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再论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2010-08-15常丽娜

党史文苑 2010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科学

常丽娜

(解放军炮兵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1)

2009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一本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读物——《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在该学习材料中第一个问题强调突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学习和思考,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和解放思想统一起来,这样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与时俱进,具有科学性与真理性的指导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继续不断地解放思想,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富有生命力和价值的部分,正是因为它以实践为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地、辩证地完善自身。它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它具有科学性。这说明当理论符合于社会实际状况时,它就是科学的;当理论没有跟上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无法正确地表达客观实际中矛盾和规律时,它就转变为非科学的。因此,虽然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一种哲学观念,但如果这种哲学理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脱离了它所依赖的客观基础,它同样会丧失其科学性和正确地指导性。在社会主义实践建设过程中,我们曾经面临过这种情况。唯物史观被歪曲和篡改,从辩证、联系和发展的历史观转变成为僵化的、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理论。这种形态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完全割裂了自己与客观社会现实的之间的联系,不是根据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来改变自己,不是根据社会主义实践过程重大问题来发展自己,而是用僵化的思想反作用于实践过程,成为了神圣的,不可侵犯的,超脱于社会主义实践之上的东西。这种形态的理论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导思想,成为我们的思想路线基础,成为我们的实践出发点,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怎可能不造受到巨大挫折。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造就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时代。他在反思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挫折中获得了一个结论:为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为了使社会主义的理想能够得以实现,我们必须打破思想僵化,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使唯物史观重新与客观社会历史的矛盾和规律发生内在必然的联系,从而使唯物史观重新获得了生命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用革命的批判的精神破除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和旧意识,树立起适应新实践发展要求的新的思想方式。而这种革命和批判的过程,不是来于主观世界,只能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理论来源于实践,更强调理论跟上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变革理论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永远充满活力,才能保证思想永远跟上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毫无疑问,如果一种思想既来自客观实际,又能够时刻跟上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这种思想就能对客观世界发生巨大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党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并始终坚持这一思想路线。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二年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每次突破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明确地具有改变现实的指向: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解放思想;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解放思想;破除超阶段的“左”的框框的束缚,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解放思想;破除离开发展生产力抽象谈论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式的干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解放思想。因此,改革开放命题是在解放思想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解放思想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拓展并越走越宽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中国每一次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都离不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观念的进一步更新,而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又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因此,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事实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获得大发展,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

然而思想的解放是永无止境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臻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痴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特别是经过近32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已进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格局,这样一种改革的主旋律和发展的大趋势,也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西方国家几百年中分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几乎同时一次性地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开放必然要向纵深发展,也必然会越来越深刻地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越来越深刻地触及民生问题,涉及的问题更加敏感,涉及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因此,解放思想的任务也就更加繁重。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为深化。

三、解放思想是推进科学发展,开拓改革创新的思想动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同样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还没有整体性突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实质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资金投入、资源消耗仍大幅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仍没有被遏制。这种发展模式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面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破除了保守僵化的思想观念,消除了阻碍科学发展的错误认识,革除了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顺应发展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解放思想结出的理论硕果。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思想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创新的力度和科学发展的进度。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支持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参与发展的实际行动。

我国现在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起点、新的阶段、新的矛盾、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对思想解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继续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战略机遇期,继续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这意味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难循环、低效益的传统发展观,树立新的发展观,注重自主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亲近民生,关注民生,重视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2]徐海波等.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诠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C].北京:蓝天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