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罗对原始基督教救赎思想的改造

2010-08-15谢振玲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律法犹太教基督

谢振玲

(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 河北 唐山 063000)

最初作为犹太教一个派别的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悲惨的“巴比伦之囚”之后,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犹太人建立了处于依附地位的祭司神权的统治。但是不久,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身上在空前的绝望与黑暗中,基督教诞生了。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犹太民族处在空前的黑暗时期。迫切希望摆脱罗马帝国的统治和现实的苦难。可是,此时流行的宗教,无论是犹太教,还是东方神秘教,无论是希腊诸神,还是罗马的万神,都不能普遍慰藉帝国境内的被压迫者的心灵,流行于上流社会的哲学更不能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要。唯有新生的基督教设计的天国蓝图给现世受难的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苦难、永享幸福的救赎之道,给了他们祈盼已久的关怀。基督教迎合此时普通民众的心理,适时地对各种文化加以假借和创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信仰——救赎观。救赎观一经形成就成为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它以耶稣的死和死后复生为中心的。基督教认为由于人类始祖犯罪,致使整个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且无法自救;既然犯了罪,就要付出“赎价”来补偿,而人类又是无法自己补偿的,因为人类从一开始就是不洁的,所以,上帝圣父为救世人差其子耶稣降生为人,并且舍身于十字架上,流血牺牲代人类献祭上帝,以作赎价。死后三天复活升天,做世人中保,在末日审判时审判众人(灵魂),使义人永生,恶者遭永罚。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其中不仅有从犹太教中继承来的原罪、救世主、末世论等思想,还有对东方神秘宗教救赎形式的吸收以及对希腊罗马哲学的充分利用,经过基督徒保罗的改造,使这一新型信仰最终形成。

基督教是以犹太教私生子的面貌出现的,这就决定了基督教不可避免地继承了犹太教的救世主思想。但是历史是眷顾基督教的,它并没有让基督教就这样发展下去,而是以广大的罗马帝国为背景,为基督教教义核心救赎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东方神秘教的广泛传播和庸俗化希腊哲学的深远影响。但是将这些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形成自己的神学思想,还得需要信徒来完成,这时基督教选择了保罗。保罗首先是将救世主对世人的拯救由现世转移到了来世,坚信耶稣为唯一的基督;其次提出了基督教的一条根本原则“因信称义”。

一、基督教救赎说的提出

保罗,原名扫罗,出生在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的家庭,曾深受法利塞人宗教传统的影响,极力主张迫害基督教徒。但是据说在见了基督显灵之后就皈依了基督教[1],并成为了基督教坚定的信仰者和积极的传道人,开始将福音传播给外邦人,创立外邦人的基督教。由于其思想也受到了希腊化思想的影响,遂“把眼光由此岸的人转向了彼岸的灵”[2]。早期基督教由于脱胎于犹太教,仍向人们宣传世界末日很快就要来临,“弥赛亚”基督即将降临人间,在地上建立“千年禧国”。但当这种预言在现实中屡遭挫折,人们对救世主基督的信仰开始发生动摇时,保罗将希腊哲学与犹太神学结合,以“基督以自己的牺牲来拯救世人”的教义,代替了“天国即将来临”的说教,宣传幸福不在此岸此生实现,而是在肉体死后出现于复活的灵魂中,明确提出了基督救赎说。基督已通过死而复活救赎了人类祖先亚当犯下的“原罪”,只要在心中信基督、信上帝,人都可像基督一样在彼岸的天国中获得灵魂的永生。“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即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3]基督将在末日审判时最终拯救世人。基督教的救赎说通过耶稣的蒙难和复活向人们传播了一种精神获救的福音,这对于当时无力抗争的下层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基于此,保罗的救赎神学特别强调耶稣的死和死而复活,强调耶稣的神性及“拯救世人”的教义。基督教的“死”指耶稣舍身十字架上,以他的生命为世人赎罪;“复活”表示人类战胜死亡获得永生的得救之道。保罗的基督绝不是犹太传统的人民英雄式的弥赛亚,而是天父圣子、天主的爱降生成人,取名耶稣,即预许的弥赛亚。人类因耶稣降生成人,成了天主的子女,并生活于天主的宠爱,但人类是罪人不能直接接受天主的宠爱。耶稣是天主圣子无丝毫罪恶,但他却自愿受苦受死,被钉于十字架上,受尽耻辱,不是因为他有罪,而是背负全体人类的罪恶。这里,全人类指全部时空、不分种族生于现世者。耶稣就是为了人类的罪恶而受苦受死的,做了全燔之祭,消除了罪恶,战胜了死亡。耶稣在与众人分别时祷告道:“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的人。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4]据《保罗书信》,没有基督的死和复活,便没有一切人的得救;而且人人都能靠基督得救,但是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得救之道,即信仰耶稣是获得救赎的唯一出路。因此,基督教宣扬耶稣基督以救赎人类的牺牲开始了“上帝恩典”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保罗的“福音”在理论上将基督教真正的从犹太教中解放出来,并且还赋予了它希腊哲学和包括索罗亚斯德教等其它东方宗教的成分。尤其是“复活”,保罗更将其解释为灵魂被赋予了“永生”、天上的身体飞入天国,即“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5]。而且这种“福音”是向一切人提供的,没有种族阶级之分,只要你信仰耶稣基督,你就能得到这种福音,在末日审判时就能以义人的身份得到上帝的眷顾。

二、“因信称义”说的提出

保罗对基督教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因信称义”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信仰获得救赎。犹太教是基督教的母体,律法在有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中异常重要,检验一个人是否守教主要看其是否依据这些律法而“行”,因此,人们称犹太教为“因行成义”的宗教。基督教起初作为犹太教的一支不免要受到其影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犹太教的戒律日渐繁琐,在摩西十诫的基础上发展成了613条戒律,其中入教行割礼是犹太教中最根本的礼仪。这对于致力于拯救全人类的基督教而言,尤其是让外邦人接受割礼,显然成了传教的一大障碍,于是保罗在传播新兴的基督教救赎教义时顺应基督教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这一与犹太教有着基本区别的原则——“因信称义”,并加以佐证。他曾告诫加拉太城的基督教徒说:“若守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全律法的债。你们这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6](P52)并曾以亚伯拉罕因信德成义是在他守约之前,而不是因为他遵守约法之后来证明:“信”是成义的根本原因。

“信”的概念在《旧约》时期就已经较为普遍,到了《新约》时期,使徒保罗针对犹太教会过于拘泥律法条列,而忽略教徒内心对上帝的信仰程度的状况,提出了因信称义。“信”就是信耶稣基督为主,奉他的名受洗,就是经历了基督的死与活,从而获得了新的不死的生命。早在耶稣传教时就教导信徒们超越律法,认为“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律法”[7]。在圣餐仪式中,信徒通过吃饼和喝酒分有他的神性。耶稣分给门徒饼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给众人酒说:“你们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众人流出,使罪得赦。”[6]这是现实的救赎。“称义”则是成为义人,成为义人的前提就是罪得到了赦免。只有这样,在末日审判时,你的灵魂才能复活,才能升入天国永享幸福。“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人要与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嚎、疼痛,因为从前的事都过去了。”[8]反之则要下地狱受永刑。这样,基督教不仅冲破了犹太律法的限制,认为“外表上做犹太人的,并不是真犹太人;在外表上肉身上的割损,也不是真割损;惟在内心作犹太人,才是真犹太人。心中的割损是出于神,并不是出于文字。”[9]而且信仰途径也有了明显区别,即通过个人体验达到与神融合。“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合。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德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6]

基督教救赎观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其中包括的原罪说、救世主观念以及末世论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而神为了拯救信徒而复生、赎罪献祭等思想则受到了东方神秘主义的影响;同时由于处于泛希腊文化的背景下,基督教又充分利用了希腊罗马哲学的纽带作用,以其为理论基础,将众多思想有机糅和并加以创新,加上信徒保罗的改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信仰——救赎观。在基督教的救赎观中,耶稣作为弥赛亚,作为基督,其职责和责任就是引导人们走出心灵上原有的罪恶深渊,向着真、善、美,向着永生前进。信仰上帝,跟随耶稣、感应圣灵,相信耶稣就是基督,人们就能在心灵上获得解脱,在末日审判中就会升入天堂永享幸福。时至今日,基督教已经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1]新约·加太拉书.[Z]2.20.

[2]赵林.西方宗教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p231

[3]新约·哥林多前书[Z].15:20–22.

[4]新约·约翰福音[Z].17:1–3.

[5]新约·哥林多前书[Z].15:44.

[6]时坚.林必果.李晓涛.圣经文学词典[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p52,p405-406.

[7]新约·罗马书[Z].3:28.

[8]新约·启示录[Z].21:3–4.

[9]新约·罗马书[Z].2:25–29.

[10]池凤桐.基督信仰的起源[Ⅲ-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律法犹太教基督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从立法的角度论证正义高于律法
在一朵雪花上轮回
试论我国的法治与德治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
“新生儿版”基督诞生
枕枪而眠
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两个K
《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展现当代俄罗斯社会的宗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