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地区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0-08-13撰文黄秀丽

中国果菜 2010年3期
关键词:菜农线虫病病株

撰文/黄秀丽*

近年来随着大棚、温室黄瓜栽培面积的扩大,徐州地区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正在逐年加重,该病是黄瓜的毁灭性病害,在徐州市郊老菜地、重茬地发病严重。轻者减产10-20%左右,重者减产达60-70%,甚至造成毁棚,严重制约了黄瓜的生产发展和菜农的收入。笔者根据几年的调查,现将其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黄瓜根结线虫病危害症状

黄瓜根结线虫病危害一般主根腐朽而侧根和须根增多,并在侧根和须根上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瘤状根节,俗称瘤子。剖开瘤状物,可见里面有半透明白色针头大小的颗粒,即雌成虫。由于根部被破坏,影响正常的吸收机能,所以地上部生长发育受阻,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生长缓慢,植株比较矮小,生育不良,结瓜小而且少。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地上部植株呈萎蔫状态;早晚气温较低或浇水充足时,暂时萎蔫又可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植株逐渐枯死。

2、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

黄瓜根结线虫以卵在病株根内,随同病株残根在土壤中越冬,或以2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在环境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而2龄幼虫继续发育。在田间主要依靠带虫土及病残体传入、农具携带传播,也可通过流水传播土中线虫,幼虫从嫩根部位侵入,侵入后,能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肿瘤。幼虫在肿瘤内发育至3龄,开始分化,4龄时性成熟,雌、雄虫交尾产卵。雄虫交尾后进入土中死亡,卵在瘤内孵化成1龄幼虫并进入土中,进行侵染和越冬。也有的以卵在病根中,于土壤中越冬。

3、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病原因

3.1 使用带虫黄瓜苗。黄瓜在苗期就可以被根结线虫侵染,形成带虫苗。在菜区菜农常在发病较重的保护地进行育苗,造成黄瓜苗带虫,而此时症状多不明显,菜农辨别不出,移栽了带虫瓜苗,从而造成发病。

3.2 黄瓜复种指数增大。随着菜区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新菜区不断形成,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大,粮菜轮作在一些菜区根本无法实施,复种指数明显提高。据对徐州九里区苏山镇调查,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其中保护地占菜地总面积的70%以上,复种指数高,使得病情迅速加重。据对黄瓜主栽品种的保护地调查,1-2年的病情指数为0-2.5,3年的为5-10,4-5年的为30-50,6年以上的病情指数可达到60-70,甚至更高。

3.3 防治方法单一。在调查中发现,菜农主要使用化学药剂控制该病为害,而不采取其他配套措施,使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化学防治比较困难,且投资较大;同时,目前在蔬菜上登记使用的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农药品种的药效还不够理想,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3.4 茬口安排不当。根据调查结果及有关报道,不同的蔬菜种类对根结线虫侵染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所以茬口安排对病情的影响非常明显。重茬及不合理蔬菜轮作是导致黄瓜根结线虫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5 土壤条件。地势高燥,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发病重;碱性或酸性土壤不利于发病;土壤潮湿,粘重时,发病轻或不发病。如果土壤墒情适中,通透气又好,线虫可以反复为害。 造成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病的因素很多, 除以上原因外,菜农对该病认识不足、栽培管理不当、种苗市场管理混乱、植保技术推广困难等,也是根结线虫病加重的主要原因。

4、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措施

4.1 及时清园。及时清除菜园病株、残根、杂草,并集中烧毁,对有病虫田块使用过的农具要进行擦洗或消毒,防止根结线虫病的传播蔓延。

4.2 夏季闷棚。在夏季深翻土壤并灌大水,上盖塑料布密闭,使土温升至60℃,7-10天,可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4.3 秋季深翻。根结线虫多分布在20cm 左右深的土层中,尤其在3-10cm 深的土层内最多。因根结线虫活动性不强,土层越深,透气性越差,越不适宜其生存,故深翻可以有效杀灭根结线虫。

4.4 合理施肥。重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仅能够增强植株抗性,而且还可增加线虫天敌微生物数量,抑制根结线虫的生长发育。

4.5 选择无病苗。温室、大棚要用无病土育苗,移栽时要认真检查,发现病株,立即剔除。

4.6 合理轮作。大棚中有计划地进行远缘科、属间2-3年的轮作,可与辣椒、韭菜、葱蒜类等抗耐病较强的菜类轮作,可减少损失,降低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量,减轻下茬受害程度。实行“种养结合”,调减茬口数量,周年化栽培2-3茬为宜,夏淡季进行休闲养地,可大大降低根结线虫发病率。如果进行水旱轮作,则防治效果更好。

4.7 嫁接换根。在设施黄瓜栽培中,为避免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的发生,通常采用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由于砧木根系功能强大,能显著增强植株生长势,对根结线虫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4.8 药液灌根。发病初期可采用药液灌根的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株灌药250-500mL,隔7天灌1次,灌1-2次。定植后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每平方米用1mL 稀释成1000倍液灌根1-2次,第2次灌药需间隔10-15天。

4.9 生物防治。线虫必克为纯生物制剂,施用后无残留,特别适合无公害黄瓜生产。每667m2可在苗期用线虫必克0.5kg与营养土混匀后施用。在成株期,每667m2用线虫必克1-1.5kg与适当厩肥或干细土混匀后施入土中,防治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菜农线虫病病株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