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2010-08-15杨文革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两新党组织党员

杨文革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连云港 2220006)

一、“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于“两新”组织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重点是指非公组织,包括私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独资、境内外合资等企业)和新社会组织 (主要指新建立的社团、协会、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两新”组织既是工人群众比较集中的领域,也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比较集中的领域,因而是我党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重要领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不可否认,一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内部管理还不够规范,有的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两新”组织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党组织不去占领,其他政治势力就会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党组织绝不能丧失这一阵地,绝不能弱化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党要不断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但由于“两新”组织大都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较大,组织自身变动较快等,党建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比较薄弱。截止2003年底,非公有制经济控股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共有党员210.4万名,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8%,80%以上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没有党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的党员,有相当一部分不愿亮明党员身份。

2.党员管理难度加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而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在:一是源头不足,党的后备力量匮乏。党组织对员工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员工政治热情不高。大多数员工把注意力放在挣钱上,放在职位的晋升上,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较少,入党愿望淡漠。加上管理混乱,教育薄弱,造成申请入党人少,申请无人接,培养无人管,入党无人问的局面。由于从业人员流动频率高,一些表现较好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未满就离开了,发展工作难以衔接。二是党员的频繁流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给党员管理增加了难度。随着人们的择业观念、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党员在行业、地域间的水平流动也不断加快,党员流动性大。同时,由于党员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职工,而是受雇于私营业主的雇员,没有了身份、行政隶属关系、档案、户口、铁饭碗等等的限制,这就使得非公企业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缺乏行政手段那样的刚性约束。再加上基层党组织接转组织关系仍然沿用传统的接转方式,党员凭借一纸组织关系介绍信,如果要实现跨区域接转组织关系至少要经过6个环节,这就给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和党员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教育滞后,党员先进性体现难。党员教育缺乏针对性,方法单一,党员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有的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有的党员价值观发生扭曲,一切向钱看,一切为钱干,“党票”不如“钞票”,思想开始消极,模范带头作用退化。

3.许多党务干部有失落感。在转制企业中,随着企业资产所有制结构的变换和国有、集体资产的退出,企业党组织和党务干部的地位受到了影响。“两新”组织内党组织的负责人由原来的“党的领导者”向“党务工作者”的转变,其地位相对于“两新”组织管理层来说被弱化了,因而有一种失权失位的感觉。一些党务干部有被“老板”、企业主“雇佣”的思想,觉得受制于人,只能顺着干,怕影响自己的饭碗,被老板“炒鱿鱼”,对党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对党务工作者只强调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但对他们政治和经济待遇等实际困难和工作中遇到的业主不支持、经费不落实、党务工作者兼职多等具体问题,没有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一些党组织负责人拿不到企业同级行政人员的工资,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工资得不到保障。这些都影响“两新”组织中党务干部从事党务工作的热情。

4.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态度冷漠。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在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目的、意图和作用缺乏了解或不理解,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设立党组织是给企业找了个“婆婆”,担心多个婆婆多个麻烦,建立党组织会“碍事”,担心党组织以“钦差大臣”自居,搞瞎指挥,担心党组织对工人超负荷劳动及税收问题实行严格监督,担心党组织各种活动会影响生产。因而对在其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存在种种疑虑,表现为支持不力。个别企业主对非公有制企业主是党员的一般不得担任党组织的负责人的规定缺乏正确理解,因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和开展党的活动有一定难度。

5.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尚未完全确立。一是途径不畅。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员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容、途径、方法等没有刚性界定,难以操作。在维护党的政策、中层干部的使用、党员发展、涉及员工利益等重大问题上,参与不了决策,在员工中威信不高。由于非公企业的产权关系和所有制形式的特殊性,企业的出资人和投资者不是代表国家的各级政府,而是个体或私营业主,这就决定了非公企业党组织不能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减弱的问题。目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主要停留在促进经济的发展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但党的建设的任务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党组织一旦把自己定位为一般的群众性组织,就难以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不能发挥影响和凝聚群众的作用,也就无法成为先锋队组织。业主从党组织对自己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而很多党组织对私营企业没有任何支配权和决策权,开展工作一无保障二无手段,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无从谈起。二是方法陈旧,内容单一。党组织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表面形式多,务求实效少。有的党内活动满足于读报读文件,搞一些自娱自乐的活动,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缺乏吸引力、针对性,存在党内活动与企业经济活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脱节的现象。一些“两新”组织中党组织活动随意,低水平、不规范。有的发展党员工作不力,停留在党务部门自我封闭抓党建的层次上;有的把党组织活动搞成纯娱乐性聚会,成了自娱自乐的组织;有的工作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党组织形同虚设。三是效果不佳。有的党组织存在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效果的现象;有的因企业变化快和党员流动性大,难以使之巩固和正常开展活动。同时党组织开展工作受到人手、环境、场地和活动经费的制约,特别是有的企业还要看业主的脸色行事,这就使得企业党组织感到自身地位的失落,在企业中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

以上情况说明,“两新”组织存在着“党组织空白”、“党的工作空白”现象。因此,无论从党组织布局还是党员力量配置,其格局都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其后果是党组织对许多领域的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下降;新阶层中的许多新生力量不能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党与这些新崛起的社会力量的联系纽带会松弛,甚至断裂;党内的力量构成,党新群体、新阶层的吸引力会产生不利的变化;党的队伍后继乏人现象出现,使执政基础受到影响、甚至削弱。

二、加大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

1.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真心”换取“信任”。只有找准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并在结合上下功夫,如及时协调和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劳资纠纷等困难和问题,以“真心”换取业主的“信任”,“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才能有活力、有发展,党组织的战斗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也才能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2.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有为”赢得“有位”。党组织要重视建设一支“高觉悟、高技能”的党员队伍,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获得业主和职工群众的认可;同时要激励党员以自己的能力和先进性去竞争单位中的中、上层管理职位,以党员的“有为”赢得党组织的“有位”。

3.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通过“六合”和“四抓”,建立和谐关系,确立党组织的威信。“六合”即:合法,处理问题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合理,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一些问题,依照惯例和事理协商解决;合情,讲国情、市情、区情,以情明理,讲人情,以情动人;合适,处理问题把握好分寸,避免“过头”和“不及”;合拍,寻求和扩大共同点,求同存异;合作,信守合同,真诚合作;“四抓”即:对中方员工,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维权;对外方人员,一手抓合作共事,一手抓依法监督,从而在企业中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关系,确立党组织的威信。

4.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形式要多样,尽量满足党员、职工、业主的多种需求。党组织既可以结合工作特点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争先创优等活动,也可寓教于乐,将必要的政治学习融入业务知识、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还可联系党员、职工的思想实际,以“小型、分散、务实、民主”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分类教育,通过思考、讨论、启发,解疑释惑,提高其认识。此外,还可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旅游等资源,探索融党组织活动与群众“喜闻乐见”活动为一体的形式,以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对“两新”组织中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利用互联网交互式的联络手段,在党员与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建立起便捷的交流、联络渠道,打破时间、地域、专业等的限制,组织党员学习、讨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和认识,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通过建言献策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参与作用。对于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企业党组织可以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经过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通过决策层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负责人向企业建言献策,以增强企业党组织在决策等重大问题上的影响力。

7.运用典型示范的方法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上级党组织要及时宣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完善有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使“两新”组织中的基层党建工作真正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有作为。

[1]孙继红.浅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J].福州党校学报,2006,(5).

[2]张杰.建国后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转变[J].理论学刊,2006,(4).

猜你喜欢

两新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两新”党建工作要解决关键问题
灵活推进县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点燃“两新”组织红色引擎
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