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本思维的邓小平理论创新浅析

2010-08-15程现昆

党史文苑 2010年6期
关键词:人本初级阶段科学

程现昆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大连 116044)

人本思维方法,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来考察和研究各种社会问题。所谓“以人为本”,就是高度地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以至将人上升到世界之本的思维方法。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本,人本思维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创新尤其是深入把握其丰富的人本思维方法,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对此进行初探,以求教于方家。

一、社会主义本质:人本思维的问题敏锐性

创新始于问题。任何学科、任何理论的创新,都是从提出问题、辨识问题、确认问题开始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紧紧抓住这一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是邓小平进行人本思维的重要前提。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邓小平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言简意赅地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这里,他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发达的生产力,它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直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制度保障。实现这一维度的基本途径是改革,即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个维度是通过逐步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使社会主义本质从生产力进一步向生产关系递进,实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获得全面发展,而这正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和本质:“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可以看出,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在厘清社会主义本质之时,已经把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指向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本思维的过程独特性

理论上的创新必须追求思维过程的独特性、独有性,追求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这意味着要不断地克服思维的惰性,突破思维定势,想到前人和他人没有想到的方面,并最终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邓小平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后,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探索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里尚未出现。马克思区分过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也区分过社会主义初级形式和完备形式,毛泽东也提出过社会主义建立与建成是不同的概念,但他们限于时代背景的局限均未能对“不发达社会主义”做出更多符合实际情况的论证和发挥。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提法更有权威性,同时,提出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是物质文明不发达。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3]十三大闭幕后不久,邓小平又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4]。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正确认识现今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与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目标取向。我们当下的社会,只有通过市场重新还民本为人本,只有广大人民群众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从本人、本单位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全社会齐抓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社会风尚,社会主义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思维的成果递进性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因而,一般而言,创新的成果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效力递减。为此,就应当依据不同时期客观情势和主观条件的变化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把创新推向新阶段。

邓小平回顾历史,总结教训,结合国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20年是被耽误了,“主要是太急,政策偏‘左’,结果不但生产力没有顺利发展,反而受到了阻碍”[5]。所以,邓小平吸取这一教训,对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提出一个更符合实际的概念。1979年12月,他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后来,他进一步明确“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6]。而“我们要在本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只有二十年,就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对于我们的建设事业来说,八十年代是很重要的,是决定性的。这个十年把基础搞好了,加上下一个十年,在今后二十年内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可靠,就真正有希望”[7]。这是邓小平提出小康目标之后,对如何实现小康目标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此后,邓小平一方面将这一战略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又积极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目标。随着实践中我国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在理论上的探索也随之深化。1987年,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明确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又将“三步走”战略纳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日趋成熟。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基础上,把前两步合为“一步走”,也就是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在2000年基础上,GDP再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50年代为第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幅崭新的中华民族由小康社会到全面复兴的壮丽蓝图。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他时时处处关注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人本思想,目标中所谓的“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等经典性的表述也充分体现,他的发展观实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发展观。

邓小平从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强调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就是要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状态,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8]。邓小平把判断是非的标准由实践标准深化到生产力标准,又由生产力标准上升到人民利益的标准,深刻体现了以人为的思维方法。

四、科学发展观:人本思维的当代范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着深刻的人本思维的内涵和特征。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维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实质,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

邓小平虽没公开提出和引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和用语,但在他的著作和一系列讲话、重要论述中,渗透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涵义。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9]。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扩展理论视野,做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维就是,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优先考虑社会发展、人类福利和人类尊严,把人的发展置于发展的中心;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这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重建”,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且共同遵守的信念、理论和方式,又是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上对人文精神的又一次“历史再现”,是人本思维的突出表现。

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典型的科学思维特征,而且反映了科学思维的时代内涵。它的深刻内涵和理性价值,只有从人们思维的演进层面进行历史探究和现实剖析,才能凸显出来。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反映时代特点的科学思维范式,切实解决好关乎发展全局的诸多重大问题。

[1][2][3][4][5][6][7][8]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364,252,258,227,57,241,237.

[9]季明.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12-15.

[10]谢志燕,芮成.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维[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19(1):97-99.

猜你喜欢

人本初级阶段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人本计算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对古琴音乐审美的人本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科学拔牙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