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008年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

2010-07-29梅海权罗艳梅

中国药业 2010年15期
关键词:降糖药口服门诊

梅海权,罗艳梅,张 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药剂科,重庆 400020)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报告显示,全世界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且发病率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2]。在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而口服降糖药是其首选药物。在此,笔者分析我院2008年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军字一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年全年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有关数据。依据第16版《新编药物学》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限定日剂量(DDD)是指药物应用于成人主要适应证的每人每天平均剂量,依据WHO推荐剂量、第16版《新编药物学》及文献中推荐的剂量、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综合确定。用药频度(DDDs)主要反映药物动态和用药结构的变化,DDDs=药品消耗总量/该药的DDD值。日均费用(DDC)药品总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通过比较DDC和DDDs,可选出性价比较高的药物。药物利用指数(DUI)=该药的DDDs/用药总天数,可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DUI值越接近1,表明该药的使用剂量越合理。

2 结果

我院2008年门诊糖尿病患者使用的口服降糖药总销售金额为708401元,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3 分析与讨论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7种,2008年其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格列美脲、罗格列酮、阿卡波糖,DDDs排序居前4位的是格列美脲、罗格列酮、格列齐特、二甲双胍,表明这些药物已成为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口服降糖药;7种口服降糖药的DUI值均小于1.0,说明医生的日处方剂量低于DDD,使用剂量比较合理。阿卡波糖的DDC值较高,应适当控制,合理使用。

表1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表2 各种口服降糖药利用情况统计

磺酰脲类是目前应用品种比较多的一类口服降糖药,我院有3个品种,均为第2代磺脲类降糖药。该类药的降糖机制主要是选择性地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并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临床选择口服降糖药时,主要依据各药的排泄途径、作用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进行选择。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的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存在差异,但经剂量调整后,降糖效果均比较理想。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的使用量较大,格列美脲的DDC较低,是较经济的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药物的应用比较安全,严重不良反应较少,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老人及进食少的患者容易发生。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治疗剂量应因人而异,根据定期测量尿糖和血糖水平适时调整用药剂量。

二甲双胍是临床应用最广且较经济的双胍类药物,在我院应用也较广泛。二甲双胍口服后吸收率50%,降糖作用可持续8 h且相对缓和,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对肥胖和非肥胖患者均有效,是肥胖症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二甲双胍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不宜空腹服用,因此临床上多使用肠溶片剂型或缓释胶囊剂型,可明显减少此副作用。对单用磺脲类药物不能获得满意控制血糖者,联用二甲双胍可获得满意疗效。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是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可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减少并延缓吸收,具有降低餐后高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浓度的作用,血浆半衰期(t1/2)约为2.8 h,可用于1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口服剂量需个体化,宜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量,于进餐前即刻吞服或与第一口主食一起咀嚼吞服。单用该类药物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3]。由表2可见,阿卡波糖的DDC值最高,应适当控制,合理使用。

促胰岛素分泌剂那格列奈为氨基酸衍生物,是新型的短效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可通过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快速降低,此作用依赖于胰岛中有功能的β细胞。那格列奈口服吸收快,30 min内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1 h内药物浓度达峰值,作用时间持续3~4 h。那格列奈通过肝脏分解代谢,代谢产物通过胆道排泄,只有8% 的剂量经泌尿系统排泄,肾功能不全或肾损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罗格列酮是我院临床常用胰岛素增敏剂,在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较普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亦有降低作用。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9%,达峰时间(tmax)为1 h,t1/2约为3~4 h,进食对吸收总量无明显影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该药临床主要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对肥胖者效果显著,禁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罗格列酮无论单用还是与磺脲类或双胍类联用,都可持久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细胞功能[4]。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应强调个体化用药,应根据患者本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合理选药、实时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水平。目前,糖尿病还无法根治,因此患者需要长期用药。由我院2008年门诊用药情况来看,有些降糖药的DDC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应适当限制、合理使用。同时,广大医药科研工作者应加快研发一些质优价廉的新药品,以满足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

[3]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76.

[4]Gomez-Perez FJ,Fanghanel-Salmon G,Antonio-Barbosa J,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siglitazone plus met-formin in mexcans with type2 diabetes[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2,18(2):127.

猜你喜欢

降糖药口服门诊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门诊支付之变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