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养猪2009之: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疾病流行分析与总结

2010-08-04周绪斌周克钢雷健良鄢长瑞王士祥阮志勇欧阳宽忠杨雄华贾彦涛秦云

猪业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野毒种猪规模化

周绪斌,周克钢,雷健良,鄢长瑞,王士祥,李 聪,栗 娟,阮志勇,铁 军,欧阳宽忠,杨雄华,贾彦涛,秦云

(海博莱生物大药厂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086)

2009年对于中国养猪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养猪成本上升,公众对环保问题和肉品卫生安全越来越关注,养殖模式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型集团化养殖公司急速扩张壮大,专业化养猪人才紧缺,健康、绿色养猪逐渐列入议事日程。

在中国养猪产业的转型过程中,猪群健康始终是无法摆脱的瓶颈,疾病始终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在品种、营养、设备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大环境下,为何我国种猪的生产力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疾病终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由于我国独特的养殖环境和特点,规模化猪场的疾病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疾病种类繁多,病原变异快,多病原混合感染,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忽视环境卫生水平,生物安全水平不足,动物保健品市场混乱,专业化诊断服务机构和人才的欠缺,使得疾病问题始终困扰规模猪场。

本文利用2009年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疾病动态进行总结,重点是以广东、山东、河北、浙江、辽宁等省规模化猪场检测和诊断结果案例,对血清学和病原学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主要疫病的流行动态,为规模化猪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1 蓝耳病的仍然是我国猪群的第一号威胁性疫病

1.1 蓝耳病非免疫场PRRSV抗体动态与分析

通过横断面采样的方法,分别检测猪场后备以及1-2胎的青年母猪和4、7、10、13、16、20、24周龄生长育肥猪血清,通过ELISA方法(CIVTEST SUIS PRRS ELISA,HIPRA)监测血清抗体滴度,计算每个组的平均值,即可以了解猪场的血清学转化动态。

需要指出的是,PRRSV ELISA抗体并不代表保护水平,目前常用的检测试剂盒中,IDEXX主要是检测核蛋白抗体,试验盒主要是检测全病毒抗体(主要是核蛋白),但是抗体检测对于判断种猪的状态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仔猪未接种疫苗的猪群,所以PRRSV ELISA抗体一方面可以了解种猪群是否全部接触过PRRS病毒,而对于生长育肥猪,则可以通过抗体转化时间的分析来了解猪场病毒循环的阶段与时间,从而有效指导猪场疫病的防控。

图1显示了来自山东省5个规模化猪场的PRRSV血清学变化动态,这5个场仔猪都未使用PRRSV疫苗,但是种猪都注射过疫苗。因此,生长猪的血清学转化能反应出仔猪的感染动态,因为随着母源抗体下降,PRRSV抗体值在7-13周降到最低,这说明这些猪场在保育后期和育肥前期发生感染,这也符合当前猪场感染的常见规律,有趣的是A2场,生长育肥猪全部为阴性,这一点从后备猪为阴性即可看到,而1-2胎的血清学阳性很可能是之前感染的结果,而并不存在病毒循环,也就是说,A2场接近于一个PRRS净化场。在目前的环境下,能保持生长猪群全部为阴性是非常少见的,猪群的生长成绩也非常优秀,而其他绝大多数猪场在16周时即已经100%感染。

图1 山东省5个仔猪未免疫PRRSV疫苗猪场PRRSV血清学变化动态抗体滴度为各阶段猪群ELISA抗体平均值(>20为阳性,CIVTEST SUIS PRRS ELISA, HIPRA)。

图2显示来自浙江省的3个规模化猪场PRRSV血清学动态,这3个场种猪和仔猪都未使用任何PRRSV疫苗。分析可以看出,种猪,包括后备和1-2胎母猪都为阳性,表明所有猪群都接触过PRRS病毒,如果猪群中所有母猪都接触了猪场流行毒株,最终猪群将建立免疫力,从而切断病毒循环。因此,这3个猪场的种猪都是稳定的,这也是蓝耳病控制非常重要的环节。3个猪场仔猪都存在较高的母源抗体,到10-13周龄仔猪抗体水平降到临界值以下,这也说明这3个猪场在10-13周龄前生长猪基本不存在病毒循环,也就是说不存在母猪-仔猪的病毒传播。有趣的是B1和B2场,13-16周存在明显的血清学转化,这种感染明显来自老龄生长育肥猪,但是20周龄时血清学为阴性,这是由于我们的采样是采用横断面采样方法。因此,造成这种结果是批次采样的差异,这也说明猪群中存在阳性和阴性的“亚群”,病毒在这些亚群间缓慢循环,这一方面说明,猪场稳定好种群可以保证培育健康无感染的哺乳和保育仔猪,另一方面说明流程管理在PRRS控制中至关重要,这对于切断病毒从老龄育肥猪向低龄猪传播非常重要。

1.2 PRRSV免疫场血清学抗体变化动态

针对当前PRRS的感染压力,多数猪场(>80%)都在仔猪阶段使用了不同厂家生产的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免疫程序多数是在2-3周龄注射一次,由于蓝耳病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因此,疫苗的效果在不同猪场也千差万别,部分猪场效果明显,部分猪场用与不用差异不大,有些猪场应用疫苗甚至不太理想。这首先取决于疫苗毒株与田间感染毒株间的交叉保护作用;第二,取决于猪群的免疫状态;第三,取决于猪群的继发感染和管理水平;最后也与疫苗使用的时机相关。

注射疫苗后,不同猪场的血清学转化时间和水平也有很大差异,使用不同的疫苗差异也较大,但无一例外,使用疫苗并不能阻止田间感染的发生。

图3显示来自山东省的5个仔猪免疫PRRSV疫苗猪场PRRSV血清学变化动态,在2周龄注射PRRSV弱毒活疫苗后,4周龄抗体并未持续下降,维持到10-13周,但是在13周后能观察到血清学转化,这很可能是田间感染和疫苗注射的综合反应,当然确切的感染状况还有赖于其他的检测方法,比如可以通过RT-PCR等方法确定是否存在病毒循环。

图4显示的是山东省10个注射另一种PRRSV弱毒疫苗猪场的血清学变化动态,其结果与图3中结果部分类似,有趣的是在2-3周龄注射疫苗并未检测到非常明显的血清学转化,而多数猪场在7-10周出现明显的血清学转化,甚至有猪场到16周才出现血清学转化,这种延迟的血清学转化很明显是田间感染的结果。更有趣的是,有部分猪场检测不到血清学转化,具体的原因还不太清楚,一方面可能是检测试剂盒的差异,即检测抗原与疫苗抗原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可能是疫苗注射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图2 浙江省3个未免疫PRRSV疫苗猪场PRRSV血清学变化动态。抗体滴度为各阶段猪群ELISA抗体平均值(>20为阳性,CIVTEST SUIS PRRS ELISA, HIPRA)。

图3 山东省5个仔猪免疫PRRSV疫苗猪场PRRSV血清学变化动态。抗体滴度为各阶段猪群ELISA抗体平均值(>20为阳性,CIVTEST SUIS PRRS ELISA, HIPRA),红色箭头代表疫苗注射时间,蓝色箭头指示可能的感染时间。

图4 山东省10个仔猪免疫PRRSV疫苗(H)猪场PRRSV血清学变化动态。抗体滴度为各阶段猪群ELISA抗体平均值(>20为阳性,CIVTEST SUIS PRRS ELISA, HIPRA)。

1.3 蓝耳病的控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蓝耳病的防控仍然是当前规模化猪场的难题,国外同样如此,最重要的原因是PRRSV仍然是个“神秘的”病毒,虽然美国等开始采用过滤器来阻止病毒传播获得了成功,国内也有部分种猪场PRRS净化卓有成效,但PRRS仍将是养猪业的重要威胁。

准确的诊断是蓝耳病和其他所有疫病控制的前提,没有诊断就没有防控,包括血清学监测和病毒病原的分析和鉴定。

图5 E1猪场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率分布

图6 E2猪场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率分布

图7 E3猪场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率分布

在这其中,管理与流程的控制尤为重要,通过以上23个猪场的分析,几乎所有的猪场都存在病毒循环,无论是否用苗,也有极个别猪场,未使用任何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循环,这些猪场的管理水平和流程控制都非常严格和正规。当然疫苗的应用尤其是弱毒活疫苗的确对于减轻病毒血症,降低排毒,减轻临床症状和经济损失有帮助,但不要指望冰箱里会有“万能的金钥匙”,疫苗的应用必须结合生产管理。

当前猪场PRRSV从育肥猪感染保育猪和新转群育肥猪是最常见的方式。因此,多点式的生产将极其有效切断病毒循环,这也是温氏、正大等大型养猪公司采用多点式生产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后备猪的管理是保持种猪稳定的重要环节,没有培育好后备猪,就谈不上种群的稳定。最后,继发感染的控制对降低PRRSV感染的损失也相当重要,控制好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将明显改善猪群的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效率。

2 伪狂犬-净化是大势所趋

2.1 伪狂犬净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伪狂犬病(Aujeszky’s disease,Pseudorabies)是当前我国猪场一种主要病毒性疾病,给感染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伪狂犬病与蓝耳病和猪瘟等病毒性感染在猪群的持续存在也是当前我国猪场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对种猪场来说,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野毒呈阳性对于品牌和种猪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猪肉出口和种猪的销售。高效“标记”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和配套的gEELISA方法出现,为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目前欧盟大多数国家以及北美都已经成功净化了伪狂犬病,国内也有近一半的规模化猪场伪狂犬净化取得成功,这充分表明通过高效疫苗的强化免疫、科学而持续监测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在我国部分猪场、地区、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净化伪狂犬病完全具备可行性。

2.2 当前伪狂犬病在规模化猪场的常见流行动态与案例分析

结果海博莱实验室2009年的检测结果,以3个猪场为例,分析伪狂犬病的流行规律。

图5所示E1猪场在当前非常多见,具体表现为部分公猪带毒,这会导致病毒通过配种过程感染母猪。此外,老龄母猪阳性率比较高,而新母猪未受感染,通常4周龄和7周龄的野毒来自母源抗体的可能性比较大,而由于仔猪的免疫水平不足,导致育肥后期感染。因此,24周龄时检测到野毒抗体,这也是很多猪场重视母猪,忽视仔猪免疫的结果,部分猪场只免母猪,不免仔猪,或者种猪用高质量疫苗,仔猪用普通疫苗,这往往导致仔猪的免疫力不足,在10-13周母源抗体消失后,庞大的生长育肥猪群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育肥猪感染一方面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另一方面如果从后期选后备猪的话,将面临较大风险,容易在猪场形成育肥猪-后备猪的感染循环。

图6所示的E2猪场是一个野毒阳性率非常高的猪场,种猪的阳性率近60%,说明种猪面临极大的感染压力。因此,猪场存在繁殖障碍问题,公猪的阳性率也非常高,唯一可喜的是后备猪经过挑选,基本上为阴性,但是这些阴性的后备猪也面临着来自经产母猪和公猪感染的风险。这种猪场伪狂犬控制与净化的过程就比较复杂一些。

图7所示的E3猪场,伪狂犬野毒的阳性率就比较低,而且主要集中在高龄母猪,13周龄的阳性很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为其13周龄以后未能检测到野毒抗体。这种猪场能够有效地切断病毒循环,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也比较容易实现,只需要将老龄母猪淘汰即可,所花的代价也相对较低。

2.3 通过高质量的疫苗强化免疫可有效控制伪狂犬野毒感染

免疫猪被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后,通常野毒不能透过胎盘感染胎儿,仅能侵袭猪只的上呼吸道组织,免疫猪野毒排毒量大大减少,至少比非免疫猪少1 000倍以上,排毒期也可缩短4-7倍(《猪病学》第八版)。但是,感染的猪伪狂犬病野毒可以在三叉神经节等神经组织中潜伏,且当猪只受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活化时繁殖和排毒。这是免疫猪群中猪伪狂病野毒感染持续高水平阳性率的根本原因。但是,要想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就一定要设法预防或减少野毒的潜伏感染,净化伪狂犬病对于疫苗的选择非常关键,采用高效的伪狂犬疫苗对仔猪进行强化免疫可有效的降低猪场的野毒阳性率,这是因为高效疫苗的应用使带毒种猪排毒量和排毒时间减少,而后备猪的免疫又加强了猪群的主动免疫力,通过猪群的胎次更新,从而有效地降低猪群的野毒感染。

图8所示的为某大型规模化猪场通过强化免疫海博莱伪狂犬疫苗(AUSKIPRA-GN),种猪一年4次普免,后备猪在配种前间隔一个月免2次,仔猪在滴鼻的基础上于70日龄再注射1次,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种猪的野毒感染阳性率由58.7%下降到26.7%,阳性率下降了近一半,由于加强了仔猪的免疫,从而切断了育肥猪的感染途径,种猪的免疫强度提高,使种群的感染压力明显下降,唯一不利的是阳性带毒公猪的存在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因此,需要采取果断措施淘汰更新阳性公猪。

3 猪瘟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3.1 猪瘟的威胁始终存在并与PRRSV形成混合感染,加重疫情

有关猪瘟的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令人奇怪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免疫仍没有彻底解决,近期甚至有卷土重来的势头,毫无疑问,在蓝耳病多毒株感染的状况下,如果再有猪瘟的存在,其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在2009年下半年的疫情中,很多猪场都由于PRRSV和猪瘟病毒的混合感染,导致保育猪、育肥猪甚至母猪的严重发病和死亡(图9),经过RT-PCR检测,无一例外都同时检测到PRRSV包括高致病性PRRSV和猪瘟病毒(图11,图12)。

3.2 部分猪场猪瘟抗体监测结果总结

我们应用ELISA方法(CIVTEST SUIS HC/PPC, HIPRA),对部分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进行了监测,现将河北省15个规模化猪场各阶段猪瘟抗体结果总结如图12和图13所示。

从这15个猪场猪瘟抗体结果看来,除1个猪场种猪出现令人奇怪的结果外,几乎所有猪场猪瘟抗体都在临界值以上。由于所有的猪场都注射了猪瘟疫苗,而ELISA抗体无法区分疫苗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抗体的监测只能作为评估疫苗免疫执行情况与反应性的一个参考,并不代表保护水平和诊断的依据。

将这15个猪场各阶段的抗体值取平均值,发现在种猪群有一种奇怪的趋势,即母猪的胎次越高,抗体水平越低,尤其是在6胎次以上的母猪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连续几年的监测中都注意到这种现象,其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一种可能性是老龄母猪存在持续感染,导致免疫耐受,进而对疫苗注射无应答,我们曾经跟踪分析这种抗体阴性母猪的后代,发现其仔猪也有可能对疫苗免疫无应答,带毒的可能性比较大;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母猪多次大剂量疫苗注射造成的免疫系统损伤;第三种原因是疫苗质量的原因,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猪瘟疫苗,然而其质量的稳定与可靠性却始终难以令人满意,多数厂家陷于脾淋苗、细胞苗、组织苗的炒作,其实真正的是要下功夫提高疫苗的品质,提高原材料的质量,稳定疫苗病毒的代次,免疫原性,提升生产工艺。作者也相信,猪瘟疫苗仍大有提升的余地,大规模传代细胞生产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疫苗的批次稳定性与质量的可靠性,而对于养猪生产单位来说,只要有真正质量可靠、品质稳定、服务一流、质高价高的猪瘟疫苗,猪场是不在乎花大价钱采购,这种疫苗的出现将是养猪产业的福音。

图8 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控制进展。通过高质量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AUSKIPRA-GN)强化免疫,种猪一年4次普免,后备猪配种前免2次,仔猪在初生期滴鼻免疫并在70日龄再肌肉注射1次,野毒阳性率由2008年11月58.7%下降到2009年4月的26.7%。

图9 猪瘟和PRRSV混合感染导致严重的疫情和病变。

图10 发病猪病原RT-PCR检测结果。1. 分子量标准;2.3.4:经典PRRSV,2,样品1,3:样品2,4,阳性对照;5.6.7: 高致病性PRRSV,5:样品1,6:样品2,7:阳性对照

图11 猪瘟病毒RTPCR检测结果。1. 分子量标准;2. 样品1;3.样品2;4. 阳性对照

图12 河北省15个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监测结果

4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当普遍,成为PRDC的常在因素

猪呼吸系统疾病还是当前猪场的主要形式,为多病原感染,诊断难,治疗难,经济损失大,这其中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喘气病是PRDC的核心病原,由此引起的肺部病变严重影响猪群生产性能,降低日增重,使得饲料转化率变差,由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同猪场感染压力明显不同,以下以北方的河北省和南方的广东省两个非免疫为例分析感染动态。采用ESLIA方法(Oxoid)监测抗体,计算感染的阳性率。

河北省某猪场监测结果(图14)表明,种猪几乎都感染了肺炎支原体,胎次越高,阳性越低,这可能是因为种猪接触过病原产生了免疫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逐渐消失,但是仔猪在生长育肥阶段感染率较高,13周龄监测到血清学转化,实际上感染的时间可能在7-9周,即保育后期。因此,与PRRSV的循环时间重叠,会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猪场非常有必要在早期进行疫苗免疫以建立主动免疫力。

而图14显示的广东某猪场肺炎支原体压力非常高,70 d后感染率即接近100%。因此,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在这种猪场,更有必要在7 d和21 d免疫两次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同时由于母猪的带菌率较高,也有必要结合仔猪使用枝原净来降低种猪的感染水平,减少排菌量。

图13 河北省15个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的平均值

图14 河北省某猪场猪群肺炎支原体抗体监测结果

图15 广东省某猪场猪群肺炎支原体抗体监测结果

5 猪病的防控最关键是理念的更新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以上通过2009年对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监测结果的系统分析,了解了当前猪场主要疫病和流行动态,综合表明当前猪场疫病的复杂性,但对于猪场来说,抓住疫病防控的关键点才能找到应对之策,管理第一位,疫病防重于治。如果猪场场长和兽医钻在猪病和药堆里无法自拔的话,猪病会让猪场束手无策,健康养殖的前提还是猪场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的改善,兽医工作的重点是疫病的预防和流程的管理而不是忙于打针,猪病复杂的猪场往往都是管理漏洞较多的猪场,要想解决猪病先要解决猪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思想问题和理念,只有给猪群创造适宜的环境,平衡的营养,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结合专业化的实验室监测体系,从而保证猪场健康生产,也促进我国养猪业和谐发展。

(感谢丁永平、熊增祥、孙书林、董建国、魏可峰、张伟生、侯钢、张京利、朱维彬、杨萍、刘立一、刘洪生、刘少球、彭培新、胡秋成、朱艺平、苗宝奇、张德明等同志在血清样品和猪场信息采集中提供的支持)。

猜你喜欢

野毒种猪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