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与时代精神的体现

2010-07-17

山西建筑 2010年14期
关键词:卢浮宫码头利用

杜 雪

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时代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开放性,以及大众对建筑形式所体现的包容性,都深深的刺激了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进步和发展。建筑保护如同建筑的建立一样,是一种历史性的行为,用什么样的时代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建筑历史的保护和再利用,就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审视建筑和审视我们自身发展的历史。

1 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内涵

我们必须认识时代,才能认清什么是时代发展要求下的建筑保护与再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马丘比丘宪章》中对于建筑的保护是通过城市的设计和规划提出的,如何将建筑的保护和新城市建设进行更好的融合和利用,是这个时代对建筑保护工作的要求。人们认识到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同样懂得建筑产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是建筑生存的土壤,要想保护建筑,就要在保护建筑文化和历史的氛围下进行。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英国曾提出“风格性修复”与“反修复”的争论,这两种方法曾经在英国建筑保护过程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时代的发展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完全的保留或创造性的修复,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人们在这个时代里,要求能产生共鸣的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不懂得建筑历史的人,不会真正了解这些建筑的伟大和意义,更不能理解建筑所昭示的时代精神。

著名的马赛公寓是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柯布西耶的代表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显陈旧。现将公寓的电梯集中在一起便于为更多的住户服务;将复式两层或两个卧室进行改造。第三层开出一家柯布西耶旅馆,24间精巧客房保留原来建筑的风貌,成为柯式粉丝的“朝圣”之地。整个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标志建筑师的个人风采为主,体现建筑独特的社区精神。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对建筑师风格的表达,使这座公寓重新注入了新的生机。

2 当代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的建筑保护实践与时代精神的体现

2.1 英国码头区遗产保护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有着众多的码头仓储区。这些区域在二战后无情衰败乃至废弃,成为帝国衰败最直接的表征。自20世纪80年代后,英国政府积极推进城市复兴运动,从过去的大拆大建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筑遗产再利用为核心、小而灵活的城市更新模式。

英国的码头和港口众多,英国政府在对英国码头的保护和再利用的过程中,没有千篇一律的进行,而是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比如将20世纪70年代圣凯瑟琳码头改造为旅游码头,将大部分仓库和废旧建筑群夷平,留下烘托时代气氛的狄更斯酒吧、象牙楼等老建筑。整个地块盖旅馆、高档住宅和私人游艇中心,成为码头区重要的旅游景点。对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巴特勒码头,由于其地理位置不像凯瑟琳码头以中心水面为核心,形成居住餐饮和购物的复合空间,所以巴特勒码头沿泰晤士河长轴延展,构筑带状滨水景观,形成时尚码头。英国对码头区改造的成功,离不开优质的服务业和良好的居住社区的有序发展,因此在对建筑进行保护和再利用的同时,也必须加强保护区范围内文化素质的提升。

2.2 捷克国家尼德兰大厦

尼德兰大厦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处于两条大街交汇的转角处,周围云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政府为了城市的复兴,将尼德兰大厦的工程交给获得普列茨克大奖的美国建筑大师盖里。盖里在设计上虽然采用了解构主义的风格建筑,却在建筑的高度上与老建筑保持一致。同时建筑的色彩和质感的表象上,都与老建筑相协调。在这样的时代和建筑区环境中,重新塑造一个老建筑形式的尼德兰大厦是注定会遭人质疑的,新的材料和工艺也不允许现代的建筑师重新建造一个不合时宜的建筑。盖里的设计正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为这个城市的振兴注入了活力。

2.3 卢浮宫扩建工程

卢浮宫的扩建工程曾经饱受争议,经过时间的验证,已经成为法国人民的骄傲和卢浮宫的象征。这座建筑的落成是新旧建筑关系协调的成功典范,卢浮宫在扩建以前最大的问题是交通的混乱和人流的拥挤问题。卢浮宫的广场面积已经非常有限,要想解决采光和人流的交通拥挤问题,玻璃顶的设计是最符合需求的解决方案。为了同老建筑相协调,广场前的水晶金字塔高21.64 m,约为卢浮宫高度的2/3,在建筑的高度上与老建筑保持协调,在材料的质感上以烘托老建筑为主,这种尊重历史建筑的做法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满足了法国人的民族荣誉感。

2.4 上海新天地里弄保护

上海新天地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步行街。融合中西、结合新旧,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中国对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十分关注的,在现有的条件下,将老建筑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也是不断探索的问题,里弄是中国上海最传统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不仅体现建筑本身的风格和结构,而更重要的是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会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时代,在特定的背景下的文化内涵的所有记忆体现。

3 时代发展要求下的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的新技术能够为建筑保护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在建筑外立面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新技术发挥了令人惊喜的作用。在过去的岁月里这种技术是不可想象的。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模拟老材料在质感和结构上的效果,保护历史建筑的时间延续性。

对建筑最好的保护不是将建筑维护起来像个雕塑作品一样,而是让历史的建筑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尊重历史建筑本身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实际的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保持这一内涵不变,利用环境的氛围和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深入的改造。不要试图恢复绝对一致的东西,时代变了,人的想法也在改变,建筑的改造是文化上的传承,空间上的统一和时间上延续的整合体。建筑保护绝不是一个建筑的保护,被保护建筑的周边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的空间划分都是建筑保护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得益于人们对历史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外很多建筑保护工程在与时代发展的结合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这为我国的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了思想方面的参照,为更好的进行建筑保护和再利用工程提供了经验和依据。建筑是我们民族灵魂的结晶,只有在技术和科技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支持下,才能将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

[1] 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松茯.外国建筑历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过伟敏.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卢浮宫码头利用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前往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