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志书编纂工作

2010-08-15葛妍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2期
关键词:修志志书共性

葛妍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战略思想,也是统领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探索地方志事业的客观规律,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志书编纂工作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质量与进度等方面的矛盾,是值得地方志工作者认真研究与探讨的。

一、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绝对性,是不同事物所共有的普遍属性。个性是矛盾的特殊性、相对性,是一事物所特有的、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属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共性与个性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根本属性,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既表现出共性的一面,也表现出个性的一面。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不同行政区域的志书有相同、相似的共性特征,如新一轮志书在记事时限、体例结构及反映社会性内容等方面均能体现出共性特征;并且不同区域的志书又具有不同、相对的个性特征,即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地方所特有的事物,突出地方特色是一定区域志书最珍贵,也最难得的。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认识并处理好志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才能使地方志书在反映社会共性内容的同时,又能彰显一个区域的特殊性。

一个地方的志书,主要是由许多“个性”化的事件按照一定的体例结构编纂而成的。为了凸现志书中的“个性”,必须关注“共性”,即内容的“社会性”。新一轮志书的编纂时限期间,国家的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发生了很多影响全国的共性事件,如1984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1996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997年“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这些共性事件都会对一个地方的社会事业产生方方面面影响,不同行政区域志书都要记述这些内容,就形成了各地志书的共性特点。但是由于地域不同,条件有别,在共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各地发生的事件又有一定的区别,有着不同、独有的个性特征。一个地方发生的个性事件,大都是在共性事件的影响下出现的,是共性事件的个性化的体现。兼顾共性事件与个性事件,并且略写共性的事件,详写个性事件,让人知其然,了解一个区域在某一时期出现的个性事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一个区域在这个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个性事件。

地方志编纂的重点是突出地方性,共性事件影响下出现的个性事件,体现了区域个性,要在这些共性事件中找出本地域的个性特点,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事件记入志书,详细记述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简略记述全国性的事物,形成志书的个性特征。这样记述出的个性事件才不唐突,才能完整而又丰满地体现出一个区域的个性。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体。内容是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容诸要素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态,是事物存在的具体方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内容必须借一定的形式而存在,形式只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形式总是和一定的内容分不开的,既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地方志编纂也是如此。地方志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志书的内容处于主导地位,内容决定形式。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的存在为条件,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

编写什么,记述什么,是志书的内容;怎样编写,怎样记述,是志书的形式。志书的内容,是经过志书编纂者选择、提炼,包含了志书编纂者思想感情在内的一定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志书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段则是它的形式,它与志书的思想内容是直接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志书的内容是志书的核心和主题,是志书的灵魂。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再好,体例结构、装帧设计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能算一部好的志书;同样,形式再好,内容不全或存在历史错误,也算不上一部好书,只有形式和内容完美和谐统一的志书,才是一部好志书。完美的、适合于内容的形式,有利于志书内容的充分表现,可以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反之,粗糙的、不适合于志书的形式,必然妨碍志书内容的表达,削弱志书的可读性。有一些志稿,由于生硬地追求形式的整齐和章节的一致,以致生造节目,违反事物规律,结果使内容七零八落,严重影响了志书思想内容的表达。志书的内容要全面、准确,这是编写志书的最基本要求。志书的基本功能是存史、资政、教化,志书如果内容缺失或不准确,就不能很好的存史,就会损害志书资料的权威性,就达不到资政和教化的目的,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在重视志书内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形式,毕竟志书体例不同于其他文字体例,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果把志书写成教科书、工作总结等文字形式,也就失去编写志书的意义。要摆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志书体例、志书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绝不能停留在老观念上,而要更多地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和总的趋势,把眼光放到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考察。

三、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质量与进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消长变化和相扶相倚即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没有质量的进度,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进度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完全体现出志书质量的价值。质量与进度犹如鸟之双翼,人之双足。鸟之折翼,不能远飞;人之断足,难以远行。

质量是地方志书的生命,有了质量才能谈功用。地方志工作要发展,必须始终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创精品出佳志就要重视抓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把地方志书打造成社会主义文化精品、佳作,既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也是修志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创精品出佳志就不能忽视抓进度。时间是一种稍纵即逝、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种只有把握住才能得到最大利用、发挥最佳功效的资源。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各项事业都以争分夺秒、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时间就是生命,慢走一步,失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几年,效率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修志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把效率作为促进修志事业发展的关键,作为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加快工作节奏,早出成果,才能充分发挥志书的最佳功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修志工作中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制定编校、补充、修改、定稿等不同阶段工作的时间表,采取倒排工序的方式,层层分解工作目标,把修志工作细化到部门或个人,抓好每个环节。

在工作中,不能把抓志书质量和提高进度放在对立的两方面,认为抓质量就是要放慢进度;强调进度,质量问题就接踵而来。加快工作进度可能影响志书质量,但严格控制志书质量避免返工,修志进度反而会加快。修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达到质量标准了,都合格了,则事尽其畅,物尽其流,志书没有不如期完成的。如果说抓志书质量使工作进度受挫,那只能说明抓质量松懈了,还没抓到位,更要下狠心抓质量。如果很快地完成了大量的任务,可又出现了质量问题,结果是返工、重来,又何谈进度呢?坚持质量第一,要经常检查进度,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当进度不能达到计划目标时,应当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弥补纠正。当质量与进度相冲突时,始终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千万不可因进度忽视质量而因小失大。

猜你喜欢

修志志书共性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共性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为做好修志和用志工作尽职尽责——哈尔滨市委修志工作情况的简要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