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科技合作发展现代林业——2009年我省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2010-07-17供稿省林业厅科技处

浙江林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香榧林业科技

□供稿/省林业厅科技处

为实现以科技支撑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满足浙江林业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合作研究领域,2003年12月,省政府与中国林科院签订了《林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省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事关我省林业发展大局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以解决浙江现代林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经过省院双方5年的共同努力,第一轮协议已于2008年顺利实施完毕,并续签了第二期省院林业科技合作协议。通过合作,为我省森林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兴林富民工程和林业产业提升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新一轮的省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结合我省现代林业的发展实际,2009年重点在林产化工、支撑低碳经济发展、新品种引进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联合攻关和对上一轮合作项目的督查、考评,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立项机制 解决制约瓶颈

针对浙江林业产业对林产化工科技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中国林科院在林产化工方面创新能力较强的实际,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两次带领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专程赴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协商2009年省院林业科技合作攻关的主要内容、方式、投入等问题。经充分论证,确定设置“浙江省特色林化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项目,主要解决我省油茶深加工、香榧精油提取、新型胶粘剂开发、流态化活性炭等关键技术问题。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省院合作经费200万元,企业配套300万元。由省林科院、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亚林所和相关企业共同承担,有效地整合了省内外的科技资源,在共同研发中不但解决我省林化产品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帮助我省培养研发人才,共享科技资源,综合提高我省在林产化工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规范项目管理 完成项目验收

2009年初,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年度省级部门项目经费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要求,省林业厅在各项目承担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组织财务、业务专家对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省林科院等单位承担的科技合作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对完成合同计划并到期的17个省院林业科技合作项目,按照《管理办法》规定,联合中国林科院、省财政厅及时进行集中验收。17个项目共选育新品种(系)29个,繁育苗木85万株,建立试验示范林或示范区2万余亩,推广应用2.36万亩,培训3050多人次;发表论文60篇,培养研究生8名,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撰写技术规程或报告3个,开发新产品(设备)49个;项目实施期间新增产值700万元,新增利润400万元,新增利税144万元。项目绩效评价和项目验收显示,省院林业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支撑经济林产业发展,促进兴林富民。一是开展油茶、香榧、甜柿等我省主要经济品种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油茶品质性状变异研究及高产高油酸新品种筛选项目实施,筛选出油茶高油酸无性系12个,油酸含量在83%以上,试验林中2年已挂果;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65亩,保存育种材料220份;在青田、建德建成高品质油茶示范林480亩,成活率在94%以上;提出新品种规模化扩繁新技术,并在全省进行推广,有力地支撑了油茶产业发展。二是开展香榧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究,系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香榧早实丰产技术措施,选育出10个香榧优良单株,6个香榧良种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认定;提出香榧栽培管理模式,建成香榧示范基地100公顷,营建香榧无性系测定区、种质资源收集园和优良品种采穗圃17公顷,培育香榧良种苗木10余万株,并形成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香榧工作队伍,为做大做强我省香榧产业,实施香榧南扩提供技术储备与保障。

支撑竹木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升级。一是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引领我省林业产业发展。实施的竹醋液精制工艺及其产品应用技术研究,创新了精制方法,提出了精制工艺并建成2条年生产规模分别为360吨和100吨精制竹醋液的生产示范线;生产精制竹醋液410吨,合作研发竹醋液3系列共45个产品,新增产值350万元,利税144万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二是开展了低成本E0级胶合板的开发研究,解决了传统方法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并建立年产1万吨E0级胶粘剂生产示范线、年产1万立方米E0级胶合板生产示范线各1条,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经同类专家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在多家企业规模化应用。目前,已生产E0级胶1.2万吨,E0级胶合板12万立方米,实现产值8000万元,利润400万元。通过增加对林产品精深加工的科技支撑,促进了我省林业产业升级,为我省保持林业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技术支撑。

支撑生态建设,创建“森林浙江”。一是针对我省海岸线长、湿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杭州湾滨海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湿地环境与生物资源等研究,摸清杭州湾湿地资源本底,提出杭州湾海岸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湿地生态保护技术、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体系和湿地鸟类栖息地优化与重建技术等;建立试验示范区2处,面积120公顷;初步构建了杭州湾湿地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为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打好基础。二是以服务林业重点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为目的,开展木麻黄耐寒种质资源引种与选育。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木麻黄耐寒种质资源,选育出耐寒木麻黄种质资源4份,建立优良种质资源保存林1公顷,试验示范林10公顷,采穗圃0.3公顷,下一步将在沿海防护林工程全面推广。三是开展木荷生物防火和优质用材定向培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分别为浙北和浙南筛选出10个优良种源和20个优良家系,选择木荷优树370株,建立育种群体50亩,已保存优树无性系250个,建立种源和家系遗传测定等试验示范林20公顷;营建生物防火林带15公里以上,并在全省进行营建模式推广,为维护生态安全,加强省生物防火带林建设,提高森林品质提供了示范样板。

支撑新农村建设,建设舒适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一是开展生态景观林建设研究。在富阳市完成生态景观林的营建与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提出县(市)级生态景观林和绿化示范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方法;系统开展地带性观赏乔、灌树种选择和混交树种的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优选出平原和城市生态景观树种77种和山地生态景观树种45种;提出防护型、休闲型、经济型3类13种适合我省生态景观林构建和改造的优化模式及其关键技术,为我省生态景观林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二是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研究。提出整合农村面源污染、源头污染控制技术和迁移途径控制、水稻精准施肥及控制氮磷排放等技术,构建多重效益复合型村庄绿地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化处理;在试验区营建了由美国水紫树、纳塔栎、落羽杉等耐水湿树种和枫杨、桤木等乡土树种组成的复层结构河岸植被缓冲区,建立41.3公顷的示范区1个,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绿化、彩化、美化我省农村和活化水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示范,对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效管理项目及资金使用,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如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和省林科院不仅制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审核审批程序、项目实施考核办法等,而且成立了财务监督小组。通过各项举措,从制度上、监督机制上强化了科研人员“慎用钱”的理念,充分发挥财政经费的杠杆作用。

推广科技成果 加强科普宣传

2009年9月22日,省林业厅联合中国林科院、安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以“科技服务林改”为主题的第六届林业科技周。活动前,中国林科院整合了6个研究所科技力量,在江山市开展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工作。活动期间,全省11个市的分会场,紧紧围绕“科技服务林改”工作,针对当地林业科技需求的实际,开展扎扎实实的科技普及活动。据统计,全省共组织科技下乡250多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125次,培训林业经营者1.6万人次,印发资料3.4万份。通过科技周的科研成果展示、成果推介及技术培训,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意识,促进了林业科技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有效推进了科技支撑现代林业的发展。

省院合作是加快解决浙江现代化林业发展中的前瞻性问题、支撑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培养林业科技研发人才的有效途径。2010年,我们将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提升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认真扎实地实施好在研合作项目,力求早出成果,并进一步熟化、转化、推广已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强化项目监管为手段,进一步规范省院合作项目的管理和资金合作;以深化省院合作长效机制为目标,促进浙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香榧林业科技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 爸 和香榧
老爸和香榧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