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的难题

2010-07-27潘仕勋

出版广角 2010年7期
关键词:冠词书名标点符号

潘仕勋

何为“不错的翻译”呢?我觉得答案应该是,译文必须符合该书原作者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正如上文所说,要做好翻译,必须了解目标读者是谁,什么样的文字适合他们。和所有出版中的问题一样,这个问题也可以简化成: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我是说着两种语言长大的: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后来我又学会了好几种其他语言,水平有高有低。所以我可以比較肯定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翻译不是一门科学,最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艺术形式。

既然英语是世界上为数最多的人希望学习的语言,我们就从英语说起好了。英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拥有大量词汇,此外有几个英文词汇还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就连“mean”(意义)这个词,也有至少五种意思:包括形容词“卑鄙的”、“吝啬的”、“平均的”,以及动词“意欲、打算”和“哀叹、悲诉”。如此说来,在将一门外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因为用词不当而导致句子表错情、达错意,有时原作者为达到幽默的效果而故意一语双关,但有时也会犯很低级的错误,令人非常难堪!

除词汇之外,用正确的词语组合成地道的短语和成语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的意思是,有些词可以很好地搭配在一起,形成地道的日常用语,而另一些词语虽然意思差别不大,组合在一起却相当别扭。举例来说,“thinkingoutside the box”是一个英语成语,直译是“跳出思想的框框”,意为“打破常规”;但是如果你把它换成“thinkingoutside the package”,就成了“跳出思想的包袱”,难免令人不知所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不过如果手头有一本《剑桥成语词典》,许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第三是语法的问题,这是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的一个特点。这些语系各自都有一整套严格定义的规则,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现代人在使用这些语言进行日常交流时仍然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尽管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经意说出的语言竟隐含了如此复杂的语法结构。与此相反,汉语却很少使用英语中的那些语法规则,因此,有时会很难理解语法结构的不同造成的微妙差异。例如,英语中“the”或者“a/an”的用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通常人们在说话时都会使用这些冠词,但有时不用;使用冠词时,短语的含义非常具体,而去掉冠词之后,意义就会变得笼统得多。问题在于,汉语和斯瓦希里语等语言中并没有和英语中的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直接对应的助词,因此,使用那些语言的人在将自己的语言翻译成英语时,往往会忘记冠词的问题。从而造成译文意义上的差别。

还有标点符号的问题!绝不能够低估逗号的作用。林恩·特拉斯(LyrmeTruss)写过一部关于标点符号的好书,书名叫做Eats,Shoots&Leaves,直译成中文,就是《吃饭,开枪,然后离开》。如果不用逗号,标题就成了Eats Shoots&[eaves,直译成中文,就是《啃噬嫩芽和竹叶》。书名意义完全不同。第一个书名的意思可能是一个持枪歹徒走进饭馆,吃了一顿饭,开枪打死了某人,随后离开现场——他做了三个动作:吃、射、走!而第二个书名可能是指熊猫的饮食习惯:熊猫以噬咬植物的嫩芽和竹叶为生。由此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逗号,用与不用,短语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英语语言的标点符号有着非常具体详尽的规则,不过事实上,只须一些实际应用,这些都是很容易掌握的。可惜的是,如今的英语学校多半拈轻怕重,不肯教给孩子们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令孩子们真的“不知句读”了。

那么,假设我们在翻译之前,掌握了上述所有语言技巧,下一个问题恐怕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是否有单一的一种目标语言版本可供使用。当然,英语分为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世界各个地方,人们都会以不同方式教授这两种英语。不过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英语一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加拿大英语、中国英语,等等——它们都应被看作英语语言的合理存在形式。

香港学者柯安竹(Andy Kirkpatrick)在他的著作《世界英语》(The World'sEnglishes)中讨论了这些不同国家使用的不同形式的英语。他认为,所有这些国家的英语都应得到认可,因为在某种特定文化背景中,它们都是可以理解的。那是否意味着,在将一部汉语著作翻译成英语时,无论使用哪一种版本都是可以接受的呢?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你的目标读者是谁。印度作家拉迦·拉奥(Raja Rao)经常用带有浓重印度腔的英语写书,但他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展现印度人的说话方式。同样,亚历山大·麦考一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Smith)在他以博茨瓦纳为背景的几部小说中,使用的也是典型的非洲英语,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们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所以我要说,所有这些版本都有其合理的使用方式,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管这些语言如何充满魅力且趣味无穷,仍然可能会让人很恼火。

然而,这个问题重要吗?翻译的好坏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我看来,为了突出某些类型文本的可信度,翻译质量的重要性绝对不能低估,学术和商务书籍尤其如此。就通俗文学来说,翻译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不过所有翻译文学作品都必须遵守一个黄金法则,那就是使用的英语不应该太复杂,那会让读者看不懂。我曾经在许多场合看到过各种学术书稿,虽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书稿措辞准确、句法得当,但其文字实在估屈聱牙,令普通智力水平的读者感到费解。所以,和许多人一样,我也往往根本读不懂那些文本,甚至连书名都让我觉得身坠五里云雾!

那么,何为“不错的翻译”呢?我觉得答案应该是,译文必须符合该书原作者所要达到的特定且的。正如上文所说,要做好翻译,必须了解目标读者是谁,什么样的文字适合他们。和所有出版中的问题一样,这个问题也可以简化成: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样优秀的译者,营造翻译艺术的典范呢?全球各地的大学中会有些这样的人才,也有些专业翻译可以担此重任,但是我怀疑其中能够以翻译书籍作为毕生事业的人凤毛麟角。即使有这样的人,他们工作的领域也不一定合适,就是说,科技领域的译者不一定适合翻译历史书籍。那么,或许我们应该到联合国之类的国际组织中去找一找?也许吧,不过注意,我们这里找的是笔译工作者而不是口译译员。此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业:口译译员只负责用目标语种来传达说话者的思想,而不用精准地复制它们所使用的文字。这种工作只须传达意义,因而有时我们精心选择的文字会被全然不同的概念所取代。而在翻译学术作者字斟句酌的著作文本时,是切不可随意替换概念的!

本文通篇指出了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易犯的错误,下文我也要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我最近有几次请人将汉语著作翻译成英文,由此我发现,我们可以通过两种做法来避免这些难题:首先,找到一个真正双语的人来做翻译,就是说他,她在成长过程中同时说两种语言,而不是在后来学习了其中一种语言;第二,如果必要的话,可以找两位译者来合作翻译,第一位译者的母语是汉语,可以确保充分理解汉字的含义,第二位译者的任务则是润色英文。显然,上述第二种解决方案的问题在于,它会大大提高成本,但是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够确保最终读者拿到的书籍语言准确、风格规范,这是最终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如果通不过这道关,日后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猜你喜欢

冠词书名标点符号
冠词(一)
有无冠词 意义大不同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冠词讲与练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出书
完整的书名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