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如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

2010-08-15王葵陈鸿范美玉

体育师友 2010年4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体质

□ 王葵 陈鸿 范美玉

近年来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为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趋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1],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主要内容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3]。紧接着,一场声势浩大的体育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遗憾地看到,一些地方一些学校这种热潮正在慢慢淡化,且以中小学更甚。笔者就本市周边几个县区10所中学近5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的学生表示每天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运动时间,还有11%的同学表示根本没时间或没兴趣参加体育锻炼。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学校体育严重缺位。

一、造成学校体育严重缺位的因素

1.应试教育造成的淡化体育教育趋向,使学校体育不被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启动初期,各级各类学校确实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实施计划、开展了一些具体性的实践活动,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组织和监督体系,致使这些方案计划留于形式。另一方面,学校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就业压力影响,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偏见,仍将升学率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阳光运动计划被束之高阁。体育课被有意无意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中学生体育课被占用的比例超过25%,[4]体育课程成了学校教育的边缘学科。不仅学校,家长们在双休日也带着子女们四处求师学艺,希望自己的小孩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素质教育,学生根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学校和家长如此的教育理念,“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悄然退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滞后,体育课魅力不足。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施来看都明显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乡镇。部分学校教学内容仍以竞技类、技能类项目为主,缺乏文化性、娱乐性、时尚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还在沿袭教材-教师-课堂授课的旧框架,缺乏互动性、多元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评价上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参与活动的比重较小,激励机制也不够,很难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加之师资力量的不足、场地器材设施的陈旧,使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在学生眼中失去了光彩,严重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进展。

3.独生子女现象、过度的安全意识使学校体育工作畏手畏脚。在我国,大部分独生子女一直受到畸形呵护,家长们不愿意孩子进行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致使学生从小缺乏挑战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对一些耐久性、挑战性、对抗性强的项目唯恐避之不及,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害怕孩子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安全管理的过度化倾向,把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变得死气沉沉。体育课或体育活动的弱化现象,使“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健康体魄、顽强意志的宗旨无法体现。

4.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开展的直接参与和组织者,由于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艰苦,而地位收入却较其他学科教师低,在职称评聘方面也处于劣势,使体育教师职业成就感受挫,工作热情不高,间接影响了教学、训练效果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学校体育如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

1.传播新的体育理念,提高体育认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必须负担起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历史重任。[5]而学校体育既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手段,又是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因此,各级学校应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切实保证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要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讲座和海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的体育理念和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素质教育”、“阳光体育运动”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校园氛围,让阳光体育运动惠及全体学生。

2.深化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单调而枯燥的传统教学训练虽然暂时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但很难形成体育意识。因此,体育新课程应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注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在内容选择上做到选项(学生自由选择)和兼项(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指定)的合理搭配,自由和控制的协调配合,既兼顾学生兴趣,又能达到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在教学模式上要根据大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思想、情感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积极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加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课外活动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同时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形成“人人参与,达标争优”的良好氛围,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使之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真正体会到成功与快乐,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 “阳光体育运动”组织保障和监督机制。“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如果没有长期的、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的负责人和实施者从组织上、体制上、人员上和财力上提供保障,是无法完成和持久的。[6]因此,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并逐渐形成特色、形成制度,力争三年内学生体质有明显提高。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不定期检查监督,具体方式包括走访、调查了解、召开座谈会等。对各校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集体活动次数、学生的参与比例、学生满意程度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情况等数据实行结果公告制度。要建立评比奖惩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不合格单位或个人给予一票否决制,以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4.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或单项俱乐部,建立健全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或俱乐部,发挥校学生会、校团委、俱乐部的组织能力,逐步形成依托协会、深入班级、以点带面、多头发展的学生体育组织网络结构,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确保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个体育项目,每天锻炼1小时,并把它作为一种良好习惯伴随终身、受益终身。

5.加强师资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建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体育教师要以全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努力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会创新”的新型教师形象;各级学校也要从教师切身利益出发,尽量平衡体育教师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培训、深造等方面的学科差别,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保障体育经费投入。学校每年根据体育教学、课外群体活动、运动训练竞赛、体育场馆设施维护和体育器材配置等内容的需要,制定体育经费预算,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7.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

8.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依托现代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家、校、社”联系组织。要在广大学生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共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落实,确实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三、结束语

“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坚决摒弃“一阵风”的形式主义作风,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主导作用,阳光体育运动的抓手作用,将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质健康标准紧密结合,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主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高效地开展。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6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3]特约记者.教育部官员解读“阳光体育运动”[J].校长阅刊,2007,(7):22

[4]陈仁蒙.“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35-36

[5]樊莲香,张德新,李静波.学生体质与健康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与存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1661-1662

[6]刘德坤.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效能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8,5:62-63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体育运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呆呆和朵朵(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