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非实验性护理研究发展状况分析

2010-07-09夏春红李峥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9期
关键词:实验性论文资料

◆ 夏春红 李峥

21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关键靠科学研究来完善,从而加速了护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护理研究起步较晚,从目前对护理研究的回顾总结中可以看到,护理研究以非实验性研究及回顾总结为多,前瞻性研究较少[1]。21世纪是循证医学的世纪,循证护理实践迫切要求随机对照的实验性研究可为其提供高等级的研究证据,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的基础是为其提供病因假设的非实验性研究,因此适时对非实验性研究进行回顾,可以更好地为实验性研究寻找方向。科学研究的成果常以论文的形式通过专业期刊进行报告,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学者陆续对我国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进行分析[2],以探讨我国实验性护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但专门对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的较少。本研究将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2种主要核心期刊中的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旨在对中国大陆的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实验性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相关概念

1.1.1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是指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和处理的研究方法,常在完全自然状态下进行资料的收集,适用于对所研究的问题了解不多或该研究问题情况较复杂时选用[3]。本研究中包括描述性研究(包括简单描述性研究和比较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评价性研究、工具研究、汇总分析、二手资料分析、专家函询及需求评估。

1.1.2 护理科研论文

护理科研论文指按照护理科研设计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数据),并通过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后撰写的学术论文[4],本研究中护理科研论文特指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及资料分析过程的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

1.2 抽样依据及资料选取

本研究综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对护理类核心期刊的评定结果来选定期刊。2000-2006年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各年排名位于前2位者,即《中华护理杂志》和《实用护理杂志》(于2003年11月更名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0-1999年根据《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核心期刊,确定为《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及《护士进修杂志》,为了便于观察非实验性护理研究数量变化情况,将其与前面确定的2种核心期刊取合集,最终确定为《中华护理杂志》和《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从1990-2006年共468期。

1.3 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

1.3.1 抽样方法

主观抽样。按照上述依据抽取2种核心期刊,然后按照非实验性护理研究定义,由研究者从上述核心期刊中人工挑选符合标准的样本。

1.3.2 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类目系统,并对类目系统进行界定,以每篇入选的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中与本研究中的各类目系统含义相对应的内容(段落、句子或词组)作为分析单元,逐篇进行分析。

1.3.3 信度分析

在收集资料前,由研究者和另外一名护理专家对类目系统进行评判者间信度分析,各类目系统的评判者间信度系数均在0.9以上,信度较好。

1.3.4 资料收集

采用研究者自编的资料收集表格依次对各分析单元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分别记录在各类目系统中。

1.4 资料分析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Excel2003和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用频数、百分数和平均值描述各变量在类目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分布随时间变化情况(按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6年4个阶段统计各变量的时间阶段性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样本来源及时间分布

手工查阅2种期刊,共34卷,468期。其中,《中华护理杂志》1990-2006年共17卷,204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0-2006年共17卷,264期,漏查2期,故实际查阅期刊共466期。以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标准,从全部466期期刊中检出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2547篇,共占所分析期刊总载文量的14.1%。其占期刊总载文量的比例在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6年4个阶段的分布分别为:10.5% 、13.0%、15.7%、16.9%。

2.2 作者基本情况

2.2.1 第一作者身份特点

2.2.1.1 年龄:注明第一作者出生日期的论文共752篇(29.5%)。根据论文发表的时间以及第一作者的出生日期计算得出第一作者的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6岁,平均(38.9±7.0)岁,其中≤ 30岁 73人(9.7%),31~ 40岁 418人(55.6%),41~49岁211人(28.1%),≥50岁50人(6.6%)。

2.2.1.2 学历:注明第一作者学历的论文共873篇(34.3%),主要集中于2000-2004年及2005-2006年2个阶段(占99.5%)。其中,第一作者学历为中专的有35篇(4.0%),大专336篇(38.5%),本科339篇(38.8%),硕士157篇(18.0%),博士 6篇(0.7%)。在2005-2006年,第一作者学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博士的论文比例分别为0.6%、14.9%、48.9%、33.3%及2.3%。

2.2.2 合作者人数

在全部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中,无合作者的为539篇(21.2%),有合作者的为2008篇(78.8%),各阶段合作者分布情况见表1。

2.3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基/资金资助情况分析结果(表2)

2.4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研究主题分布情况(表3)

2.5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研究对象分析结果(表4)

2.6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抽样方法分析结果(表5)

2.7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样本量来源分析结果

在全部论文中,有2516篇交代了样本量,其中只有4篇交代了样本量是根据相关公式算出,其他绝大多数均未说明样本量的计算方法。

2.8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研究场所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将研究场所分为医院、学校、社区、家庭、实验室、其他及不详等,其具体分布见表6。

2.9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科研设计类型分析结果

根据本研究中对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定义,主要对表中所示的几种研究设计类型进行了分析,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7。

2.1 0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收集资料方法分析结果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以问卷法、生物医学测量法以及医疗护理记录为主,具体分布情况见表8。

2.1 1 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9)

3 讨论

3.1 我国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的数量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数量占期刊载文量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说明在经历了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后,我国非实验性护理研究正在稳步、快速地发展。但是,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数量占期刊总载文量的比例仍然较低(平均为14.1%,2005-2006年段最高,亦仅为16.9%)。而将李菀等[2]对我国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的分析结果调整后发现,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数量占期刊载文量的比例更低(1990-2003年平均为6.55%),说明我国护理期刊论文中研究性论文的数量并不多,与长期以来人们所持有的我国护理期刊文章以非实验性研究论文为主的想法不相符;同时也提示,我国实验性护理研究发展缓慢,可能与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起步较晚有关。

3.2 我国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的发展特点

3.2.1 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护理观念不断更新,护理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拓展。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研究主题以临床护理为主(55.9%),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社区护理研究主题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研究场所在以医院为主的同时,也逐渐向学校、社区和家庭扩展。

3.2.2 科研设计日益科学化、多样化

随着护士学历水平的提高,继续教育不断深入,具有较高学历和较多科研知识的护理科研人员越来越多,护理研究呈现出设计方法多样化,抽样方法科学化,收集资料方法综合化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设计方法在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的情况下,相关性研究、工具研究及专家函询等设计方法逐渐增多;抽样方法则呈现出便利抽样逐渐减少,目的抽样和概率抽样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综合使用2种及其以上方法的情况逐渐增多,在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时,同时使用统计推断和统计描述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这些都表明,我国非实验性护理研究在科研设计方面将日趋科学化。

3.2.3 科研协作日益加强

为了使护理研究的结果更具有普遍性与说服力,合作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护理工作者科研意识及科研知识水平的逐渐增强,由多人合作完成的研究越来越多,且合作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护理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

3.2.4 护理本科生和硕士生日益体现出在护理科研领域的优势与带头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护理工作者逐渐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他们中的多数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已成为非实验性护理研究的主力军,本研究结果表明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学历以本科(38.8%)和大专(38.5%)为主,2000年后,开始出现了由护理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第一作者的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且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2005-2006年,第一作者为硕士学历的论文比例已经超过大专学历的论文比例。随着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逐渐参与到临床工作中,将在我国护理科研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2.5 科研的基/资金资助比例逐渐增加

资金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保障,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代表了各学科领域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或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基金论文数量是评价研究群体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5]。本研究结果表明,共166篇论文注明有基/资金资助,只占所有非实验性研究论文的6.5%,低于澳大利亚1995-2000年护理专业研究性论文14.9%的基/资金资助比例[6],但随时间推进,有基金资助的非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比例逐渐增加,尤其是在2000年后,其比例(6.9%)超出平均水平(6.5%),呈现出可喜的趋势。提示护理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其科研及申请基/资金资助的能力,寻找多种可能的基/资金资助渠道,加强与申请科研基金机会较多的专业间的合作,在大规模的综合研究中开辟护理领域的科研课题,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1] 白怿宁.从中外护理文献的比较中探讨我国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l(3A):58-59.

[2] 李菀,李峥.中国内地实验性护理研究发展的研究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24-328.

[3] 肖顺贞.护理研究.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

[4] 李晓惠.第二讲护理科研论文写作要求与常见问题.现代护理,2005,11(21):1789-1790.

[5] 于进伟,王惠翔.《自然科学进展》刊载的基金论文及作者定量分析.图书馆,2006(1):66-68.

[6] Sally B,Cathy H.Measuring the outputs of Australian nursing research published 1995~2000.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2,38(5):489-497.

猜你喜欢

实验性论文资料
李俊鹏:实验性的“空间叙事者”,以个性与多元焕新体验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C3H小鼠乳腺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评价