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课后体育作业的管理策略

2010-08-15高义梅

体育师友 2010年4期
关键词:布置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 高义梅

体育课课后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服务,又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自觉刻苦的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给小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体育作业,让学生离校不离锻炼,既是学生体质增强的现实必须,更是学生终身体育养成的发展必要。

一、注重建构“四位一体”管理的系统性

1、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学生课后作业管理的实质在于动员和形成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系统。让学生成为课后作业自我管理的主体,让学生及学生家长成为作业管理的主角,由被动的管理转向主动的管理,把课后锻炼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促进学生自觉完成课后作业。

2、构建激励性的目标机制

(1)班主任、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针对本班学生的健康实际,发挥班集体智慧,共同商定本班级的课后体育锻炼整体目标,把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既有一致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整体性,又有个性化,激励学生以班级目标为方向和动力加强课后体育锻炼。

(2)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课后体育锻炼个人目标,指导和激励学生围绕班级整体目标,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加强个人课后体育锻炼,努力实现个体目标。

(3)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共同编制学生课后体育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卡片。

二、突出课后体育作业实施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课后作业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衡量课后作业质量好坏的标准,既要重视效果的管理,也要重视过程管理,把脉和审视课后作业的方法、手段是否具有强烈的针对针。如时间的调控、场地的利用、器材的一物多用等;充分整合资源,精心设计出最具针对性的处方式方案,提高课后作业的实效性。

1、课后作业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弱点有针对地布置作业,既为下一课次做好准备,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布置课外体育作业要与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教师应针对学生体质实际,为学生量体裁衣式制定课后体育作业处方,指导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获得最佳化的课后体育锻炼效果。如根据女生腰腹上肢力量差,初中男生引体向上难达标的特点,要求学生每天在家练习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发展腰腹和上肢力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3、课后作业与“阳光体育”相结合。建构课后作业互助小组,提高互助性。放学后,由于很多家长要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很难对学生的课后体育锻炼进行督促和检查。可以让学生自己与同伴一起进行锻炼,既提高课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跳绳、武术、游泳、踢毽子、球类运动等等,也可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增加交流、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互助性。

4、课后作业与地域、季节相结合。由于地域、气候的不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科学安排,如冬季布置耐力跑、踢毽子、掷沙包,春季可布置放风筝、远足、郊游等项目,夏季可布置游泳等项目。

5、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结合重大的国内外体育比赛,让学生通过运动员那种敢打、敢拼、为国争光的优秀事迹,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克服怯懦的信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又扩大了知识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锻炼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6、课后作业要适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实现从关注作业数量向重视作业质量的转变,力争通过“少而精”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作业要适量,难度要适中,要有娱乐性,真正让学生自觉乐意地完成他们的课外体育作业。

7、课后作业要多样。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作业时尽可能地做到有梯度、有差异度,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层次难度,分层进行,让学生们都有能力完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8、课后作业要安全。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一定要充分考虑练习内容、场地、时间、器材的安全性,必须以“安全”为作业操作的最高标准,以安全化的作业氛围为标尺策划作业的方法、手段,为学生课后作业的发展性与和谐性提供安全保障。

三、重视课后作业完成的自律性

放学后,由于学生的特定环境,体育作业绝大多数时候是以学生个体为主进行的学习、锻炼,学生不能再像在体育课堂教学一样有体育老师、体育小组长进行辅导与监管。课后的体育作业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自行处理、自行管理、自行决策、自行调控,要求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自治、自控、自觉、自律的意识与习惯。自治影响进程,自律决定成效。课后体育作业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驱动力,靠学生的自治来维护,靠学生的自律来保证。

1、自觉性是前提

放学后的体育锻炼要想真正取得意想之中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端正学生锻炼的动机,加强学生自治、自律的思想教育与动员,要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关系到学生自身健康利益的大事,体育锻炼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必须亲历亲为。

(2)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时间观念,认真自觉地按时进行课后体育作业,每天坚持30~40分钟自我体育锻炼,每次锻炼内容不少于2项。

(3)掌握锻炼规律性,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要想取得成效都必须要有一个积累、转化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注重量与强度的合理调控。

2、监督是促进

课后作业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突出结果。并不等于家长、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家长是落实学生课后体育作业最有力的促进者和监督者,家长应细心、精心、耐心地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完成好自己每天的体育锻炼任务,同时尽量与学生一起运动,并针对孩子每天的锻炼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使他们在运动中找到乐趣,自觉地把运动当作习惯。

四、强化课后作业考评的操作性

1、开课前,体育老师应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各班学生体质情况进行统一性的考核,通过评分,评比,让学生看到各班之间的差距,让每一个学生准确掌握自身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把测试作为原始成绩,作为起点,制定课后作业计划并实施,学期结束前再进行选择代表性的项目再测试后,通过分析、对比,从进步与否来判断学生是否认真锻炼。如:立定跳远,学期初为1.56米,学期结束能跳到1.85米,说明他的体育作业完成得很不错。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开通教师的咨询电话,让在课后作业中有疑问的学生随时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体育作业的操作。

3、组织认真填写作业完成登记表,要求学生把体育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检验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可以让学生家长来配合进行,每天完成后由家长签名,返校后上交到班主任和体育教师。

4、写运动日记并让家长签字,记录当天活动的内容、练习的时间、哪些伙伴参与活动、自己的感觉如何等等。使体育教师、班主任能通过记录对学生的活动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猜你喜欢

布置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特别号都有了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