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整合要素资源 大力提升发展能力

2010-08-03湖州市人民政府湖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浙江经济 2010年2期
关键词:湖州开发区土地

文/湖州市人民政府 湖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根 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提升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要求,湖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合资源、提升产业和创新体制为目标,结合湖州实际情况,2008年下半年确定湖州经济开发区为全市开发区(园区)试点单位。一年多来整合提升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

健全组织,确定试点,编制方案。湖州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一起研究建立了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协调小组,确定湖州经济开发区为湖州市整合提升的试点单位。根据《浙江省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结合湖州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按照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确定就近整合和异地整合相结合的模式,即制定了以湖州经济开发区现有区块为中心,就近就地向康山分区拓展的工作方案,异地向东部新区工业区块拓展的工作方案,基本达到了优化市域经济空间布局、强化经济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促使要素资源向开发区倾斜、优势产业向开发区集聚的目的。

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拓展空间。坚持规划先行和力求土地、城建、产业布局“三规合一”的原则,按照目前发展需要和开发建设时序,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按照集聚、整合、规范、有序的要求,积极调整修编相关规划。在这次全省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试点工作中,湖州经济开发区近期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增加了12.1平方公里。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聚发展。着眼未来5-10年的发展,依据《湖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导向暂行规定》,积极完善《湖州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2006-2010)》,重点按照优势互补、集聚集约的原则对各大分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就近拓展的康山分区A1区块,依托与紧邻的开发区A区块在基础设施上的充分共享和优势互补,重点集聚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异地整合的东部新区B区块,依托与城市中心区紧密相连,区域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已经比较完善的优势,重点集聚“三电板块”、金属材料及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同时,以产业布局的优化为主导,以产业平台的拓展为契机,加大招商选资、引才的工作力度。2008年以来,湖州开发区“三区一中心”等核心平台的产业招商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累计新招项目61个,80%都是四大类重点培育的产业,东部新区平台积极吸引了三一重工、新长宁多媒体产业园等“大好高”项目落户,促进了开发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利用效率。把大开发、大建设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机结合,努力推进土地效益的合理化、效率最大化。一是切实加大土地回购、置换、调整的力度。按照“尊重历史、分类指导、依法处置”的原则,多措并举,着力加强土地清理整顿工作。目前已累计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2350余亩,有效缓解了土地供给紧张与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矛盾。通过土地回购、置换、调整,使得上药光能、奥普兰医科电子、天蓝太阳能等18个项目得以落地,仅2009年上半年新安排项目7个。二是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积极对园区道路宽度、河边绿地布局等进行规划调整,有序推进“退二进三”地块开发。2008年以来,重点实施了湖州监狱、驾考中心和中铁十六局等单位整体迁建“交钥匙”工程,总投资3.6亿元。

创新安置方式,推进和谐发展。全面推行农户拆迁公寓化安置方式。2008年下半年以来,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型农民公寓化安置社区3个,约10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安置人口22000余人,将比原来农民自建方式节省土地620亩,并有效腾出原农民宅基地2400亩左右。仅2009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并完成安置的西南分区32万平方米“清河嘉园”社区,可节省土地300余亩,腾出原农民宅基地900多亩。妥善处理被征地农民的安居问题,对于顺利推进开发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整合提升的“三个结合”

我们在试点工作的实践中感到,全面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区整合提升的工作要求,要注重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要把整合提升与谋划发展相结合。加快开发区整合提升,既是当前开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开发区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以整合提升为契机,积极谋划加快开发区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路径。对湖州开发区来说,在发展方向上,就是要立足湖州开发区具有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的双重特点,始终按照产业集聚的核心区、自主创新的主导区、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和统筹城乡的示范区要求,着力把湖州开发区建设成为综合性、多功能产业园区和生态型现代新城有机融合的“一流园区、现代新城”。在发展路径上,就是要围绕经济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两大主要任务,聚焦十分有限的资源、要素和力量,坚持走“产业高新化发展、资源集约化利用、社会和谐化构建”之道路,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城市经济。

二是要把拓展空间和集约用地相结合。整合提升工作的目的之一是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拓展空间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最大化的双重目的。在当前特殊的发展时期,开发区承担着“大规划、大开发、大建设”的重任,不加快发展将是死路一条,但发展空间受限、土地资源紧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且日趋加剧。事实说明,依法规范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是开发区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牢固树立“抓土地工作就是抓经济发展,保护土地资源就是保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自觉增强保护国土资源、规范土地使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强化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当前,湖州经济开发区用地秩序更加规范,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得到杜绝。土地低效利用问题得到改进,产业提升步伐逐步加快,土地要素对开发区的“瓶颈制约”正在逐渐转化成“助推效应”。

三是要把开发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在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落实在认识上、体现在决策上、落实在行动上,珍重民心、珍惜民力、珍视民利。2008年,湖州经济开发区发放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9.06万元,实施物价补贴和医疗救助资金62.72万元。2009年用于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资金超过12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支出超过7000万元。

深化整合提升的举措

深化体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要以整合提升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确保湖州开发区管委会在整合提升的区域内,充分享有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配置资源等权限,实现区域效益最大化。同时,在管理机制上,要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不断健全“小政府、大服务”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程代理、项目推进的企业服务机制,进一步理顺财政管理、税收征管的财税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风投、创投、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创新市场化运作、资本化运行的开发建设机制。

加快平台建设,增强发展能力。要紧紧把牢“一流园区、现代新城”的定位,继续推进以“新九通一平”为核心的平台功能建设,启动就近拓展区域(康山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开发区南北两翼的基础框架进一步拓展、配套进一步优化、功能进一步完善,承载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产业与城市逐步走上共融、互动的良性发展阶段,实现从依托中心城市向服务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要把强化骨干路网的支撑功能、整合片区间的交通组织和基础配套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增强各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功能叠加效应。同时,扎实推进开发区园区环境整治提升和西南分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真正实现由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式利用、内涵式发展转变。

狠抓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层次。整合提升为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构筑了大平台。下一步,要进一步突出项目这个龙头,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高新化提升、规模化集聚”战略,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性强的“大好高”项目,着力提升重点产业的集聚度,拉长上下游产业链,向价值链两端拓展。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资本嫁接、入股、并购等模式,鼓励、引导区内企业在原有土地基础上增资扩股,吸引战略投资,提高集约用地水平。总体上,要坚持规划导向、政策激励、开放带动、集群发展,加快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特色明显、相互关联、科技领先、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湖州开发区土地
我爱这土地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湖州练市小学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