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国皇家东方学会与东省文物研究会

2010-08-15徐雪吟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2期
关键词:俄国研究会哈尔滨

徐雪吟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在新文化运动之前,“科研”这个词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还是极陌生的。但是在西方,“科研”早已经成为人们的学术传统,因此当中东铁路带来了大批的学者,似乎就注定这片土地也会成为他们的“科研”对象。他们一踏上这片土地就深深的被它吸引了。因为这片土地陌生、宽广,似乎有许多值得研究开发的领域。

其实在他们来之前,西方就有人对中国东北的历史文物产生了兴趣。1864年,Л.А.克鲁波特金公爵调查了“成吉思汗墙”,并发掘了“杭库拉特——浩特”,即今根河河口的“成吉思汗古城”。1870年著名的东方学家帕拉金(卡法诺夫)教长来到东北。他只收集了一些文物,并没有对遗址进行发掘。[1]因此当这些外国学者真正来到这里时,成立地方研究协会想法不可抑止的产生了。但是,那时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当时俄国人想成立科研机构并不是单纯的学术动机,最终目的是为了他们在东北地区攫取利益。他们不仅对东北地区的历史、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对整个东北进行全面的研究。20世纪初,国际地位处于下风的中国当局,没有选择余地的让俄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成立了所谓的东方学会。这些来自于俄国的知识界人士于1908年在哈尔滨成立了“俄国皇家学会哈尔滨分会”(俄国皇家学会1900年成立于俄国圣彼得堡);1909年2月6日又成立了“俄国东方学家协会”,简称OPO,发起人是多勃罗洛夫斯基和基申科等人。[2]

俄国东方学家协会联合所有的具有东方学高等教育的人,在远东地区为沙俄利益服务。哈尔滨俄国东方学家协会的任务定为:在社会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语言学等方面对东亚和中亚地区进行研究、加强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媒体和舆论中讨论科学性的实用性的问题、对协会的成员进行业务上的经济上的援助。哈尔滨俄国东方学家协会会员的增长是迅速的。1909年的7月份,成员人数达66人;到1911年人数增长到125个人。[3]这足以证明,当时对沙俄来说,这个协会是非常必要的。一开始只有受过高等东方学教育的人才能加入该协会,但后来,除了有关教育以外,还要在报刊上刊登有关东方学研究的文章或写书,而且必须对东方学非常感兴趣才可以加入。这个协会发行自己的刊物——《亚洲信息报》。内容是汉学、东方学、各种学术问题等。哈尔滨俄国东方学家协会的成员是翻译、外交官、商人、圣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大学的教授。虽然没有中国人参与,但是这确实是近代黑龙江地区在历史及考古学方面有组织研究活动的开端。此后俄国人一直想建立一个可以进行全面研究北满的科研机关,几经尝试却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22年事情出现了转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中国政府开始收回中东铁路部分主权。到1922年,先后收回了督办权、护路权和铁路沿线附属地的司法权,中国“东省特别区”收回铁路沿线市政权。中东铁路的管理权虽仍由苏俄所控制,但是中国人开始担任铁路管理局的副局长。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后,中国当局开始了一系列大张旗鼓的文化活动,以抵抗俄国对东北文化上的入侵。但与文庙、极乐寺那种表现激烈的文化抗争不同,这次,中国当局没有强调中华文化传统和采取极具标志性的手段来表明复兴传统的决心,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西洋的学术传统、文化传统,支持建设了学术团体——东省文物研究会。

可以说,首先提出建立地方研究协会的是一群爱好学术研究的俄国人。他们中有不少人都研究边区历史和鉴赏文物。1922年初,由Л.Р.赛凯、Н.Н.科兹明、Т.А.贝霍夫斯基、М.А.克罗尔、В.В.马尔戈伊特、А.И.诺维茨基、А.Г.列别杰夫等人组成小组,提出要在哈尔滨创立博物馆,并在馆内设立学术性图书馆。[4]根据小组的思想,博物馆不仅应该收藏地方陈列品,而且更主要的应该成为对北满进行全面研究的科研机关。[5]

1922年2月,发起小组在征得中国人士的支持后,向当局呈报了《满洲文化研究会章程》,请求成立研究会。协会的宗旨与任务被列为第一条: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要,在哈尔滨创建本协会。其任务是全面研究满洲和与其相邻地区的自然和生活。研究会要达到的目标,首先是建立博物馆和图书馆。[6]

中国当局于1922年9月22日批准,在协会章程上签字的创办人有:哈尔滨高等法院院长(后来的中华民国驻苏联全权代表)李家鳌先生,中东铁路管理局中方局长助理、副局长余 工程师,以及地质学家、俄国地理协会会员、中东铁路商业部副部长、东方学家、文学评论家、植物学家、气象站长、赤塔工商局副局长等共计18人。[7]10月29日,105名成员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这一天应该视为协会存在之始。[8]1922年11月1日选举委员会主席团,王景春博士、李绍庚两名中国人分别任主席团主席、副主席。1923年5月21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致电滨江道尹公署称:“满洲文化研究会名称不当,应即改为驻哈尔滨东省文物研究会”,此后通称东省文物研究会。[9]

1922年主席团向中东铁路管理局申请为博物馆提供馆址,馆址设在前莫斯科商场大楼。1923年6月12日在馆址举行了庆祝陈列的隆重揭幕式,揭幕式结束后于1923年11月11日博物馆向参观群众开放。有了博物馆,协会的工作就有了中心。此后协会陆续开设的部门都是围绕着博物馆展开的,博物馆周围出现了许多便于科学研究的辅助性机构,比如图书馆。1924年,东省文物研究会还建立了植物园和松花江生物站等事业机构。东省文物研究会下设多学科的研究学股:博物学股、地质学股、历史人种学股、古钱币调查会、考古学股等,从事北满地区古生物学、历史学、民族学及考古学研究。[10]东省文物研究会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中东铁路管理局资助。至1927年,近12.5万卢布拨款用于学会和它的分会及各部门的直接的计划工作上。这笔款额的来源如下:中东铁路的补助金占68%;城市管理局占3%;由广告和举办慈善活动收来的各机关的捐款等占20%;会员会费、入场费和出售个人出版权等占9%。[11]

1929年2月22日,东省文物研究会由东省特别区教育厅接管,协会关闭。研究会存在六年零五个月,取得的成绩在这里不一一赘述。最突出的业绩是在哈尔滨建立了陈列,进行了文物征集、文物考古调查和学术研究活动,开创了黑龙江地区近代文博事业的先河,为后来的黑龙江文博事业打下基础。至此为止,由中国人支持建设的东省文物研究会基本实现了它所承载的使命。较之先前的俄国东方学家协会不仅有了固定的科研场所,组织章程,在人员、设施、成果、经费上都有超越。虽然它不是中国学术传统的产物,机构的研究人员也大多是俄国人,但是中国当局以支持西学为中国用,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1](俄)В.В.包诺索夫著:《北满考古学史》,张泰湘、吴文衔译,转引自吴文衔主编:《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 第一辑》,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年版,第182页.

[2]李述笑:《哈尔滨历史编年》,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版.

[3](乌克兰)世旭:《俄国侨民在东北地区的文化活动述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俄)В.Н.热尔纳科夫著:《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简介》,吴文衔译,转引自吴文衔主编:《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第一辑》,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年版,第192页.

[5](俄)В.Н.热尔纳科夫著:《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简介》,吴文衔译,转引自吴文衔主编:《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第一辑》,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年版,第192页.

[6]《满洲边区研究协会章程》,吴文衔译,转引自吴文衔主编:《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 第一辑》,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年版,第173页.

[7]《满洲边区研究协会章程》,吴文衔译,转引自吴文衔主编:《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 第一辑》,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年版,第176页.

[8](俄)В.Н.热尔纳科夫著:《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简介》,吴文衔译,转引自吴文衔主编:《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第一辑》,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年版,第192页.

[9]《历史的见证》,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2000年版,第263页.

[10]《历史的见证》,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2000年版,第264页.

[11](俄)А.拉乔科夫斯基著:《满洲边区研究协会的六年工作》,吴文衔译,转引自吴文衔主编:《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 第一辑》,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年版,第180页.

猜你喜欢

俄国研究会哈尔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七颗钻石
波兰睡眠研究会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刘派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