课文重点词语列出,让学生用列出的词语回忆电影片段或者课文内容,也可以指出某电影片段或课文内容让学生回忆出重点词语或句型。这样以观看电影的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逼真的音响效果,栩栩如生的影视画面,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从而由学生的被动听讲变为全面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设置情景,学以致用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比如在学习《旅游英语》第七单元“问路与指路”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三步模拟实训”——模拟实训1:问路;模拟实训2:指路,模拟实训3:实景挑战。三个实训模块设计由易到难,培养能力由低到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工作过程逻辑,与职业能力形成相吻合。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交际性和有意义的语境中运用语言,通过情景练习来掌握语言,实现了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变。

(4)任务驱动,能力培养

在ESP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英语技能的训练项目或任务,根据任务组织教学与考核,教学过程项目化、立体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师生的互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制作名片”这一任务或项目时,教师首先用抓阄的方式随机分组,然后分发不同种类的名片――布置任务――小组讨论――个人尝试――成果展示――互评――自评――教师讲解――情境设置(职场礼仪――名片的运用)。在这种任务驱动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全程英语组织教学,传授知识不露痕迹,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使我们的教学达到“Learn by doing,learn by playing”也就是“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即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总之,此文探讨的课堂渗透需求满足策略,构建了高职ESP英语有效课堂:关注差异,学生感到有“功”,大胆教改,学生感到有“新”;灵活的教法,使学生感到有“味”;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有“用”;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正如美国学者布罗菲说的“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管理制度,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

[1]韩金龙.ESP最新发展评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3,(4).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3]钟启泉.班级管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JonesV F,Jones L S.全面课堂管理[M].方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1.

[5]Glasser W.The quality school:Managing students without coercion[M].New York:Harperand Row,1990:1-5/22.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读英语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酷酷英语林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